太空探索新纪元:揭开空间登入背后的神秘面纱 (太空 探索)

太空探索新纪元:揭开空间探索背后的神秘面纱
揭开空间登入背后的神秘面纱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智慧的不断进步,太空探索成为了当代最为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

空间探索不仅仅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更是对人类智慧和勇气的挑战。

本文将带您走进太空探索的新纪元,揭开空间登入背后的神秘面纱

一、太空探索的历史回顾

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太空探索已经历了数十年的历程。

从最初的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飞行,再到现在的深空探测和太空殖民设想,人类太空探索的步伐不断加快。

历史上的一些重要里程碑事件,如加加林的太空飞行、阿波罗登月等,激发了全球人民对太空探索的热情和好奇心。

如今,随着私人航天公司的崛起和国家对太空资源的争夺,太空探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纪元。

二、空间登录的技术挑战

空间登录是太空探索中最为复杂和困难的技术挑战之一。

在太空中,宇航员面临着极端的环境条件、宇宙辐射和微重力等挑战。

为了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和任务的顺利进行,空间登录技术需要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空间登录还需要解决生命保障、物资供应和返回地球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这些技术挑战,各国纷纷投入巨资研发先进的火箭、载人飞船和空间站等太空设施。

三、揭开空间探索的神秘面纱

空间探索背后的神秘面纱一直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从科学角度来看,太空探索有助于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以及地球的资源分布等问题。

通过观测遥远星球、黑洞等天文现象,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太空探索还有助于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为未来的太空殖民和资源开发奠定基础。

从经济角度来看,太空探索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例如,卫星通信、导航系统、天气预报等领域的应用都离不开太空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太空旅游、深空采矿等产业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太空探索还促进了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为国际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四、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进入新时代,太空探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

随着私人航天公司的崛起,越来越多的资金和技术被投入到太空领域。

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争夺太空资源的优势地位,开展激烈的太空竞争与合作。

未来,我们可以预见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1. 更多的载人航天任务和深空探测项目将得以实现,人类对太空的认知将不断拓展。

2. 卫星通信和导航系统将更加普及和完善,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 太空旅游将成为一种新兴产业,让更多人亲身体验太空的奇妙之处。

4. 深空采矿和资源开发将成为现实,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资源来源。

5. 国际间的太空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应对太空探索中的挑战和风险。

五、结语

太空探索新纪元已经拉开帷幕,空间登录背后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步揭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太空探索将更加辉煌。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领域的更多突破和创新,为人类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

1. 1957年:首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一号卫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物体,标志着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2. 1961年:人类首次进入太空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飞船,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飞行,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

3. 1963年:女性首次进入太空1963年6月16日,苏联女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乘坐东方六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

4. 1965年:首张其他行星图片1965年7月14日,美国的水手四号探测器拍摄到了火星表面的第一张照片,这是人类首次获得的另一颗行星的近距离图像。

5. 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在月球着陆,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月球上行走的人类。

6. 1970年:飞行器首次登陆另一颗行星1970年,苏联的金星七号探测器成功在金星表面着陆,尽管仅维持了不到一小时,但标志着人类飞行器首次登陆另一颗行星。

7. 1970年:阿波罗13号的勇敢营救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飞船发射升空,尽管在任务早期遭遇了氧气罐爆炸的危机,但宇航员和地面团队的合作确保了全员安全返回。

8. 1977年:星际空间的拜访旅行者一号探测器在1977年发射,虽然其主要任务是探索木星和土星,但它的飞行至今仍在继续,向星际空间进发。

9. 1986年:“挑战者”号的悲剧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执行STS-51-L任务时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不幸遇难,这是美国航天飞机计划中的首次致命事故。

10. 199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的开启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成为当时最先进的太空望远镜,它提供了许多关于宇宙的开创性观测。

11. 1996年:首台火星车登陆火星1996年12月发射的火星探路者任务,1997年7月成功将“旅居者”号火星车送上火星,这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部署移动探测器。

12. 1997年:“卡西尼-惠更斯”任务的成功1997年,卡西尼号飞船和惠更斯号探测器组成的任务,最终在2017年完成了对土星的环绕飞行和探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土星系统数据。

13. 2000年:国际空间站的建立自1998年秋天国际空间站的组件首次进入太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组装,到2000年11月2日,第一批宇航员入驻,标志着国际空间站正式启用。

14. 2009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发射2009年3月7日,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旨在寻找太阳系外行星,它的观测数据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行星系统的认识。

15. 2015年:太空飞行新纪元2015年12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成功在地面安全着陆,这是商业航天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开启了太空飞行的新纪元。

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人类探索宇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运行机制,也可能为我们提供未来的生存空间。

通过观察其他星系,我们或许能够找到解答我们星系问题的答案。

探索宇宙是一个伟大的项目,它拓宽了人类的视野,并可能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突破重力束缚,实现太空探索新纪元)

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突破重力束缚,实现太空探索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太空探索的热情不断高涨,航天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近年来,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实现了突破重力束缚,开启了太空探索新纪元。

重力束缚的突破

重力一直是人类太空探索的最大障碍之一,因为重力的影响使得太空船必须消耗大量的燃料才能脱离地球引力场。

但是,最新的航天技术让人们看到了突破重力束缚的希望。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燃料——离子推进器。

这种推进器利用离子发动机产生的高速离子流来推动太空船前进,相比传统的火箭燃料,它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重量,从而大大减少了太空船的燃料消耗。

其次,人们还研究出了太阳能帆板技术。

太阳能帆板是一种利用太阳能来推动太空船前进的技术,它通过反射太阳光线来产生推力,不需要任何燃料,因此具有非常高的能源效率。

这种技术已经被用于多个太空任务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太空探索的新纪元

随着重力束缚的突破,人类在太空探索方面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现在,人类已经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太空,开展更多的科学实验和空间探索任务。

首先,人类已经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和卫星。

例如,人类已经成功地向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发射了多个探测器,探测了这些行星的表面特征、大气层和磁场等信息。

这些探测器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科学数据,也为未来的人类登陆任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其次,人类还可以更加深入地探索太空中的黑暗区域。

目前,人类已经发射了多个空间望远镜,通过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星云和黑洞等天体,揭示了宇宙的奥秘和演化历史。

这些观测结果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天文学知识,也为未来的太空探索任务提供了更多的目标和方向。

太空的科学探秘

太空站又称为“空间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可供多名宇航员巡航、长期工作和居住的载人航天器。

在太空站运行期间,宇航员的替换和物资设备的补充可以由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运送,物资设备也可由无人航天器运送。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太空站———“礼炮”1号,此后到1983年又发射了“礼炮”2—7号。

1986年前苏联又发射了更大的太空站“和平”号。

美国1973年利用“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剩余物资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太空站。

太空旅游太空旅游是基于人们遨游太空的理想,到太空去旅游,给人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最新奇和最为刺激人的是可以观赏太空旖旎的风光,同时还可以享受失重的味道。

而这两种体验只有太空中才能享受到,可以说,此景只有天上有。

太空游项目始于2001年4月30日。

第一位太空游客为美国商人丹尼斯蒂托,第二位太空游客为南非富翁马克·沙特尔沃思,第三位太空游客为美国人格雷戈里·奥尔森。

聂海胜就是其中的一位。

太空行走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又称为出舱活动,即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之外或在月球和行星等其他天体上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

它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工程在轨道上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施放卫星、检查和维修航天器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太空探索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的序幕。

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前苏联空间探索探测器名称年份成就斯普特尼克1号1957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2号1957动物首入太空月球1号1959世界上首艘脱离地球引力的飞船月球1号1959第一颗人造太阳卫星月球2号1959第一艘撞击其他星体的人造飞船月球3号1959首次拍到月球背面的照片东方1号1961人类第一次进入太空东方1号1961人类第一次绕地飞行金星1号1961第一批飞向其他行星的飞船火星1号1962飞向火星东方6号1963女性航天员首次进入太空上升1号1964第一次多人在太空飞行上升2号1965首次太空漫步金星3号1966首艘进入其他行星大气的飞船月球10号1966首颗环绕其他星体飞行的飞船月球9号1966首次在其他星体上进行软着陆月球16号1970首次从其他星体上取回样本的遥控飞行月球17号1970首辆在其他星球上行驶的车辆火星3号1971首次在另一颗行星上软着陆金星8号1972首次在科学上成功着陆另一颗行星联盟35号1980-1981首次时长约为一年的载人飞行金星15号1983首次环绕另一颗行星进行雷达探测维佳1号1985首次在另一颗行星的大气中设置气球站(金星)维佳1号1986首次与彗星近距离相会和平号1986首个宇航员轮换的空间站美国空间探索探测器名称年份成就探险者1号1985首项空间科学发现——范艾伦辐射带探险者6号1959首次从天空观看地球电视图像水手2号1962行星际空间的首项发现——直接观测到太阳风水手2号1962首次在科学上成功的行星观测轨道太阳观测台1号1962太空中的首次天文观测阿波罗8号1968首次绕另一星体作载人轨道飞行阿波罗11号1969人类首次在另一星体上着陆阿波罗11号1969首批在另一星体采集样品送回地球阿波罗15号1971首辆在另一星体上由人驾驶的车辆水手9号1971首艘环绕其他行星的空间飞船(火星)水手10号1974首艘探测了两颗行星的飞船(金星、水星)海盗1号1976首次成功着陆火星、第一艘探索其他行星生命的飞船先驱者10号1973首次飞越木星,首批抵达太阳逃逸速度的飞船先驱者11号1974第一批达到太阳逃逸速度的飞船水手10号1974首次飞越水星先驱者11号1977首次飞越土星旅行者1/2号1977首批抵达太阳逃逸速度的飞船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1981首艘可重复使用的载人空间飞船太阳极大使者1980-1984首艘能在太空回收、维修和重新安置的卫星国际彗星探测器1985首次远距离与彗星会合(贾可比尼金纳彗星)旅行者2号1986首次飞越天王星旅行者2号1989首次飞越海王星旅行者1/2号1992首探太阳风层顶伽利略飞船1992首次与一个主带小行星会合(第951号小行星加斯普拉)伽利略飞船1994首次发现小行星的卫星(第243号小行星艾达)登月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约38万公里),是人类进行太空探险的第一站。

前苏联1959年发射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月球着陆,这是人类的航天器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天体。

同年10月,月球3号飞越月球,发回第一批月球背面的照片。

1970年发射的月球16号着陆于丰富海,把100克月球土壤送回了地球。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

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

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

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

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号至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

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

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局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

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

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此后对月球的考察几乎停滞,直到1994年,美国又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飞船,对月球进行了新的地貌测绘,其目的是为在不久的将来建立月球基地和月基天文台作准备。

1998年1月6日发射升空的“月球勘探者”携带有中子光谱仪探测氢原子。

它发现在月球两极的盆地底部存在水。

金星的半径、质量、密度等与地球接近,是地球的姐妹行星。

人们对它的兴趣很大,然而,地面观测所得的资料比较贫乏,对金星的研究充满了未知数。

航天器可以使人们了解它更多的信息。

虽然最初的几次探测器发射都失败了,但1962年美国发射的水手2号从距金星千米处飞过,成功地实现了航天器首次飞越行星,同时它发现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00多度。

1969年至1981年,前苏联的金星5号至14号探测器先后在金星表面着陆成功,执行了多项科学考察任务。

美国1978年5月20日发射的先驱者-金星1号经过长距离飞行,于同年12月4日到达金星并围绕它飞行,它用雷达探测了金星地形。

先驱者-金星2号到达金星后向金星大气释放了4个探测器,探测器在向金星表面坠落的过程中,获得了金星大气、云层、磁场等各方面的数据。

1989年美国发射的“麦哲伦号”探测器又运用综合孔径雷达对金星表面进行了探测。

这些探测使我们了解到金星的磁场很弱,表面气压是地球海面气压的90倍。

金星12号还探测到了闪电。

美国发射的“水手10号”飞船在考察了金星之后,曾3次飞临水星。

是它发现了水星的磁场和磁层,并探测出水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氦。

飞船上的两个摄像机拍摄了多幅图象,揭示出水星地形是由大量的陨石坑和盆地组成的。

火星很像地球,有坚硬的表面和四季的交替。

同时它还拥有随四季变化的极冠。

在望远镜观测时代,人们还曾有认为火星上有人工的运河。

人类对火星的兴趣一直是非常浓厚的,因此到如今已经20多艘飞船执行了探测火星的任务了。

1962年前苏联发射了“火星1号”、“宇宙21号”,美国发射了“水手3号”,但均遭到了失败。

1964年1月28日发射的“水手4号”于1965年7月14日在距离火星的一万公里的高空成功掠过,获得了第一批火星的照片。

1974年,前苏联发射的“火星5号”宇宙飞船首次拍摄了火星的彩色照片。

随后两国又相继发射了多个绕火星飞行的轨道器,更加详细地了解了这颗行星的情况。

1976年,美国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登陆器分别在火星上降落,并在降落的过程中,测量了大气温度的分布情况、火星大气压的情况。

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有流水冲击的特征,这表明在过去有过大量的水。

海盗号飞船的分析结果表明火星大气和表层物质中没有有机分子存在。

摄像机监视结果也表明火星上没有生命活动的迹象。

因此我们也许可以下结论说,火星表面如今可能没有生命,如果更严格的说,是没有与地球上类似的生命。

人们不仅对火星感兴趣,也对火星的两个卫星感兴趣。

在1988年,7月7日和7月12日,前苏联发射了火卫飞船1号和2号绕火卫一飞行并着陆。

到最近几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可望在下世纪初直接登上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彻底弄清火星生命问题。

因为它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

在人类踏上火星之前,将进行一系列的准备。

1993年美国“火星观察者”探测器在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之后,与地球失去联系,导致计划失败。

1996年12月,美国又发射了“火星探路者”探测器,经过7个月的星际飞行,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着陆。

火星探路者携带了一个六轮小车,可以在火星的表面漫游,因而叫做火星漫游者,价值2500万美元。

它分析了火星岩石和土壤。

照片证实了海盗号的结论,火星上曾发生过大洪水。

1996年11月美国发射了“火星全球勘测者”,在绕火星的轨道上研究火星表面、大气和磁场的情况。

它还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经过火星大气后到达地球,由此了解火星大气的温度、引力和化学组成。

1999年1月3日,“火星极地着陆者”发射成功。

然而,在飞行了11个月并登陆到火星上以后,就与地面失去了联系,宣告了这次航天活动的失败。

此后发射的火星气候观测器也遭失败。

2001年,美国又发射了“火星奥德赛”探测器,现已成功抵达火星并成功进入环火星轨道。

欧洲空间局计划于2003年发射“火星快车”探测器考察火星,这标志着欧洲空间局在行星探测方面跨入了新纪元。

它将由轨道器和着陆器组成。

轨道器上有一个着陆器通信包用于支持国际上在2003年至2007年间开展的火星探测活动。

美国的“先驱者10号“于1973年12月4日首次在掠过木星,并传回了木星和木卫的照片。

它最后在1983年越过海王星轨道后成为飞出太阳系的第一个人造天体。

接着“先驱者11号”、“旅行者1号”、“旅行者2号”也相继飞越木星和木卫。

“先驱者”10号、11号各自携带了一块相同的镀金铝板,上面刻有人类男女的裸像,以及太阳与九大行星位置的示意图,还指明了它来自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

“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则各自带有一套“地球之声”的光盘,唱片上有照片、60种语言的问候语、35种各类地球上的声音和音乐。

包括了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家宴的照片,粤语、厦门话和客家话的问候,和中国古曲“流水”。

它们作为地球的名片希望有朝一日能被“外星人”收到。

从旅行者号拍摄的木星黑夜半球的图象上可以看到木星上有极光。

有趣的是,木卫一上有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喷发的高度达到30公里,喷发速度是每秒几百米到1公里。

“旅行者”飞船还发现了土星有射电辐射,频率在3千赫到1.2兆赫之间。

1986年1月,“旅行者2号”飞船又测出天王星的自转轴和磁轴有很大的交角。

飞船还拍摄了天王星卫星的照片,随后它又拜访了海王星,并发回了照片。

“伽利略”号的任务是观测木星系统,它观测了木星的大红斑,还向木星云层释放了一个探测器。

这个探测器依靠降落伞进入木星大气,在它被巨大的木星大气压力摧毁前向地球传回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伽利略”号对木卫二和木卫四的观测的结果还显示这两个木星卫星的表面之下可能有液态水海洋。

有液态水存在就意味着可能有生命生存,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美国于1997年10月15日发射了“卡西尼”号飞船,它是第一艘使用核动力电池的飞船。

“卡西尼”号的主要任务是探测土星系统,并将向土星最大、最神秘的卫星——土卫六释放出一个名为“惠更斯”的探测器。

土卫六是一个被浓厚的大气包裹着的星球,其环境与早期的地球有些类似,使用一般观测手段无法看清它的表面。

“卡西尼”号将于2004年七月抵达土星系。

此外美国宇航局还计划进行更多的行星探测计划,以便更多地了解我们生存的太阳系。

其中包括向木卫二发射一个探测器,用以探测木卫二隐藏在冰层下的巨大液态水海洋。

如果技术成熟,有可能向木卫二表面释放一个水下探测器,找寻可能存在的地外生命。

宇宙飞船不仅仅用于对太阳系内的大行星及卫星进行近距离观察。

1985-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过程当中,有5艘飞船对它进行了近距离观测,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发现。

例如,哈雷彗星的核并非人们想象的球状,而是椭球状,气体和尘埃从核的表面几个活动区域喷出。

欧洲空间局的计划中,已经或即将开始对7个短周期彗星进行空间探测。

它们是“深空1号”(DS1)计划、“星尘”计划、“等高线”计划、“罗塞塔”计划、“深空4号”(DS4)计划。

其中DS1和DS4计划是与美国国家宇航局合作的。

于1998年10月发射的“深空1号”飞船,将飞越小行星3352号McAuliffe、火星、以及威尔逊-哈林顿彗星。

飞船与彗星将于2000年6月相遇。

DS1将以约15公里/秒的速度距彗核约500公里处飞过,对彗发、彗核进行观测。

它首次采用了离子发动机。

飞船于2010年5月将样品送回地球。

“星尘”在1999年2月发射,飞向怀尔德-2彗星,并将首次带回珍贵的彗星样品。

“罗塞塔”将于2003年发射,对Wirtanen彗星及其环境进行长达近两年的仔细研究。

9年之后,飞船与彗星相遇,总重20公斤的仪器将降落在彗星表面。

这些仪器将采掘彗星表面和近表面样品进行研究,并用声波法探测彗星内部结构,研究周围等离子体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等。

“深空4号”飞船将于2003年4月发射,于2005年12月进入环绕Tempel 1彗星的轨道,并于2006年4月将着陆器送上彗星表面作实验。

最后,将彗星表面下不同深度的物质分装在3个不受外界影响的密封金属罐内,由着陆器的上半部将样品送回飞船。

飞船于2010年5月将样品送回地球。

1946年,美国用缴获的德国V-2火箭将一支果蝇送入太空,成为第一个生物火箭。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史泼尼克一号。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进行各项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场所。

1971年,前苏联发射了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由“联盟”号飞船负责运送宇航员和物资。

1986年8月,最后一座“礼炮”7号停止载人飞行。

1973年5月14日,美国发射了空间站“天空实验室”,由“阿波罗”号飞船运送宇航员和物资。

1974年天空实验室封闭停用,并于1979年坠毁。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

它全长超过13米,重21吨,设计寿命10年,由工作舱、过渡舱、非密封舱三个部分组成,有6个对接口,可与各类飞船、航天飞机对接,并与之组成一个庞大的轨道联合体。

自“和平”号上天以来,宇航员们在它上面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

还创造了太空长时间飞行的新纪录。

“和平”号超期服役多年后于2001年3月19日坠入太平洋。

1983年,欧洲空间局发射了“空间实验室”,它是一座随航天飞机一同飞行的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建造中的新一代空间站。

它由美国和俄罗斯牵头,联合欧洲空间局11个成员国和日本、加拿大、巴西等16国共同建造运行。

空间站从1994年开始分多个步骤建设安装,至2006年全部建成。

建成后空间站将长110米,宽88米,质量超过400吨,将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人造天体。

可供6至7名宇航员同时在轨工作。

1981年全世界第一颗红外天文卫星发射升空。

而对于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是1990年4月25日由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太空的哈勃空间望远镜(HST)。

它的目的是探测宇宙深空,了解宇宙起源和各种天体的性质和演化。

HST耗资21亿美元,对天文学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推动是巨大的。

在空间放置望远镜可以摆脱大气的干扰,没有大气消光的问题,同时因为没有大气,设计的望远镜可以达到衍射极限。

它的镜面不受重力的影响,不会变形,望远镜有极高的分辨率。

它是人类的千里眼,探索宇宙奥秘的利器。

此后美国和欧空局又相继发射了“钱德拉”空间X射线望远镜和XMM空间天文台等。

美国的航天飞机是当前世界上唯一一种用于在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输人员物资,并可重复利用的航天器。

它也可以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活动。

中国1964年7月19日,成功发射了一枚生物火箭。

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1975年11月26日,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

1980年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2年以后,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6年2月1日,我国发射了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1号”。

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

2003年10月15日9:00,中国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飞行了21小时,绕地球运行14周后,于16日清晨6:23安全返回地面。

宇航员杨利伟成为第一个乘坐中国人自己的飞船进入太空的中国人。

展望未来,在2010年以前,中国的宇宙飞船将访问月球。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之后,中国将进一步开展月球探测、建设月球基地、探测火星、登陆火星等一系列航天活动。

阅读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动网 » 太空探索新纪元:揭开空间登入背后的神秘面纱 (太空 探索)
分享到: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