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中国领先的电子商务巨头,近年来不断扩展其业务范围,加强技术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和服务。
其中,万网业务作为阿里巴巴在云计算和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的重要布局,其在整个集团战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深入探讨阿里巴巴旗下万网业务的全新布局与战略展望,同时介绍阿里巴巴开发的软件。
二、万网业务概述
万网业务是阿里巴巴集团在云计算和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的重要业务之一,涵盖了域名服务、主机服务、网站建设、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万网业务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互联网基础服务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三、万网业务全新布局
1. 云计算领域的深化发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成熟,万网业务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也日益深化。
万网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在云计算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提供了包括云服务器、云存储、云网络、云安全等一系列云计算服务。
万网还推出了针对不同行业的云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云计算服务。
2. 数字化转型的全面支持
万网业务紧跟数字化转型潮流,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万网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3. 互联网基础服务的优化升级
万网业务在域名服务、主机服务、网站建设等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和服务优化。
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
四、万网业务战略展望
1. 加强技术创新
未来,万网业务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企业不断升级的业务需求。
2. 拓展全球市场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万网业务将积极拓展全球市场,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合作,为全球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互联网基础服务。
同时,万网还将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推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3. 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万网业务将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加强数据安全技术研发和应用,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安全。
五、阿里巴巴开发的软件
除了万网业务外,阿里巴巴集团还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软件产品。
其中包括淘宝、支付宝、阿里云、高德地图等。
1. 淘宝: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淘宝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商品选择和便捷的购物体验。
2. 支付宝: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平台,支付宝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
3. 阿里云:作为全球领先的云计算平台,阿里云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云计算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4. 高德地图:作为领先的地图服务供应商,高德地图为消费者提供了精准的导航和位置服务。
六、结语
阿里巴巴旗下万网业务的全新布局与战略展望体现了集团在互联网基础服务领域的雄心壮志。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拓展全球市场、强化数据安全保护等措施,万网业务将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互联网基础服务。
同时,阿里巴巴集团开发的软件产品如淘宝、支付宝、阿里云、高德地图等也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如何做好企业战略管理?
如何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可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干货:最近,我开始重新思考一家公司的管理。
去年,我读了一本非常棒的书《战略管理必读12篇》,讲过目标、路径、资源的三段论。
顺着这个思路,我在思考:目标从哪里来?如何寻找路径?资源怎么去投?总之,一句话,你为什么就可以做到?这种质疑给公司估值打了大大的折扣。
当然,猎豹已经涨到40多亿美金,最高超过50亿美金,移动收入超过PC,七成来自海外。
在PC为主业的中国公司中,猎豹算是转型最快的公司之一。
反过来思考:我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这条道路又是以怎样的方法映射下来?现象即规律。
当某个现象发生时,一定有某种规律。
CEO必须要透过现象看规律。
千万不要认为这家伙就是运气好,富二代,会营销。
如果简单这样看问题,很容易变成一个批判者,而不是创业者。
别人强了,一定代表某种规律。
有时候我们总结为运气,本质是因为抽象不出规律,只好说是运气。
一家公司从一开始,就该知道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并且知道该怎样做。
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开始并不一定知道,但可以通过提取规律,不断加强这种战略的思维。
姑且称之为,一个CEO的战略修养。
问题来了,什么是战略?前两天,我们请专家给猎豹做诊断,最后结论还是一家创业公司。
当时填了一个公式:公司的好坏=战略*执行。
没错,这个说法在工业时代比较重要。
几万人的大公司,组织一旦脱节,战略就实施不了。
但也有一个问题,它会把战略方向与执行力放在同一个维度思考。
但战略和执行力同样重要吗?答案是不一样。
一旦你认为同样重要,创业者就会愿意花时间在执行力。
因为绝大多数创业者就是执行力超强,于是在执行力上,就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
但很快,他们又开始在方向的选择上犯迷糊了。
最可怕的是,他可能在一个不正确的方向花了太多精力。
苹果前CEO斯卡利提了一个词叫(zoom in)抽象和(zoom out )聚焦,前者指从战略高度看整个行业方向,后者指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
既能看大局,又能沉下去。
世界少有把这二者完美统一的人。
创业要解决的,就是开放性的环境下,找到方向。
这方面,美国公司强很多。
因为美国的教育背景鼓励个人开放性思考,而我们从小做的就是封闭型题目。
题目答对,选择就行。
开放性和封闭性对人的思维锻炼,不可同语。
前者强于方向,后者强于执行。
而今天的大环境,执行已经被认为很重要的前提下,方向反而成为我们最缺的一环。
我并不是说,执行不重要。
执行只是基本功。
在执行非常重要的前提下,找到一个正确的方向,这是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美国公司真的是靠执行取胜的吗?未必。
以中国公司视角看,很多美国公司的执行力很糟糕。
比如英特尔发明了内存芯片,当日本公司进入这个领域时,他们发现做不过,只好放弃,重新寻找了一个CPU,在一个新的CPU方向上,变成了全球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美国公司最牛在于:它建立了很好的视野,在这样的视野下,打下从0到1的基础,然后用更好的方向,弥补执行力的不足。
当然,同一个方向,战略差不多的情况,只能靠执行取胜,比如制造业、家电汽车。
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远远大于执行。
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认知:思考整个方向和商业模式的重要度,远远大于执行的重要度。
我自己早年创业时,对这个点的思考就太少。
比如开个大会,做PPT,为新公司寻址,做起来又很容易,每天看似都很忙,时间瞬间就没了。
为了公司,认真努力,不睡觉,出生入死,满心自豪感,连自己都感动了,但在战略思考上,乏善可陈。
战略这东西确实太虚,不容易想清楚,脑海里沙盘推演自然就少。
太少之后,整个公司容易被执行,带进一个自己都不清楚的方向。
你原本以为自己在做什么,结果发现实际做的另一回事。
前不久,我读完《三体》,这种感触更甚。
《三体》几乎帮我建立了一个更高维度的世界观和科学观。
因为你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线性发展,而是一个接一个,一格一格,不停向上跳高。
火发明的时候,世界跳了一格;原子能发明的时候,世界又跳了一格。
在高纬度的三体人眼里,钻木取火和航天发动机没有本质区别,都在同一个维度。
就像他们对人类说的那句:你们都是虫子。
所以,这一年我深切的体会:要花时间,把一个事情想清楚,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看问题。
我总结为——升维思考,降维打击。
比别人更高的维度想清楚方向,执行的时候比别人更凶狠。
我一直认为,小米开打的时候,就是一场必赢的战争。
市场容量,打法,切入点,雷总都想得很清楚。
小米一上来就是做多大的问题。
小米手机出来时,手机厂商都笑了。
他们认为雷总没做过手机,没有经验。
但实际上,雷总早已经在更高的维度想清楚了。
一出手,几乎是居高临下的打击。
回到起初的问题:到底什么是战略?我重新修改了那个公式,我认为,战略=(方向*10)*执行力。
一家公司的方向或选择,还要再乘以10倍,最后用强悍的执行力,在足够多的时间,变成想清楚的战略。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执行力也是战略的一部分,好的战略,不依赖于好的执行力。
创业时常有一种错觉,靠执行力就能取胜。
几个哥们很努力,大家很有经验,最牛叉的人,肯定没问题。
这个话其实是错的。
你绝对不是最好的人或最有经验的人。
如果相同领域大公司跟你竞争,它有更强的资源招到比你更好的人。
我们当时创业做安全,算是整个行业足够有经验了。
那个时候,360蒸蒸日上,上市后迅速成长,行业里最好的人都能拿到。
你发一个版本,它一两分钟内就出一个新版本。
还找最好设计人员,用最多的宣传资源,再向所有的用户广播说,它是最先做的。
它把全国人都叫醒了,而你只是在一个小山头,叫了一下而已。
遇到这种黑白颠倒的事情,你基本无计可施。
执行力好,也变得不堪一击。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执行力到底是什么?有时候,我们大言不惭,说巨头不重视,想不到,不这么干。
如果你把公司的创业,建立在人家想不到的基础上,那太难了。
万一人家想到呢。
你怎么证明他可能想不到。
当时我们做毒霸,几乎集全公司的力量,但就是追不上去。
执行力比不过,只能不停创新。
你做一个,他抄一个,还比你更好。
后来我想明白了:在PC,尤其对手视野范围之内的任何安全创新,你都是打不过的,反而变相成为别人的产品经理。
一个公司在它核心领域的战略动员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在大公司面前崛起了。
你要想大公司真的笨吗?还是他们没有用真正的执行力打你,或者那只是一个边缘的旁支业务?这些都要想清楚。
战略思考,不能只是虚无的想。
要结合执行力、团队能力、你的位置、确切打法等等。
想清楚之后,开启一场战役,才能胜券在握。
我一直认为,带领普通部队也能打胜仗的才是名将。
优秀的战略是在开战之前,就有七分胜算。
创业者通常喜欢讲一个大的未来。
这个大未来往往脱离执行。
不要以为小米就是找到一堆牛逼合伙人就成功了。
小米做事前就想清楚了战略。
《参与感》里讲过,小米的一张海报都要反复修改无数次。
因为这张海报要发布给几千万用户,那这张海报就是战略的一部分。
如果海报做得很差,所有东西都卡住了。
那么,你有没有能力把这张海报做得更具穿透性?如果没有能力,这件事就不能做,就不是好战略。
好战略,就是它能做下去。
把执行力当作战略的一部分,把关键性的执行点,作为战略范畴考虑进去,也是CEO管理中的一个核心点。
那么,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战略?我总结了一个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All in。
预测就是想方向,寻找破局点就是找关键,All in就是资源全投入。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细展开。
先说战略第一步:预测预测就是找到大风口,做快乐的猪。
如果你能够判断清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成功了99%。
坚信这些大道理是很难的。
雷总做小米很成功。
其中很重要一点,他一直总结,40岁之前相信人定胜天,总觉得自己最强;40岁之后领悟到,找到大风口最重要。
预测变得更重要。
它意味着对我们过去接受的整套教育和方法论的一种颠覆。
它反过来说明了,努力未必成功。
过去,我们只是苦哈哈干活,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一去美国才发现,美国人工作那么悠闲,世界很多发明却都是他们干的。
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我们的思维体系没有预测这一点。
我第一次见雷总,他就问我,怎样为三到五年做一个推断?当时我不清楚。
后来,我就想怎么通过三到五年在行业上建立一个格局,然后再用这个思路反推今天该干什么。
这方面我想的还是不够。
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我感慨很多。
我觉得,阿里巴巴上市最成功的不是马云,而是孙正义,一夜之间成为日本首富。
这一切,无非就是在那个时间,他做了一个预测——电子商务有前景,马云很牛,中国很厉害。
三个点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正确的决定。
雅虎投资阿里巴巴也是一样。
当年投了十亿美金,所有人都认为疯了一样的决定。
说杨致远太傻,马云太能忽悠,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觉得。
但杨致远就是做了这么一个决定。
当然,预测也不一定都能成功。
我们还是要多花时间想想,自己的预测到底有多重要。
最核心的就是不断改变。
具体到怎么做预测,我认为有三点:第一点是穿过未来看现在找到一条正确的路,怎么走都是对的;而走在一条错误的路上,全力以赴都不行。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站到一个更大的高度回看现在,用预测在大方向上的清晰,去极大地缓解你在执行方面的依赖。
第二点是不断仰视,空杯学习,相信现象即规律不要看到别人强了,就觉得这个没什么了不起,那个也没什么了不起。
要思考,滴滴为什么成长那么快,O2O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么热,自己可以找到怎样的机会?我们当时做猎豹,在极困难的情况下找到了“国际化”这个点。
就是因为我们发现,在Google工具排行榜上发现没有美国公司做的工具应用,而且工具应用的下载量是社交类的一半。
两款排名靠前的工具应用,竟然都是来自中国的程序员。
现象即规律。
我就在想,我有2000人,他们只有一个人,如果全力以赴,还不能做到第一?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在这个机会点全力投入。
第三点是侦察兵模式,不断试错,用资源换机会早期创业者唯一核心的资源就是时间资源,就是不断试错。
口袋购物的王珂,做微店,一个礼拜就上线,不停测试,小步快跑。
小步快跑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不停打怪,不断获取经验值。
创业就是不断打怪的过程。
如果憋一年才发布,人家早起来了。
当公司到一定规模,再派一些侦察兵,做一些方向性的小组化尝试。
Clean Master这款产品就是一个四人小团队发现的。
预测也不是天马行空。
它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
一个预测出来后,用怎样的视角去判断它,修正它,完善它。
我总结了三条预测的准则:第一个准则:创造新市场,不要在过去的市场纠缠如果现在让我重新走一次,两年前就不做PC了,直接杀入移动。
我相信两年后的猎豹,移动会更强。
这样的例子很多。
我去台湾拜访过趋势,他们有好多产品研发人员都往企业市场送。
消费市场不知道怎么做,企业市场又是他们最好的收入来源,于是他们就不停地派精锐加强。
从收入角度来说,他们每年财报增长10%-20%,看起来各方面都很好。
但从一个大的方向来说,趋势在过去市场投入太多,最终变成了一家传统的公司。
当你不断进入过去的市场,跟过去的市场巨头做斗争时,就会在原来的市场,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这场战役,短则两三年,长则四五年。
进也不是,退也不是,陷入泥潭,极其痛苦。
所以,那年360宣布做PC搜索的时候,我们就很开心。
因为360进入搜索,两三年内,这个市场,肯定拿不下。
实际上,受PC搜索的掣肘,360也错失了移动的先机。
结果UC做了神马搜索。
网络借助微信打开移动搜索。
一步慢,就步步慢。
第二个准则:边缘切入,寻找垂直市场第一,甚至垄断不要去找竞争对手最核心的点打,总坚信自己是战神,最后都会死得很惨。
一定要追求一个垂直市场的第一。
“第一”有多么重要呢?首先是心理上的重要。
我们做海外,经常受到质疑,投资人见面都问,中国公司行得通吗?你怎么证明可以做好?事实上,我没法证明。
但我清楚,只要海外做到“第一”,不管怎么样,一提这事,就很鲜明。
因为只有“第一”才会被人记住。
现在已经不是韦尔奇时代的“数一数二法则”。
这个时代就是“数一法则”。
变成“第一”后,就可以从“第一”的位置真正往下切。
举个例子。
大家都觉得Clean Master很小,去年1月份,我们用Clean Master推了一款安全APP,仅仅一年下载过亿。
过去的18个月期间,月度活跃已涨到1亿,非常快。
这说明了什么?就是因为你有了“第一”,才可以轻松创造“第二”。
第三个准则:不仰攻,不依赖执行力。
我做Clean Master国际化的时候,曾经反推过,如果360实力比我强很多倍,这场仗能赢吗?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我几乎把所有高管、人力、资源全部倾斜。
公司从上到下,在清理这个点,来回横切。
这种态势,对手没法比。
我也总结过,360安全卫士为什么能成功?其实作为产品经理,当时能做起来,有很大的偶然因素。
虽然你的能力、执行力都很强,做这款产品也很有感觉,但最重要是的国内安全形势的变化,以及江民、瑞星等杀毒软件不思进取,没在这个领域投入精力。
以上因素最后形成一个扭力,促成了360安全卫士的成功。
后来,当我碰到美图秀秀之后,我就崩溃了。
光有执行,也不够啊。
一会儿眼睛大一下,皮肤白一下,我也不会啊。
所以,等到做clean master的时候,做之前我就想得比较清楚了。
这个事情在起步之前,我就想好要把猎豹做成国际版的360。
但是,光有预测是不够的。
找到这样的方向之后,怎么去切?切,不是排山倒海进入。
这样是进不去的。
或者没有那样的资源。
要先找破局点。
在大的方向上找到一个关键的点。
战略第二步:破局点预测之后,就是找到破局点,找到那个一举撬动全局的关键点。
今天,整个行业因为资本介入,出现了很多流行词,比如布局、闭环等等。
很多创业者问我,是不是先布局?光做硬件不够,要做软件,还要做社区等等。
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首先就陷入了大公司模式。
你要思考,与大公司区别何在,破局点在哪。
如果没有突进的点,跟其他所有平庸的公司没区别。
大家都很平庸,为什么你能赢?因为你想赢吗?因为我人挺好吗?这些都没有意义。
所以,要找到那个尖锥一样的破局点。
微信红包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腾讯3000多万的支付用户,持续投入多少年,与阿里巴巴一样的机会,多大的投入都打不动。
后来出来一个微信红包,现在跟阿里的日均用户差不多了。
春节当晚的峰值,几乎超过了阿里双11。
当时马云写内部邮件说珍珠港偷袭,我认为不是珍珠港偷袭,而是八旗兵入关。
即使坐拥百万雄兵,也抵不过一个聚焦的点,来回反复的冲击。
我说过,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听起来雄伟壮观,很有民族自豪感,但从来没有挡住北方异族的毁灭性打击。
因为它太长了,摆太多了,挡不住尖锥来回的刺穿。
这就是破局点的作用。
这个破局点有多重要呢?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这个点就是生死存亡之点。
如果找不到这样的点,你就不可能切进去。
此外,破局点一定要配合大方向,配合整个大预测。
因为这是一个单品带体系的时代。
苹果手机就是这样的破局点。
通过手机这个点切下去,整个行业都被改造了。
破局点的寻找,本质上是产品形态的需求。
在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上,找到用户为王的那个点,可以把整个行业都掀掉。
工业时代,没有生产线,生产不出产品。
那叫生产稀缺。
今天是生产过剩,消费者主导的时代。
时代已经完全变了。
当英语老师都可以做手机的时候,这代表我们已经站在全世界的生产能力都能被组织的点上。
即便没有行业背景,你只要找到一个点,做好一件小事,就可能改变世界。
再往下说,这样的破局点有什么特征?我认为是极简、差异化和自增长。
首先要极其简单。
简单到一句话。
如果一句话都说不清楚,这个破局点在战略上就败了。
不久前跟马化腾聊到微信红包,他就给了八个字:移动、社交、金融、游戏。
这样简单的词,能被大众接受,非常重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选择太多了,用户打开的窗口也太多。
用户唯一需要的就是简单。
比如Snapchat。
第一次用的时候,我就惊呆了。
打开后直接就是一个照相机,简单到直接拍照。
我们做产品,都要去做个“+”,再加个“拍照”等等。
就是这5秒的时间,用户的拍照意愿可能就没了。
也是这样简单的点,使得Snapchat形成了强差异化,与Facebook完全区分开了。
这个点有自增长,也很重要。
我们做Clean Master的时候,那时团队只有几个人,从几千个下载涨到每天下载二三十万;而另一款产品电池医生已经有了上亿用户。
后来,在庐山会议,我做了一个艰难的抉择:把所有资源全部投到Clean Master。
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Clean Master有自增长,而且从产品角度看,它还会持续增长。
虽然两者存量差异很大,但我要看新增量,要看未来。
当然,有人会说,产品不一样。
比如020,为了满足司机需求,他们自己佯装乘客打车,让司机觉得有用户增长。
尽管如此,它也必须有自增长,有自然传播,如果没有这个点,说明没有突破。
最后,找到这个破局点以后,不要有任何犹豫,一定要All in。
战略第三步:All in任何时候,资源永远稀缺,尤其是精力。
一旦确认这个机会点,不要有任何犹豫。
把所有资源投入到破局点上,尤其自己的资源。
想尽所有办法,努力到无能为力。
在前期预测的过程中,不管是小步快跑的侦察兵,还是小组化的侦察兵,或者快速迭代的侦察兵,最重要一点就是,要迅速把侦察兵模式切换为十面埋伏,一击即中。
韩信打仗,没有那么多名将。
他跟项羽相比,单军作战能力差很多,但最后他用所有的资源,布置了一个十面埋伏。
即便三千名将,也逃脱不出。
所有资源的环绕,既为打退竞争对手,也为更快获取经验值。
当时我们做Clean Master,投入了上百个工程师。
有投资者问:我们的壁垒在哪里?我就说,这个星球很难找到一个200人的工程师团队,只做一个清理的APP。
所有高管团队全部聚焦在Clean Master这条线。
在APP的每个点上的投入,都比竞争对手强5到10倍。
除此之外,Clean Master在Google Play 上的用户评价,每一个我们都有专人回复。
无论用户用阿拉伯、日语或英语,都有相应语言回复。
回复以后就会变成意见,立刻改善产品。
后来我们加速商业化。
资源的投入几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我们完全没有经验,每天都开例会,对各种产品细节,寻找破局点。
三个月内,收购了一家移动广告公司。
买下他们所有的广告平台,全力以赴投资源。
这些都是在创业过程中完成的。
一分钱当两分钱花。
虽然创业早期,节约也很重要,但找到方向后,验证了自增长,投入就要坚决。
有时候晚做,就丧失机会;早做,就把公司搞死了。
微妙和伟大的平衡,就是创业的难度。
有时候实在不行了,闭着眼睛做,真的赢了,这就是运气。
或者刚好赶上某个机会点,规律使然。
但千万不要空扫。
做侦察的时候,大军按兵不动,做更多的推演。
一旦想清楚,就要全力投入。
我总结了一句话:战略方向要浪费,战术执行要节约。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说了这么多,预测、破局点、All in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制造火车头。
互联网时代的公司,要把它想象成一辆高速列车。
你的本质是做一个最快的火车头。
当火车跑得足够快时,就可以“一招居高临下”,不断地挂更多的车厢。
当业务不断向上长时,又会出现各种纠结痛苦,但最好的事情就是把火车头做得足够多,不断淘汰坏的车厢。
战略就是制造最好的火车头,淘汰坏车厢。
CEO的使命就是不断的战略创新。
尤其公司迅速壮大时,CEO需要迈好几个坎,从一个专业机能的坎,到带领小团队的坎,再到点面结合的坎。
既要单点突出,又要擅用资源整合。
最关键一点,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界限。
如果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就会把事情想小。
作为CEO,既要有大的格局,又要在很小的单点足够极致。
既能Zoom in(抽象),又能Zoom out(聚焦)。
两个极端,来回切换。
矛盾统一,完美平衡。
或许,这就是管理的艺术。
网络营销学习主要学什么?
网络营销工具学习初识Photoshop、PS工具学习、综合性知识练习、思维导图软件、Office办公软件简介、Office办公软件之Word、Office办公软件之PowerPoint、Office办公软件之ExcelSEO网站运营网站建设基础、网站搭建、织梦CMS实战、wordpress实战、网站基础优化、走进搜索引擎、权重、内容建设策略、如何解决网站收录问题、链接体系建设、如何处理网站死链接、影响页面排名因素、Robots文件、网站结构优化、项目策划分析、中小企业网站分析、单页面优化策略、网络危机公关处理、移动端SEO策略、网站数据分析、SEO诊断分析SEM与信息流优化走进搜索引擎营销、从0开始做SEM、数据整理与报表制作、数据分析与账户优化、推广方案制作、常见网盟介绍、百意广告投放策略、信息流投放策略、阶段考核及网络认证指导新媒体/自媒体运营与策划推广社会化媒体营销入门、微信公众号入门、微信公众号实操、微信公众号推广、微信公众号进阶、微博入门、微博运营实操、微博运营提升、自媒体入门、头条号运营、自媒体拓展、社群营销、EDM营销、IM营销、地图营、问答营销、营销活动策划电商运营与创业电商起航、运营规划、淘宝开店、设置店铺、寻找货源、宝贝上架、淘宝后台、PC端装修、无线端装、打造宝贝、组合黄金标题、淘宝SEO及规则解读、淘宝运营必备技能、流量解析及运营、微商特色化运营入门、微商特色化运营提升、爆款打造。
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互联网的发展呈现十大发展趋势:趋势1:中国互联网用户普及率将过半,中国互联网网民数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底提升了1.1个百分点。
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
预计2015年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将接近50%。
2013年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13年比2012年的增长率为9%,但尽管如此,中国网民数稳居全球第一。
2013年中国的网民数是第二名美国网民数的2.9倍,但中国的网民渗透率为46%,美国为83%,从渗透率来看,中国的网民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趋势2:互联网向移动端迁移,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全球移动互联网使用量持续增长,占整体互联网的25%(截止到2014年5月),去年这一数据仅为14%,一年之内使用比例翻倍,亚洲移动网民的渗透率也从去年的23%增长至37%,增长速度极快。
截至2014年6月,中国移动网民规模达5.27亿,较2013年底增加2699万人,中国移动网民的普及率(网民占中国人口比例)达39.1%,即近4成中国人在使用手机上网。
同时,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进一步提升,由2013年12月的81.0%提升至2014年6月的83.4%,手机网民规模首次超越传统PC网民规模。
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也要跟着网民走。
在2012年及2013年诸多大型互联网公司其移动端的流量已经超越PC端的流量,很多大型互联网企业PC业务用户往移动端迁移,呈现出PC业务增长放缓,移动业务增长迅速的态势。
如果一个互联网企业没有在移动端的拳头产品,将很快被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颠覆。
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得移动互联网得天下。
趋势3:全球传统媒体严重衰退,中国网络广告收入超越电视广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主流媒介中,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的收入市场份额从2009年开始出现明显的下滑态势,2011年,网络广告的收入超越报纸的收入,在2013年,网络广告收入则超越电视广告收入,网络媒体成为第一大广告收入媒体,在2014年,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还将继续增长,而电视则在继续下降,网络广告的收入份额将继续显著领跑市场。
在美国,虽然互联网广告市场份额还没有超越电视,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尤其是互联网的媒介消费时长已经显著超越了电视的媒介消费时长,这将促进美国互联网广告市场的进一步繁荣,而美国市场的纸媒和广播无论是媒介消费时长还是广告市场份额,都在严重萎缩。
趋势4:网络广告将是效果广告的天下,以大数据精准广告将成为网络广告的重要发展驱动力2013年以CPC和CPA为计费方式的效果广告,其市场份额达66.6%,2014年该比例将超过7成。
在效果类广告为主流的中国网络广告市场,精准广告技术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的重要驱动力。
我们看到360公司的点睛系统、腾讯的广点通等新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广告势力正在快速崛起,其市场地位已经可以跟传统的门户相当。
游戏和电商是这些精准广告系统的主要客户群,随着这些客户群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精准广告系统在大数据方面的进一步发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以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广告势力将成为网络广告市场最为重要的变革和发展的驱动力。
趋势5: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在崛起,大型平台类互联网企业将驱动市场快速发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消费品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服务金融方式,包括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等。
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0亿元。
从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构成来看,2013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主要以P2P消费信贷为主,艾瑞咨询数据显示,该比例高达97.5%。
2014年电商巨头首次进入该领域,2014年年初,京东率先推出白条服务,随后,7月份天猫推出分期服务。
2014年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使得市场格局出现显著变化,2014年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信贷交易占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的32%,预计2015年该比例将增至40%以上,2016年将超过一半,通过电商平台产生的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将成为市场主体。
伴随着京东与天猫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将突破160亿元,增速超过170%。
2017年,整体市场将突破千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
市场增长的驱动力来自于电商巨头的强势切入该市场,以及更多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如房产网站、汽车网站加入该市场。
趋势6:互联网正在大力往健康领域渗透,掀起互联网健康浪潮越来越多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寻找与健康相关的解决方案,由此带动了移动互联网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
最近3年时间内,无论是苹果、谷歌、微软等全球的高科技公司,还是BAT等国内互联网巨头都在觊觎移动健康市场,从移动挂号到日常健康管理服务,从健康监测到慢病预防和慢病管理,互联网健康浪潮正在掀起。
互联网健康市场未来发展主要有三股力量的推动:(1)国家政策利好2014年5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销售处方药,并提出允许第三方物流配送药品。
《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目前医药工业产业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问题突出,造成过度竞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将2015年的产业集中度目标设定为,前100位企业的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50%以上。
(2)技术相关因素推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慢病监控、大数据管理等逐步成为可能。
传感器的发展。
传统的可穿戴式传感器腕环、心率带、计步计、动作传感器、智能衣服传感器正在快速发展;而非植入式电化学传感器的发展,利用对眼泪、唾液、汗液以及皮肤组织液等体液的传感器检测,填补实时监测体内疾病及药效的空白。
(3)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老龄化。
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
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污染。
气候变化和污染加重人类健康隐患,为健康产业增长提供空间。
有关数据表明,每年世界范围内,约2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
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的后果,将会在未来10年间越来越明显地显现出来。
一方面污染会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疾病防治,增加医疗健康支出;另一方面,人们在由污染带来的疾病治疗上投入也会有所增长。
(4)大型互联网及IT企业重视及大力参与推动阿里巴巴的布局从医院到药店,从挂号到缴费几乎已涵盖了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
阿里巴巴投资医药电商中信21世纪科技有限公司10个月之后,后者日前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支付宝公布“未来医院”计划,宣布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阿里启动药品电子平台,“阿里健康”客户端在石家庄就首次介入医院电子处方环节,通过“处方电子化”试点,以期实现在医院外购买处方药。
国内药品终端销售收入中,处方药占80%,这个市场潜力非常巨大。
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丁香园;腾讯领投挂号网超过1亿美元;手机QQ最新版中推出了健康中心,希望基于手Q的社交用户数据,来对产业链的软硬件厂商做整合;打造微医平台,与微信、QQ打通,让医院医生接入即可为挂号网、微信、QQ用户提供便捷的就医服务。
网络与北京市政府合作,搭建健康云平台,整合上游的智能医疗设备商和下游的远程医疗服务商,基于智能硬件设备来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小米投资2500万美元战略入股九安医疗旗下的iHealth;苹果发布全新健康应用,该移动应用平台被命名为“Healthkit ”,它可以整合iPhone或iPad上其它健康应用收集的数据,如血压和体重等;三星也推出了其健康追踪平台SAMI;Google推出Google Fit;微软则推出Microsoft Health健康与健身云服务平台。
趋势7:在线教育拐点到来,未来市场快速成长中国经济网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高达25亿元,国外在线教育投资总额24亿元,同时8月份不低于10亿元的投资、10月份的5亿元,预估2014年整年国内在线教育投资高达50-80亿元左右,全球的在线教育投资总额预估上百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4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998亿,增长率达19%,市场仍然处于较快的速度成长。
2015年,市场增长的拐点即将到来,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继续快速增长,增长率均在20%左右。
学历教育、职业在线教育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将比整个在线教育市场的成长速度更快,2014年中小学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长率为34%,未来三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增长率分别为35%、39%和39%,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目前的教育领域的变革主要是来自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
原来的互联网教育绝大多数依赖于PC端,互联网时代已经完全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有了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之后,在线教育从相对集中的学习转变成碎片化学习的状态,这需要在线教育产品形态的转变;而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也使得在线教育更加智能和科学,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错误题库去优化老师讲课的重点,或者通过大数据去辅助学生答题,科学评估学习成绩,优化学习重点,如猿题库、学习宝和优答。
趋势8:在线旅游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市场正在酝酿变局2014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交易规模将达2872亿。
受到业内持续而大规模的价格战影响,在线旅游OTA市场营收规模2013年和2014年增速低于整体在线旅游市场。
展望2015年,以下趋势依然持续:(1)价格战,企业增收不增利。
四家中国赴美上市OTA企业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企业净利润依然加速下滑,但各方的价格战愈加火热。
携程网第三季度净营业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38%,但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42%。
这已是携程连续三个季度净利润负增长;去哪儿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总营收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107.8%;但是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扩大至5.662亿元。
但携程依然在2014年12月宣布将拿出10亿进行大规模促销。
同程和途牛也互相公开叫板。
(2)在线机票市场集中度更高。
在线机票预订市场的价格战持续,中小在线代理商压力逐渐增大,利润率降低,OTA分销结构将逐渐集中。
(3)直销在线酒店地位继续提升。
由于价格战将再持续,促进直销类酒店网站继续崛起。
目前在线酒店预定网站用户规模来看,去哪儿、携程、艺龙第一阵营,而直销类网站7天酒店在2013年也进入并稳住在第一阵营;预计2015年还将会有1-2两家直销类酒店用户规模进入第一阵营。
(4)在线度假市场比在线旅游整体市场增速更快。
2014年在线度假市场交易规模增长率达42%,远高于在线旅游市场的增长率(27.5%),201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增长率将在35%以上。
这主要是得益于度假休闲游的需求量逐渐增强,带动的租车、度假公寓等业务增长。
(5)在线门票受到在线旅游企业重点关注,竞争更加白热化。
2014年是在线门票发展的元年,而2015年则进入白热化的竞争阶段。
门票市场作为休闲旅游的入口,更容易交叉销售度假产品,因此抢占门票市场有助于对于度假市场的开发。
(6)出境游热度逐渐提升。
随着旅游预定的用户的收入增加及生活质量的提高,用户对出境游的需求更加强烈。
预计未来几年,在线预订出境游热度会不断提升,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将会出现更多专注出境游的互联网企业。
(7)移动端的迁移和竞争更加激烈。
很多大型的在线预定企业其移动端流量已经超过PC端流量,在线旅游价格战与服务战已经由PC端转移向移动端,2015年移动端的竞争更加激烈,在线旅游企业将继续加大移动端的大幅度促销和返现。
趋势9:房产领域O2O做闭环,加速转型迎发展2014年我国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各地商品住宅库存量高企,对市场预期的转变进一步影响了整体新开工节奏,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
市场观望情绪显著,开发企业的投资和推盘节奏都有所调整。
2014年以来市场成交量整体下行,市场成交较去年大幅下降。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50个代表城市月均成交22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6%,与2012年同期基本持平,分别高出2010年、2011年同期10.6%、24.5%。
房地产行业以上的影响已经传导至房地产网站,导致房产网站营收增长放缓。
以上市公司搜房网为例,2014年其营收预计在7.3亿美元,年度营收增长率为15%,比2013年的48%显著下滑。
在此背景下,房产网站积极主动变革,做销售闭环,加速转型。
未来一年房产领域值得关注方向包括房产O2O、家居O2O、社区O20和房产相关互联网金融。
(1)房产O2O。
房产网站积极谋求销售闭环,不仅仅帮助线上推广,还需落实到线下的售楼环节,实现规模成交。
搜房、乐居、安居客和365房产网等均在不同程度实现房产O2O。
(2)家居O2O。
主要有几种模式:房产网站和家居网站开通线下实体店体验,线上销售模式;传统家居商场自建电商平台模式;传统家居商城联盟,自建联盟网站的网络团购模式;传统家居企业在电商平台销售的模式。
(3)社区O2O。
从从蔬菜、水果、物业、家政服务等社区购物和服务,均为社区O2O的服务范围。
以万科、花样年为代表的房地产商,阿里巴巴等电商公司,搜房及365房产网等房产网站,以及民生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在不同程度进入该领域。
(4)互联网金融。
为了更好的做闭环,很多大型房产网站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瞄准用户购房和装修过程中贷款问题。
2014年,我们看到房产网站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一系列大动作:搜房网通过成立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并引入多方战略合作模式布局互联网金融体系。
新浪和易居中国联手成立房金所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服务平台“房金所”。
365房产网拟成立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趋势10:社交平台将加速生态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三大类社交应用中,整体网民覆盖率最高为即时通信,第二社交网站,最后为微博。
即时通信(IM)在整体网民中的覆盖率达到了89%。
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腾讯几乎领跑了这三类主流的社交应用市场。
即时通讯领域,腾讯的QQ和微信的网民渗透率分别到78%和65%,QQ空间的网民渗透率也达57%,腾讯微博为27%,仅比新浪微博低1%。
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微信,上线后仅用四年便取得了65%的网民渗透率,发展速度极快。
未来一年,各社交平台将加速社交相关生态的整合,以社交为基础打造沟通、娱乐、生活、购物和学习的在线一站式服务平台。
(1)在沟通方面,腾讯提出乐在沟通的产品理念,QQ和微信将继续提升语音和视频沟通的产品体验,尤其是QQ在多人视频沟通方面,以提升在工作场景和教育场景下的一对多和多对多的沟通体验;新浪微博也在测试群沟通功能,期待在社交沟通方面抢占更多的份额。
(2)在娱乐方面,腾讯、新浪、人人等社交平台都积极为用户提供PC游戏和移动游戏服务,在社交用户的大盘上进行很好的游戏商业化,2014年这些社交平台在移动游戏已经取得了不错的发展,预计未来两年将更为重视社交用户的移动游戏方向。
(3)在生活方面,2014年初,腾讯投资入股大众点评,占股20%,快速抢占生活O2O的入口;而在更早之前,腾讯就投资了嘀嘀打车。
未来一年,在生活化方面社交平台将继续加速整合的速度,以投资或者收购的方式快速拓展市场。
(4)在购物方面,2014年初,腾讯以2.14亿美元入股京东15%的股份,合作有利于两者在电商领域的快速发展;而在2013年,阿里巴巴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同时两者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在未来,阿里还有权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新浪微博的持股升至30%。
在未来一年,社交平台将继续加大电商领域的合作力度,尤其是促进社交和移动电商的融合。
(5)在学习方面,社交平台将发挥其天然沟通能力和用户资源的优势,发力在线教育。
以腾讯为例,“腾讯课堂”从两方面发力在线教育:一方面以QQ群为网络课堂做直播教育,而另一方面以精品课为资源平台做录播教育。
同时,腾讯和新东方在2014年7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微学明日”,进军移动学习市场。
2014年2月YY也正式宣布进军在线教育,分拆出独立品牌100教育。
预计2015年,社交平台更加重视教育市场的发展和投资,竞争愈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