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社会,服务器作为承担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的重要设备,其性能、负载和扩展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和个人的业务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
本文将全面解析服务器状态,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服务器的性能、负载及扩展能力,以便更好地选择和使用服务器。
二、服务器性能解析
1. 处理器性能
处理器是服务器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服务器的运行效率。
处理器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其核心数、主频、架构等参数。
在选择服务器时,应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配置。
2. 内存性能
内存是服务器运行程序和数据的重要载体,其容量和速度直接影响服务器的性能。
内存性能取决于内存容量、读写速度以及内存带宽等因素。
为了提高服务器性能,可以选择配置较大容量的高速内存。
3. 存储性能
存储性能是服务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硬盘的读写速度、容量以及硬盘类型(如SSD、HDD等)。
在选择服务器时,应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配置,以满足数据存储和读取的需求。
4. 网络性能
网络性能是服务器性能的关键环节,包括网络带宽、网络延迟以及网络稳定性等。
在选择服务器时,应考虑网络质量和网络带宽,以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和稳定访问。
三、服务器负载解析
1. 并发连接数
并发连接数是指服务器在同一时间内处理多个请求的能力。
在选择服务器时,应根据业务需求预估并发连接数,以确保服务器能够处理并发请求,避免服务中断。
2. 资源使用率
资源使用率反映了服务器的负载情况,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磁盘使用率以及网络使用率等。
在业务运行过程中,应监控资源使用率,合理调整资源配置,以确保服务器的稳定运行。
四、服务器扩展能力解析
1. 硬件配置扩展能力
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扩展能力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等方面的扩展能力。
在选择服务器时,应考虑服务器的扩展槽位、支持的硬件配置以及升级维护的便捷性。
以便在业务需求增长时,能够方便地进行硬件升级。
2. 软件扩展能力
软件扩展能力是指服务器在软件层面的扩展能力,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软件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在选择服务器时,应了解服务器的软件支持情况,以便在业务发展过程中,能够支持更多的软件和服务。
四云平台和虚拟化的影响及使用条件阐述 (这段是不是掉了一行?)可以补充完善:在现代数据中心管理中出现的数据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对于服务器的扩展能力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平台提供了弹性的资源池和灵活的部署方式实现了服务的无缝对接扩展另一方面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更高效地使用和管理服务器资源降低了管理和运营成本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个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通过对不同服务器的资源池进行虚拟化整合可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了服务器的整体性能和扩展能力但同时也需要注意虚拟化技术可能带来的管理复杂性和安全隐患在使用云平台虚拟化技术的同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身业务规模发展目标和运营预算以确定合适的使用条件和规模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及提升效率和经济收益来作为前文延续的话题进行补充与完善)在现代数据中心管理中出现的数据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对于服务器的扩展能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平台提供了弹性的资源池和灵活的部署方式,可以实现服务的无缝对接与扩展。另一方面,通过虚拟化技术可以更高效地使用和管理服务器资源,降低管理和运营成本的同时提高整个数据中心的安全性。通过对不同服务器的资源池进行虚拟化整合,可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从而提高服务器的整体性能和扩展能力。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的潜在挑战包括资源管理难度提升例如资源管理复杂性的提升可能导致额外的管理成本和安全风险如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等因此在使用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时应充分考虑自身业务规模发展目标和运营预算结合实际需求合理规划部署确保技术的高效与安全使用并最大化收益。下面继续深入探讨服务器的扩展能力方面的话题。
五、其他扩展能力方面的话题
除了硬件配置和软件层面的扩展能力外服务器的冗余设计和容错机制也是重要的扩展能力体现之一。
冗余设计旨在确保在服务器出现故障时系统仍能保持正常运行避免因单点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瘫痪通过设计冗余组件可以在某些组件出现问题时实现无缝切换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另一方面容错机制能够帮助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自动恢复或进行故障隔离减小故障对业务的影响。
六、总结
本文全面解析了服务器的状态包括性能负载和扩展能力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并选择适合自身业务的服务器。
在信息化社会中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重要设备其性能负载和扩展能力直接影响到业务的运行效率和数据安全。
因此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服务器并进行合理配置和监控以确保服务器的稳定运行和数据安全。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云平台和虚拟化技术为服务器的扩展能力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并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和部署以确保技术的高效与安全使用并最大化收益。
七、建议和展望
对于未来服务器的选择和部署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关注新技术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服务器技术和架构不断涌现如人工智能服务器边缘计算等应关注新技术趋势并根据业务需求进行选择和部署。
2.
CentOS服务程序性能评估文档详解
1概述
1.1影响Linux服务程序性能的因素
CPU、内存、磁盘I/O带宽、网络I/O带宽
1.2性能评判
CPU:user% + sys% 70%; 程序在用户态和内核态的执行时间百分比。
内存:Swap In(si)=0; Swap Out(so)=0; 以不使用交换分区为准,如果频繁用到交换分区,内存可能不够了。
硬盘:iowait %20%;
网络:只要有足够带宽尽情的使用吧,达到网卡带宽linux系统表示毫无压力
其中: %user:表示CPU处在用户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sys:表示CPU处在内核模式下的时间百分比。
%iowait:表示CPU等待输入输出完成时间的百分比。
swap in:即si,表示虚拟内存的页导入,即从SWAP DISK交换到RAM
swap out:即so,表示虚拟内存的页导出,即从RAM交换到SWAP DISK。
1.3性能分析工具
常用系统命令:top、free、ps、uptime、iotop、vmstat、iostat 、dstat、sar。
使用方法:top命令把握全局,使用特定命令深入分析
常用组合方式:
(1)CPU瓶颈:top、vmstat、iostat、sar –u、sar -q
(2)内存瓶颈:free、vmstat、sar -B、sar –r、sar -W
(3)磁盘I/O瓶颈:iotop、iostat、sar -b、sar –u、sar -d
(4)网络瓶颈: dstat
2.1功能
提供了实时的对系统处理器、内存、任务等状态监视;该命令可以按CPU使用、内存使用对任务进行排序;TOP是一个动态显示过程,可以通过用户按键来不断刷新当前状态,也可以在启动时指定刷新间隔。
2.2命令输出示意图
top - 10:16:29 up 38 days, 15:48, 5 users, load average: 0.04, 0.10, 0.05
Tasks: 569 total, 2 running, 562 sleeping, 0 stopped, 5 zombie
Cpu(s): 2.6%us, 1.3%sy, 0.4%ni, 95.7%id, 0.0%wa, 0.0%hi, 0.0%si, 0.0%st
Mem: k total, k used, k free, k buffers
Swap: k total, k used, k free, 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zhixiang 20 0 1225m 284m 30m S 4.6 7.6 271:48.24 vs_exe
2473 xulun 20 0 118m 43m 6932 S 3.0 1.2 964:14.99 Xvnc
1412 xulun 30 10 232m 12m 5216 S 2.3 0.3 0:04.59 floaters
chujie 20 0 1112m 247m 17m S 2.0 6.6 363:51.38 vs_exe
sihao 20 0 1101m 202m 10m S 1.7 5.4 631:21.17 vs_exe
sihao 20 0 906m 65m 9412 S 1.0 1.7 410:06.55 vs_exe
yongtao 20 0 1049m 173m 9996 S 1.0 4.6 196:05.10 vs_exe
chujie 20 0 1274m 132m 2388 S 0.7 3.5 63:20.18 KugooPopMsgServ
1439 yanyun 20 0 1600 940 R 0.3 0.0 0:00.01 top
3491 zhixiang 20 0 129m 55m 17m S 0.3 1.5 10:57.25 Xvnc
1 root 20 0 1200 984 S 0.0 0.0 0:00.89 init
2.3命令输出解析
Top输出的信息很多基本囊括了所有的性能指标,前五行是统计信息区,表示的是系统整体的统计信息,包括:系统负载、任务、CPU、内存等;后面的是每个进程相关信息。
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同uptime命令的执行结果是一样的
[yanyun@~/test]$ uptime
10:20:17 up 38 days, 15:52, 5 users, load average: 0.00, 0.04, 0.03
其内容如下:10:20:17:当前时间
38 days, 15:52:系统运行时间
5 users:当前登录用户数
load average: 0.00, 0.04, 0.03:系统负载,即任务队列的平均长度。
三个数值分别为 1分钟、5分钟、15分钟前到现在的平均值。
第二行为进程的信息
内容如下:569 total:进程总数
2 running,: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562 sleeping: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停止的进程数
5 zombie:僵尸进程数
第三行为CPU的信息
内容如下:2.6%us: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1.3%sy: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4%ni: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5.7%id:空闲CPU百分比
0.0%wa: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第四、五行为内存信息;命令输出跟free相同
[yanyun@~]$ free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 buffers/cache:
内容如下:Mem k total:物理内存总量
k used: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k free:空闲内存总量
k buffers:用作缓冲的内存量
Swap: k total:交换区总量
k used: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k free:空闲交换区总量
k cached:缓存总量。
注:buffer:可以认为是写出磁盘的缓冲区;
Cache:读出磁盘的缓存。
Linux系统使用内存的原则是: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尽可能的缓存东西,所以往往看空闲内存很小,但是cache很大;Linux系统会定时启动内核线程kswapd进行缓存回收。
后面的是显示每个进程相关信息
%CPU:上次更新到现在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TIME+: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
%MEM: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VIRT: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
RES: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RES=CODE+DATA
SHR: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S:进程状态。(D=不可中断的睡眠状态 R=运行 S=睡眠 T=跟踪/停止 Z=僵尸进程)
2.4常用选项
top [-] [d][p][M][P]
参数说明:
d: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top –d 1:每秒刷新一次)
p:指定进程ID来仅监控某个进程。(top –d 1234:只查看pid为1234的进程信息)
k:终止一个进程。
Top运行时参数,系统将提示用户输入需要终止的进程PID,以及需要发送给该进程什么样的信号。
使用信号9强制结束该进程。
M:根据驻留内存大小进行排序。
P:根据CPU使用百分比大小进行排序。
注:在命令行执行过程中按下数字键‘1’,可以查看到CPU每个核的相关信息。
Tasks: 564 total, 3 running, 556 sleeping, 0 stopped, 5 zombie
Cpu0 : 2.9%us, 2.9%sy, 0.0%ni, 94.2%id, 0.0%wa, 0.0%hi, 0.0%si, 0.0%st
Cpu1 : 2.0%us, 2.0%sy, 0.0%ni, 96.1%id, 0.0%wa, 0.0%hi, 0.0%si, 0.0%st
Cpu2 : 0.0%us, 0.0%sy, 0.0%ni,100.0%id, 0.0%wa, 0.0%hi, 0.0%si, 0.0%st
Cpu3 : 0.0%us, 0.0%sy, 0.0%ni,100.0%id, 0.0%wa, 0.0%hi, 0.0%si, 0.0%st
Mem: k total, k used, k free, k buffers
Swap: k total, k used, k free, 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chujie 20 0 1112m 245m 16m R 3.0 6.5 373:07.82 vs_exe
5589 sihao 20 0 1019m 267m 29m R 2.0 7.1 2:24.80 vs_exe
5674 zhixiang 20 0 1103m 253m 37m S 2.0 6.8 4:17.89 vs_exe
3.1功能
是一个用来监视每个线程的磁盘 I/O 使用状况的类top 工具,
注:此命令需要自行安装(yum install iotop)
3.2命令输出示意图
Total DISK READ: 50.23 M/s | Total DISK WRITE: 34.25 K/s
TID PRIO USER DISK READ DISK WRITE SWAPIN IO COMMAND
be/4 root 47.65 M/s 0.00 B/s 0.00 % 37.83 % ./relay_server
be/4 root 121.77 K/s 0.00 B/s 0.00 % 26.73 % ./relay_server
be/4 root 700.15 K/s 0.00 B/s 0.00 % 24.89 % ./relay_server
be/4 root 528.92 K/s 0.00 B/s 0.00 % 21.29 % ./relay_server
be/4 root 494.67 K/s 0.00 B/s 0.00 % 21.22 % ./relay_server
be/4 root 323.44 K/s 0.00 B/s 0.00 % 8.62 % ./relay_server
be/4 root 468.04 K/s 0.00 B/s 0.00 % 8.13 % ./relay_server
480 be/3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2 % [jbd2/sda2-8]
1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init
2 be/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kthreadd]
3 rt/4 root 0.00 B/s 0.00 B/s 0.00 % 0.00 % [migration/0]
3.3命令输出解析
第一行:
Total DISK READ: 50.23 M/s :磁盘每秒读出数据量
Total DISK WRITE: 34.25 K/s :磁盘每秒写入数据量
下面的是每个线程的的IO情况:
比较简单;只解释一下IO:跟top的wa意义相同,只是此处表示的一个线程的wa。
3.4常用选项
iotop [-] [d] [p]
参数说明:
d:指定每两次屏幕信息刷新之间的时间间隔。(iotop –d 1:每秒刷新一次)
p:指定线程ID来仅监控某个线程。(iotop –d 1234:只查看pid为1234的进程信息)
注:在命令行执行过程中按下字母‘o’,可以只查看有IO的线程。
pstree -p:查看进程树,可以输出进程之间的关系。
ps –eLf:查看线程。ps –ef的高级版
4.1功能
查看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使用状况的工具
4.2命令输出示意图
[yanyun@~/test]$ vmstat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st
0 0 0 0 4 4 1 2 2 1 97 0 0
4.3命令输出解析
Memory:同top的第四、五行信息。
swap:内存到swap分区换入换出速率。
io:读写磁盘速率
system in:每秒的中断数,包括时钟中断
system cs:每秒的环境(上下文)切换数;频繁切换对系统性能有影响,linux提供了线程对cpu的亲和,可以将某个线程绑定到一个核运行。
cpu:同top输出的第三行
注:swap项不为零,都用到交换分区了,内存可能已经用完已经成为系统瓶颈的一项。
4.4常用选项
vmstat 1 10:每秒刷新一次,总共刷新十次退出。
注:下面的选项都是专业的查看某一特定项的信息,有几个输出一大堆信息,用到时google吧!
-a:显示活跃和非活跃内存
-f:显示从系统启动至今的fork数量
-m:显示slabinfo
-s:显示内存相关统计信息及多种系统活动数量。
-d:显示磁盘相关统计信息。
-p:显示指定磁盘分区统计信息
5.1功能
用于输出CPU和磁盘I/O相关的统计信息
5.2输出结果示意图
[root@ShanWei_119_134_255_208 ~]# iostat -x
Linux 6.x86_64 (ShanWei_119_134_255_208) 07/30/2013 _x86_64_ (16 CPU)
avg-cpu: %user %nice %system %iowait %steal %idle
2.63 0.00 2.25 5.98 0.00 89.14
Device: rrqm/s wrqm/s r/s w/s rsec/s w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sda 195.42 163.72 194.33 126.28 .35 2319.94 96.02 1.16 3.63 1.41 45.30
sdb 0.33 48.97 122.71 2.70 .37 413.38 239.34 0.27 2.15 1.00 12.52
5.3命令输出解释
avg-cpu段:
%user: 在用户级别运行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nice: nice操作所使用的CPU的百分比.
%sys: 在系统级别(kernel)运行所使用CPU的百分比.
%iowait: CPU等待硬件I/O时,所占用CPU百分比.
%idle: CPU空闲时间的百分比.
Device段:
tps: 每秒钟发送到的I/O请求数
Blk_read /s: 每秒读取的block数
Blk_wrtn/s: 每秒写入的block数
Blk_read: 读入的block总数
Blk_wrtn: 写入的block总数
-x选项可以查看到如下更多信息
r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读取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wrqm/s:每秒这个设备相关的写入请求有多少被Merge了
rsec/s:每秒读取的扇区数
wsec/:每秒写入的扇区数
avgrq-sz: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数据大小 (扇区)
avgqu-sz: 平均I/O队列长度
await: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等待时间(单位是毫秒)
svctm: 平均每次设备I/O操作的服务时间 (单位是毫秒)
%util:在统计时间内所有处理IO时间,所以该参数暗示了设备的繁忙程度
5.4常用选项
iostat -d 2 6:每隔2秒,显示一次设备统计信息.总共输出6次.
-x:查看设备的使用率、响应时间
6.1功能
是一个全能系统信息统计工具,只能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而不能对某一个进程或某一个程序进行深入分析;监控项包括:cpu、磁盘、内存、网卡、进程、系统(彩色界面linux下面不多见啊!)
注:此命令需要自行安装(yum install dstat)
6.2命令输出示意图
[root@ShanWei_119_134_255_208 ~]# dstat -cdlmnpy
----total-cpu-usage---- -dsk/total- ---load-avg--- ------memory-usage----- -net/total- ---procs--- ---system--
usr sys idl wai hiq siq| read writ| 1m 5m 15m | used buff cach free| recv send|run blk new| int csw
3 2 89 6 0 0| 28M 1367k|5.41 5.07 4.87|4019M 172M 58.5G 267M| 0 0 | 0 0.0 1.3|8608 35k
2 1 85 12 0 0| 21M 828k|5.41 5.07 4.87|4020M 172M 58.6G 243M| 191k 15M| 0 6.0 0|5711 18k
1 1 80 18 0 0|5828k 4804k|5.41 5.07 4.87|4018M 172M 58.6G 260M| 190k 17M|2.0 3.0 0|5802 12k
6.3命令输出解释
前面基本都解释过了......
6.4常用选项
dstat –cdlmnpsy:cdlmnpsy这几个选项基本囊括了常用的,当然还有很多dstat –-help一下吧。
7.1功能
System Activity Reporter系统活动情况报告,是目前 Linux 上最为全面的系统性能分析工具之一,可以从多方面对系统的活动进行报告,包括:文件的读写情况、系统调用的使用情况、磁盘I/O、CPU效率、内存使用状况、进程活动及IPC有关的活动等。
7.2命令输出示意图
[root@localhost ~]# sar -r 1 100
Linux 6.x86_64 () 07/30/2013 _x86_64_ (8 CPU)
03:17:59 PM kbmemfree kbmemused %memused kbbuffers kbcached kbcommit %commit
03:18:00 PM 38.04 0.44
03:18:01 PM 38.09 0.60
03:18:02 PM 38.08 0.60
03:18:03 PM 38.08 0.60
[root@localhost ~]# sar -B 1 100
Linux 6.x86_64 () 07/30/2013 _x86_64_ (8 CPU)
03:19:09 PM pgpgin/s pgpgout/s fault/s majflt/s pgfree/s pgscank/s pgscand/s pgsteal/s %vmeff
03:19:10 PM 0.00 157.14 .48 0.00 .67 0.00 0.00 0.00 0.00
03:19:11 PM 0.00 0.00 40.40 0.00 75.76 0.00 0.00 0.00 0.00
03:19:12 PM 0.00 0.00 5542.34 0.00 1584.68 0.00 0.00 0.00 0.00
[root@localhost ~]# sar -b 1 100
Linux 6.x86_64 () 07/30/2013 _x86_64_ (8 CPU)
03:19:38 PM tps rtps wtps bread/s bwrtn/s
03:19:39 PM 12.50 0.00 12.50 0.00 181.82
03:19:40 PM 0.00 0.00 0.00 0.00 0.00
03:19:41 PM 7.14 0.00 7.14 0.00 128.57
[root@localhost ~]# sar -W 1 100
Linux 6.x86_64 () 07/30/2013 _x86_64_ (8 CPU)
03:20:10 PM pswpin/s pswpout/s
03:20:11 PM 0.00 0.00
03:20:12 PM 0.00 0.00
03:20:13 PM 0.00 0.00
[root@localhost ~]# sar -d 1 100
Linux 6.x86_64 () 07/30/2013 _x86_64_ (8 CPU)
03:20:48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3:20:49 PM dev8-0 7.69 0.00 79.12 10.29 0.00 0.14 0.14 0.11
03:20:49 PM dev8-1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3:20:49 PM DEV tps rd_sec/s wr_sec/s avgrq-sz avgqu-sz await svctm %util
03:20:50 PM dev8-0 10.47 0.00 148.84 14.22 0.08 7.22 7.11 7.44
03:20:50 PM dev8-16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7.3命令输出解释
kbmemfree:这个值和free命令中的free值基本一致,所以它不包括buffer和cache的空间.
kbmemused:这个值和free命令中的used值基本一致,所以它包括buffer和cache的空间.
%memused:这个值是kbmemused和内存总量(不包括swap)的一个百分比.
kbbuffers和kbcached:这两个值就是free命令中的buffer和cache.
kbcommit:保证当前系统所需要的内存,即为了确保不溢出而需要的内存(RAM+swap).
%commit:这个值是kbcommit与内存总量(包括swap)的一个百分比.
pgpgin/s:表示每秒从磁盘或SWAP置换到内存的字节数(KB)
pgpgout/s:表示每秒从内存置换到磁盘或SWAP的字节数(KB)
fault/s:每秒钟系统产生的缺页数,即主缺页与次缺页之和(major + minor)
majflt/s:每秒钟产生的主缺页数.
pgfree/s:每秒被放入空闲队列中的页个数
pgscank/s:每秒被kswapd扫描的页个数
pgscand/s:每秒直接被扫描的页个数
pgsteal/s:每秒钟从cache中被清除来满足内存需要的页个数
%vmeff:每秒清除的页(pgsteal)占总扫描页(pgscank+pgscand)的百分比
tps:每秒钟物理设备的 I/O传输总量
rtps:每秒钟从物理设备读入的数据总量
wtps:每秒钟向物理设备写入的数据总量
bread/s:每秒钟从物理设备读入的数据量,单位为块/s
bwrtn/s:每秒钟向物理设备写入的数据量,单位为块/s
pswpin/s:每秒系统换入的交换页面(swap page)数量
pswpout/s:每秒系统换出的交换页面(swap page)数量
7.4常用选项
sar –[u][r][B][b][q][W][d]
参数说明:
-u:CPU资源监控
-r:内存和交换空间监控
-B:内存分页监控
-b:IO和传输速率监控
-q:进程队列系统负载监控
-W:系统交换分区活动监控
-d:设备使用状况监控
8.1定义
tmpfs文件系统是一种基于内存的文件系统,挂载在/dev/shm下面。
8.2特点
动态改变大小;访问快、完全驻留在RAM中;当然系统重启就没了。
8.3使用方法
1、 linux下面POSIX标准的共享内存是基于此文件系统实现的(还有一套System V标准的共享内存实现方式);
2、 将文件创建在/dev/shm下面都将直接使用tmpfs;所以如果不需要考虑机器重启后数据的丢失,把数据放在这下面吧,释放你的磁盘压力!
3、 tmpfs的默认大小是物理内存的一半。将最大容量调到40G,并且文件节点数量调到,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
mount -o size=40G -o nr_inodes= -o noatime,nodiratime -o remount /dev/shm
4、如果需要永久修改tmpfs文件系统的大小,需要修改/etc/fstab
9.1功能
定时调度一些命令的执行,相当于系统级别的定时器。
在/var/spool/cron/有一些以用户名命名的文件,表示的是这个用户的定时执行任务。
9.2配置方法
格式说明:
* * * * * /command path
43 21 * * * 每天21:43 执行
0 17 * * 1 每周一的 17:00 执行
0,10 17 * * 0,2,3 每周日,周二,周三的 17:00和 17:10 执行
0-10 17 1 * * 毎月1日从 17:00到7:10 毎隔1分钟 执行
0 0 1,15 * 1 毎月1日和 15日和 一日的 0:00 执行
42 4 1 * * 毎月1日的 4:42分 执行
0 21 * * 1-6 周一到周六 21:00 执行
0,10,20,30,40,50 * * * *每隔10分 执行
*/10 * * * *每隔10分 执行
* 1 * * * 从1:0到1:59 每隔1分钟 执行
0 1 * * * 1:00 执行
0 */1 * * *毎时0分 每隔1小时 执行
0 * * * * 毎时0分 每隔1小时 执行
2 8-20/3 * * * 8:02,11:02,14:02,17:02,20:02 执行
30 5 1,15 * * 1日 和 15日的 5:30 执行
如下配置表示:每天3:00执行这个脚本/opt/ clear_old_;
这个脚本功能是:删除/data1 /data2这两个目录下的五天之内没有访问过的文件
0 3 * * * (cd /opt/./clear_old_/dev/null )
[root@ShanWei_119_134_255_208 ~]# cat /opt/clear_old_
find /data1/* -type f -atime +5 -exec rm {} \;
find /data2/* -type f -atime +5 -exec rm {} \;
10 proc:待续…
/proc 文件系统是 GNU/Linux 特有的。
它是一个虚拟的文件系统,此文件系统完全驻留在RAM中,因此在该目录中的所有文件都不会消耗磁盘空间。
通过它能够非常简便地了解系统中的内核信息、硬件信息等;还可以通过它进行系统内核的参数的配置。
许多命令实际上只是从 /proc 的文件中收集信息,然后按照它们自己的格式组织后显示出来;像前面介绍的命令基本就是这么干的。
【性能测试】服务器常用的性能指标总结,一文概全...
【深入解析】服务器性能测试:全面掌握关键指标
在服务器性能压测中,确保客户端的并发量和pqs的同时,我们还需密切关注服务器的健康状况。
这里,我们将深入剖析服务器性能指标的核心,帮助你全面了解它们的作用和重要性。
1、CPU使用率:关键监控指标
CPU使用率是衡量系统负载的基石,它表示程序占用的处理器资源。
计算公式为:CPU使用率 = 1 - CPU空闲时间/总CPU时间。
在性能测试中,当用户态(程序运行时间占比)和系统态(内核处理时间占比)总和超过50%,就需警惕潜在性能瓶颈。
2、系统平均负载:实时评估进程活跃度
系统平均负载反映的是在单位时间内系统的平均活跃进程数,包括运行和等待的进程。
当负载1分钟大于5分钟大于15分钟,可能表明系统压力增大。
过高的负载(如70%以上)会导致进程响应变慢,影响服务质量。
3、内存使用率:内存管理的关键
内存使用率衡量内存的利用率,超过70%可能引发内存不足或泄漏问题。
关注系统总内存、已使用内存(包括cached和buff区域)以及内存使用率,有助于及时调整和优化。
4、磁盘使用率:磁盘I/O效率检测
磁盘使用率过高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通过iostat命令检测,当iowait率超过50%或util率超过70%,表明磁盘I/O压力大,需要排查和优化。
掌握这些核心性能指标,你将能够更精确地定位和优化服务器性能,确保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在你的测试旅程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性能优化策略,让你的项目更加出色。
记住,每一个挑战都是成长的阶梯,每一次的优化都是通往成功的一步。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勇于探索,你将收获技能和自信,为你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
时间是宝贵的资源,用它去学习、去提升,让每一刻都充满价值。用行动证明你的实力,书写你的测试传奇!
最终的胜利,往往源自对挑战的执着和对细节的把控。
勇往直前,你将发现,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其实触手可及。
全面解析云主机,VPS和独立服务器的区别
一,我们先来了解下云主机和VPS的详细区别
1、虚拟主机、VPS和云主机
共享主机也称虚拟主机,从互联网诞生至今,大部分站长都是从”共享主机”(shared hosting)开始学习建站的。
所谓”共享主机”,就是一台服务器上有许多网站,大家共享这台服务器的硬件和带宽。
如果它发生故障,那么上面的所有网站都无法访问。
VPS主机(Virtual Private Server 虚拟专用服务器),将一部服务器分割成多个虚拟专享服务器的优质服务。
每个VPS都可分配独立公网IP地址、独立操作系统、独立超大空间、独立内存、独立CPU资源、独立执行程序和独立系统配置等。
用户除了可以分配多个虚拟主机及无限企业邮箱外,更具有独立服务器功能,可自行安装程序,单独重启服务器。
”云主机”(Cloud hosting)可以看成是新一代的共享主机。
首先,主机公司将它的硬件和网络线路,做成一朵”云”,然后提供一些通向这朵”云”的网络接口API,供客户使用。
这时,每个客户共享的不再是某一台特定的服务器,而是云里的所有服务器。
比如,假设你要把本机的文件备份到网上,你可以使用共享主机,把文件传到某一台服务器上;也可以使用云主机,通过某种形式的接口,把它们传到云里。
也就是说,共享主机用户直接面对特定的服务器,而云主机用户直接面对网络接口,看不到服务器内部。
一个通俗的比喻是,你可以向银行租一个编号为”8888″的保险箱(共享主机),也可以把贵重物品直接交给保管公司,听任他们保管。
诸如Gmail、FaceBook、Twitter、Flickr这样的产品,都可以看作是基于”云主机”的服务。
云主机能真正获得root权限,用户可以重装和升级操作系统,而VPS主机用户没有root权限,无法重装和升级操作系统。
2、虚拟主机、VPS、云主机的区别
(1)供应和部署时间
虚拟主机——数天至数周
VPS———即时,无需安装操作系统
云主机——即时,几分钟即可完成,可一键部署、也可自主安装操作系统
(2)安全可靠性
虚拟主机——一般:租用白牌服务器故障率高、基本无ARP、木马和DDOS防范能力、基本无备机和数据备份服务
VPS———差: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其他VPS上安装的程序缺陷、ARP欺骗、病毒、资源挤占等会严重影响到自身;基本无ARP、木马和DDOS防范能力
云主机——高:内置ARP防范,规模化提升DDOS防攻击能力;分享品牌企业级服务器和硬件虚拟化的性能和可靠性,内置HA;提供备机、快照、数据备份等多种快速恢复措施
(3)性能及保障
虚拟主机——好且有保障
VPS———差:性能一般,只适用于小规模并发访问;性能无保障,易遭受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其他VPS的挤压
云主机——好且有保障:同物理服务器
(4)弹性和扩展性
虚拟主机——扩容需要重新租用新服务器、还需为原有租用资源付费
VPS———扩容快,受制于单台服务器配置
云主机——即时供应、按需扩展 ,无需为原有租用资源付费
(5)拥有成本
虚拟主机——季付年付成本高、需要为服务商转嫁CapEx支出支付押金;需要自己维护租用的服务器导致Opex较高
VPS———低配置的VPS租用价格最低;但低安全可靠性和无保障的性能导致服务质量无保障,运营成本难控制且偏高
云主机——综合成本最低:月付无押金、按需使用按需付费、基本零维护 ,还可分享规模化、绿色节能、最佳IT实践带来的成本优势
(6)易用、易管理性
虚拟主机——需要远程控制卡且只有租用品牌机才有可能,无法实现集中统一管理
VPS———提供单一的单机管理界面,无root或超级管理员操作系统权限,管理灵活性受制于管理界面
云主机——内置KVM、客户通过自服务系统可以集中统一管理分布在各地的云主机;完全拥有root或超级管理员操作系统权限
3、云主机的优点
云主机主要有三大优点。
(1)便宜。
因为服务可以分散到多台服务器,因此能够充分利用资源,这样就降低了硬件、电力和维护成本。
而且,云主机是根据使用量计费的,多用多付,少用少付,所以对小网站特别有利。
(2)可靠。
因为服务分布在多台服务器、甚至多个机房,所以不容易彻底宕机,抗灾容错能力强,可以保证长时间在线。
(3)可扩展性好(scalability)。
云主机的基本特点就是分布式架构,所以可以轻而易举地增加服务器,成倍扩展服务能力。
四、云主机的缺点
一些客户担心云主机的安全问题,感到对服务缺乏控制。
因为云主机只是提供网络接口,所以客户的数据必然全部服从云服务公司的安排,完全在后者控制之下。
数据是否安全保密,取决于后者的职业道德和保护能力。
二,云主机和VPS的区别三
不同企业和云主机性能会有所差别, 因为这里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的数据是来之佛山数据中心,并不代表所有云主机都拥有这样性能。
综合比较 阿里云腾讯云高防独立服务器
开通交付在线开通,3-10分钟 服务商人工,1小时服务商人工,1工作日及以上
成本比较 综合成本低, 成本低,安全无保障 成本高
管理功能在线开机重启,1分钟服务商人工,15-30分钟服务商人工,15-30分钟
升级拓展在线升级cpu,1分钟服务商人工,1小时服务商人工,1工作日及以上
修改密码在线,1分钟 服务商人工,有风险,数小时服务商人工,破解很麻烦、有风险,数小时
重装、换系统在线自助,3分钟 服务商人工,1小时服务商人工,数小时
故障恢复存储系统可保证数据安全 数据彻底损失服务器损失,数据彻底损失
数据备份 业内领先快照技术,一键在线备份系统和数据,十几秒服务商人工,不能备份系统状态,时间较长
网络安全IP与MAC绑定,万兆网络,NP-防火墙防护无MAC绑定,千兆网络无MAC绑定,千兆网络
以上是云服务器VPS主机的系统性能差别。
比如重做系统,云主机只需要三分钟。
当然不同的公司会有所区别,像阿里云这样大云一般1分钟内可以完成,小的公司也可以在15分钟内完.速度比VPS快很多。
所以云服务器还是值得购买的。
但是云主机的技术门槛高,真有实力提供真真云主机商家屈指可数,建议如果是网站的日PV很高的这种,做多机负载比较好 ,当然要考虑防御跟安全这块,还有就是稳定性能,DDOS,CC,这种防御建议还是用独立服务器比较好,像目前防御比较好点的机房佛山机房就是不错的。
谈到DDoS防御,首先就是要知道到底遭受了多大的攻击。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在里面。
以SYN Flood为例,为了提高发送效率在服务端产生更多的SYN等待队列,攻击程序在填充包头时,IP首部和TCP首部都不填充可选的字段,因此IP首部长度恰好是20字节,TCP首部也是20字节,共40字节。
对于以太网来说,最小的包长度数据段必须达到46字节,而攻击报文只有40字节,因此,网卡在发送时,会做一些处理,在TCP首部的末尾,填充6个0来满足最小包的长度要求。
这个时候,整个数据包的长度为14字节的以太网头,20字节的IP头,20字节的TCP头,再加上因为最小包长度要求而填充的6个字节的0,一共是60字节。
但这还没有结束。
以太网在传输数据时,还有CRC检验的要求。
网卡会在发送数据之前对数据包进行CRC检验,将4字节的CRC值附加到包头的最后面。
这个时候,数据包长度已不再是40字节,而是变成64字节了,这就是常说的SYN小包攻击,数据包结构如下:
|14字节以太网头部|20字节IP头部|20字节TCP|6字节填充|4字节检验|
|目的MAC|源MAC|协议类型| IP头 |TCP头|以太网填充 | CRC检验 |
到64字节时,SYN数据包已经填充完成,准备开始传输了。
攻击数据包很小,远远不够最大传输单元(MTU)的1500字节,因此不会被分片。
那么这些数据包就像生产流水线上的罐头一样,一个包连着一个包紧密地挤在一起传输吗?事实上不是这样的。
以太网在传输时,还有前导码(preamble)和帧间距(inter-frame gap)。
其中前导码占8字节(byte),即64比特位。
前导码前面的7字节都是,1和0间隔而成。
但第八个字节就变成了,当主机监测到连续的两个1时,就知道后面开始是数据了。
在网络传输时,数据的结构如下:
|8字节前导码|6字节目的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2字节上层协议类型|20字节IP头|20字节TCP头|6字节以太网填充|4字节CRC检验|12字节帧间距|
也就是说,一个本来只有40字节的SYN包,在网络上传输时占的带宽,其实是84字节。
有了上面的基础,现在可以开始计算攻击流量和网络设备的线速问题了。
当只填充IP头和TCP头的最小SYN包跑在以太网络上时,100Mbit的网络,能支持的最大PPS(Packet Per Second)是100×106 / (8 * (64+8+12)) = ,1000Mbit的网络,能支持的最大PPS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