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IP代理服务的法律边缘,使用需谨慎以免违法 (免费ip代理地址)

免费IP代理服务的法律边缘使用需谨慎以免违法
免费IP代理服务的法律边缘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许多用户选择使用IP代理服务。

免费IP代理服务因其低成本、易获取的特点,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免费IP代理服务的法律边缘模糊,使用不当可能涉及违法行为。

本文旨在探讨免费IP代理服务的法律问题及使用注意事项,以提醒广大网友谨慎使用以免违法。

二、免费IP代理服务概述

IP代理服务是一种通过网络协议实现隐私保护和数据传输安全的技术手段。

免费IP代理服务是指提供免费代理IP地址和服务的平台。

用户通过配置代理服务器,实现匿名上网、访问被屏蔽网站、保护个人信息等目的。

免费IP代理服务市场鱼龙混杂,既有合法合规的服务商,也有非法从事不良活动的平台。

因此,用户在选择和使用免费IP代理服务时,需要格外谨慎。

三、免费IP代理服务的法律问题

1. 侵犯隐私权:一些免费IP代理服务提供商可能会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甚至将信息泄露给第三方,从而侵犯用户的隐私权。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也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 非法内容传播:部分免费IP代理服务可能用于传播非法内容,如盗版影视、色情内容等。用户使用这些代理服务时,可能会涉及传播非法内容的法律风险。

3. 知识产权侵权:有些用户利用免费IP代理服务下载盗版音乐和盗版影视节目,这涉嫌侵犯知识产权。一旦被发现,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 涉嫌非法经营:一些免费IP代理服务提供商可能涉嫌非法经营,如未经许可从事电信业务等。用户使用这些服务时,也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四、免费IP代理服务的风险应对

1. 选择正规渠道:在使用免费IP代理服务时,应选择正规渠道获取代理服务器地址和服务。避免使用不明来源的代理服务器,以免遭受信息安全风险。

2. 注意个人信息保护:在使用免费IP代理服务时,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同时,定期更换密码,加强账号安全。

3. 遵守法律法规:使用免费IP代理服务时,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要利用代理服务器传播非法内容、侵犯他人权益或从事其他违法行为。

4.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用户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了解网络安全风险。在使用免费IP代理服务时,要保持警惕,避免陷入网络陷阱。

五、免费IP代理地址的获取方式及注意事项

获取免费IP代理地址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社交媒体、论坛等途径获取。

这些途径存在风险,用户需要谨慎选择。

在获取免费IP代理地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验证来源:确保获取代理地址的来源可靠、正规,避免使用恶意软件或病毒。

2. 测试可用性:在使用新的代理地址前,应先进行可用性测试,确保代理服务器稳定、速度快。

3. 关注安全性:关注代理服务器的安全性,选择加密程度高、安全性好的代理服务器。

4. 避免过度依赖:免费IP代理服务只是辅助工具,用户应避免过度依赖,合理安排使用时间。

六、结论

免费IP代理服务在法律边缘模糊,使用不当可能涉及违法行为。

用户在选择和使用免费IP代理服务时,应遵守法律法规,注意个人信息保护,选择正规渠道获取代理服务器地址和服务。

同时,提高网络安全意识,谨慎使用以免违法。


什么是CDN?

DN的全称是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

其目的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网站的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的内容,解决Internet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网络带宽小、用户访问量大、网点分布不均等原因所造成的用户访问网站响应速度慢的问题。

实际上,内容分发布网络(CDN)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构建方式,它是为能在传统的IP网发布宽带丰富媒体而特别优化的网络覆盖层;而从广义的角度, CDN代表了一种基于质量与秩序的网络服务模式。

简单地说,内容发布网(CDN)是一个经策略性部署的整体系统,包括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网络请求的重定向和内容管理4个要件,而内容管理和全局的网络流量管理(Traffic Management)是CDN的核心所在。

通过用户就近性和服务器负载的判断,CDN确保内容以一种极为高效的方式为用户的请求提供服务。

总的来说,内容服务基于缓存服务器,也称作代理缓存(Surrogate),它位于网络的边缘,距用户仅有”一跳”(Single Hop)之遥。

同时,代理缓存是内容提供商源服务器(通常位于CDN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的一个透明镜像。

这样的架构使得CDN服务提供商能够代表他们客户,即内容供应商,向最终用户提供尽可能好的体验,而这些用户是不能容忍请求响应时间有任何延迟的。

据统计,采用CDN技术,能处理整个网站页面的 70%~Array5%的内容访问量,减轻服务器的压力,提升了网站的性能和可扩展性。

与目前现有的内容发布模式相比较,CDN强调了网络在内容发布中的重要性。

通过引入主动的内容管理层的和全局负载均衡,CDN从根本上区别于传统的内容发布模式。

在传统的内容发布模式中,内容的发布由ICP的应用服务器完成,而网络只表现为一个透明的数据传输通道,这种透明性表现在网络的质量保证仅仅停留在数据包的层面,而不能根据内容对象的不同区分服务质量。

此外,由于IP网的”尽力而为”的特性使得其质量保证是依靠在用户和应用服务器之间端到端地提供充分的、远大于实际所需的带宽通量来实现的。

在这样的内容发布模式下,不仅大量宝贵的骨干带宽被占用,同时ICP的应用服务器的负载也变得非常重,而且不可预计。

当发生一些热点事件和出现浪涌流量时,会产生局部热点效应,从而使应用服务器过载退出服务。

这种基于中心的应用服务器的内容发布模式的另外一个缺陷在于个性化服务的缺失和对宽带服务价值链的扭曲,内容提供商承担了他们不该干也干不好的内容发布服务。

纵观整个宽带服务的价值链,内容提供商和用户位于整个价值链的两端,中间依靠网络服务提供商将其串接起来。

随着互联网工业的成熟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在这条价值链上的角色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分。

比如内容/应用的运营商、托管服务提供商、骨干网络服务提供商、接入服务提供商等等。

在这一条价值链上的每一个角色都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才能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从而带来多赢的局面。

从内容与网络的结合模式上看,内容的发布已经走过了ICP的内容(应用)服务器和IDC这两个阶段。

IDC的热潮也催生了托管服务提供商这一角色。

但是,IDC并不能解决内容的有效发布问题。

内容位于网络的中心并不能解决骨干带宽的占用和建立IP网络上的流量秩序。

因此将内容推到网络的边缘,为用户提供就近性的边缘服务,从而保证服务的质量和整个网络上的访问秩序就成了一种显而易见的选择。

而这就是内容发布网(CDN)服务模式。

CDN的建立解决了困扰内容运营商的内容”集中与分散”的两难选择,无疑对于构建良好的互联网价值链是有价值的,也是不可或缺的最优网站加速服务。

CDN的应用 目前的CDN服务主要应用于证券、金融保险、ISP、ICP、网上交易、门户网站、大中型公司、网络教学等领域。

另外在行业专网、互联网中都可以用到,甚至可以对局域网进行网络优化。

利用CDN,这些网站无需投资昂贵的各类服务器、设立分站点,特别是流媒体信息的广泛应用、远程教学课件等消耗带宽资源多的媒体信息,应用CDN网络,把内容复制到网络的最边缘,使内容请求点和交付点之间的距离缩至最小,从而促进Web站点性能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CDN 网络的建设主要有企业建设的CDN网络,为企业服务;IDC的CDN网络,主要服务于IDC和增值服务;网络运营上主建的CDN网络,主要提供内容推送服务;CDN网络服务商,专门建设的CDN用于做服务,用户通过与CDN机构进行合作,CDN负责信息传递工作,保证信息正常传输,维护传送网络,而网站只需要内容维护,不再需要考虑流量问题。

CDN能够为网络的快速、安全、稳定、可扩展等方面提供保障。

IDC建立CDN网络,IDC运营商一般需要有分布各地的多个IDC中心,服务对象是托管在IDC中心的客户,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投资较少,容易建设。

例如某IDC全国有10个机房,加入IDC的CDN网络,托管在一个节点的Web服务器,相当于有了10个镜像服务器,就近供客户访问。

宽带城域网,域内网络速度很快,出城带宽一般就会瓶颈,为了体现城域网的高速体验,解决方案就是将Internet网上内容高速缓存到本地,将Cache部署在城域网各POP点上,这样形成高效有序的网络,用户仅一跳就能访问大部分的内容,这也是一种加速所有网站CDN的应用。

CDN的技术原理 在描述CDN的实现原理,让我们先看传统的未加缓存服务的访问过程,以便了解CDN缓存访问方式与未加缓存访问方式的差别:由上图可见,用户访问未使用CDN缓存网站的过程为: 用户向浏览器提供要访问的域名;浏览器调用域名解析函数库对域名进行解析,以得到此域名对应的IP地址;浏览器使用所得到的IP地址,域名的服务主机发出数据访问请求;浏览器根据域名主机返回的数据显示网页的内容。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浏览器完成从用户处接收用户要访问的域名到从域名服务主机处获取数据的整个过程。

CDN网络是在用户和服务器之间增加Cache 层,如何将用户的请求引导到Cache上获得源服务器的数据,主要是通过接管DNS实现,下面让我们看看访问使用CDN缓存后的网站的过程: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使用了CDN缓存后的网站的访问过程变为:用户向浏览器提供要访问的域名;浏览器调用域名解析库对域名进行解析,由于CDN对域名解析过程进行了调整,所以解析函数库一般得到的是该域名对应的CNAME记录,为了得到实际IP地址,浏览器需要再次对获得的CNAME域名进行解析以得到实际的IP地址;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全局负载均衡DNS解析,如根据地理位置信息解析对应的IP 地址,使得用户能就近访问。

此次解析得到CDN缓存服务器的IP地址,浏览器在得到实际的IP地址以后,向缓存服务器发出访问请求;缓存服务器根据浏览器提供的要访问的域名,通过Cache内部专用DNS解析得到此域名的实际IP地址,再由缓存服务器向此实际IP地址提交访问请求; 缓存服务器从实际IP地址得得到内容以后,一方面在本地进行保存,以备以后使用,二方面把获取的数据返回给客户端,完成数据服务过程; 客户端得到由缓存服务器返回的数据以后显示出来并完成整个浏览的数据请求过程。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为了实现既要对普通用户透明(即加入缓存以后用户客户端无需进行任何设置,直接使用被加速网站原有的域名即可访问),又要在为指定的网站提供加速服务的同时降低对ICP的影响,只要修改整个访问过程中的域名解析部分,以实现透明的加速服务,下面是CDN网络实现的具体操作过程。

作为ICP,只需要把域名解释权交给CDN运营商,其他方面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修改;操作时,ICP修改自己域名的解析记录,一般用cname方式指向CDN网络Cache服务器的地址。

作为CDN运营商,首先需要为ICP的域名提供公开的解析,为了实现sortlist,一般是把ICP的域名解释结果指向一个CNAME记录;当需要进行sorlist时,CDN运营商可以利用DNS对CNAME指向的域名解析过程进行特殊处理,使DNS服务器在接收到客户端请求时可以根据客户端的IP地址,返回相同域名的不同IP地址;由于从cname获得的IP地址,并且带有hostname信息,请求到达Cache之后,Cache必须知道源服务器的IP地址,所以在CDN运营商内部维护一个内部DNS服务器,用于解释用户所访问的域名的真实IP地址;在维护内部DNS服务器时,还需要维护一台授权服务器,控制哪些域名可以进行缓存,而哪些又不进行缓存,以免发生开放代理的情况。

CDN的网络架构 CDN网络架构主要由两大部分,分为中心和边缘两部分,中心指CDN网管中心和DNS重定向解析中心,负责全局负载均衡,设备系统安装在管理中心机房,边缘主要指异地节点,CDN分发的载体,主要由Cache和负载均衡器等组成。

当用户访问加入CDN服务的网站时,域名解析请求将最终交给全局负载均衡DNS进行处理。

全局负载均衡DNS通过一组预先定义好的策略,将当时最接近用户的节点地址提供给用户,使用户能够得到快速的服务。

同时,它还与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所有CDNC节点保持通信,搜集各节点的通信状态,确保不将用户的请求分配到不可用的CDN节点上,实际上是通过DNS做全局负载均衡。

对于普通的Internet用户来讲,每个CDN节点就相当于一个放置在它周围的WEB。

通过全局负载均衡DNS的控制,用户的请求被透明地指向离他最近的节点,节点中CDN服务器会像网站的原始服务器一样,响应用户的请求。

由于它离用户更近,因而响应时间必然更快。

每个CDN节点由两部分组成:负载均衡设备和高速缓存服务器 负载均衡设备负责每个节点中各个Cache的负载均衡,保证节点的工作效率;同时,负载均衡设备还负责收集节点与周围环境的信息,保持与全局负载DNS的通信,实现整个系统的负载均衡。

高速缓存服务器(Cache)负责存储客户网站的大量信息,就像一个靠近用户的网站服务器一样响应本地用户的访问请求。

CDN的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转的保证。

它不仅能对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对各种故障产生相应的告警,还可以实时监测到系统中总的流量和各节点的流量,并保存在系统的数据库中,使网管人员能够方便地进行进一步分析。

通过完善的网管系统,用户可以对系统配置进行修改。

理论上,最简单的CDN网络有一个负责全局负载均衡的DNS和各节点一台Cache,即可运行。

DNS支持根据用户源IP地址解析不同的IP,实现就近访问。

为了保证高可用性等,需要监视各节点的流量、健康状况等。

一个节点的单台Cache承载数量不够时,才需要多台Cache,多台Cache同时工作,才需要负载均衡器,使Cache群协同工作。

IP地址分类的原因、作用是什么啊?

IP地址分类的原因、作用是什么啊?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72.16.0.0。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子网掩码的设定遵循一定的规则,与IP地址相同,子网掩码的长度也是32位,左边是网络位,用二进制数字“1”表示;右边是主机位,用二进制数字“0”表示。

子网的划分,实际上就是设计子网掩码的过程。

子网掩码主要是用来区分IP地址中的网络ID和主机ID,它用来屏蔽IP地址的一部分,从IP地址中分离出网络ID和主机ID.子网掩码是由4个十进制数组成的数值中间用.分隔,如255.255.255.0。

若将它写成二进制的形式为...,其中为1的位分离出网络ID,为0的位分离出主机ID,也就是通过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与逻辑操作,得出网络号。

子网掩码不单独存在,它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

子网掩码的个作用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IP地址根据网络ID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那么如何划分ip地址呢?1、A类IP地址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到126.0.0.0。

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2、B类IP地址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可用的B类网络有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3、C类IP地址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

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

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4、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

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

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5、E类IP地址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IP地址3种主要类型里,各保留了3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也就是比较常用的ip地址。

其地址范围如下: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1)A类地址A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0.0.0.0~126.255.255.255,默认网络掩码为:255.0.0.0,A类网络用第一组数字表示网络本身的地址,后面三组数字作为连接于网络上的主机的地址,即高端位0,接下来7位表示网络ID,其余24位表示宿主机ID。

A类地址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直接个人用户)而局域网络个数较少的型网络。

例如IBM公司的网络。

A类地址适合于网络较少而节点较多的情况,网络数为128个,每一网向络的节点数为1600个。

(2)B类地址B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28.0.0.0~223.255.255.255,默认网络掩码为:255.0.0.0。

B类地址分配给一般的中型网络。

B类网络用第一、二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后面两组数字代表网络上的主机地址,即高端位10,接下来14位表示网络ID,其余16位表示宿主机ID。

B类地址适合于网络数和节点数适中的情况,网络数为个,每一网络的节点数为个。

(3)C类地址C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默认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网络,如一般的局域网和校园网,它可连接的主机数量是最少的,采用所属的用户分为若干的网段进行管理。

C类网络用前三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最后一组数字作为网络上的主机地址,即高端位110,接下来的21位表示网络ID,其余8位表示宿主机ID。

C类地址适合于网络数较多而节点较少的情况,网络数为2百万个,每个网络的节点数为256个。

例如你说“131.108.1.56子网掩码255.255.255.0这个IP和子网掩码是统一的,可以说地址属于B而掩码属于C吗?”,是不合适的。

子网掩码是不属于IP地址的分类的。

什么是IP地址?IP地址是怎样分类的?

IP地址是TCP/IP网络中用来唯一标识每台主机或设备的地址,IP地址由32位(共四个八位组)的二进制组成,IP地址分为两部分,左边网络编号部分用来标识主机所在的网络;右边部分用来标识主机本身。

连接到同一网络的主机必须拥有相同的网络编号。

通过IP地址的引导位(最高位)来区分不同类别的IP地址:

IP地址分几类?是怎么分类的?

IP协议的定义、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什么是IP协议,IP地址如何表示,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地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IP协议(Inter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

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 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连网络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

Inter 上,为了实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结点之间的通信,必须为每个结点(入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地址,并且应当保证这个地址是全网唯一的,这便是IP地址。

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每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整数,中间由小数点间隔,如159.226.41.98,整个IP地址空间有4组8位二进制数,由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的地址(类似部队的编号)以及主机在该网络中的标识(如同士兵在该部队的编号)共同组成。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的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

不难算出,A类地址允许有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大约允许有1670万台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如主干网)。

*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允许有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如区域网)。

*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

具有C类地址的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如校园网)。

为了便于记忆,通常习惯采用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一个IP地址,十进制数之间采用句点“.”予以分隔。

这种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为点分十进制法。

如以这种方式表示,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127.255.255.254;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由于网络地址紧张、主机地址相对过剩,采取子网掩码的方式来指定网段号。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

正因为如此 ,它能广泛地支持由低两层协议构成的物理网络结构。

目前已使用TCP/IP连接成洲际网、全国网与跨地区网.。

IP地址是怎样分类的?

IPv4地址分为A,B,C,D,E类: A类:1.0.0.0~126.255.255.255,默认子网掩码/8,即255.0.0.0 (其中127.0.0.0~127.255.255.255为环回地址,用于本地环回测试等用途); B类:128.0.0.0~191.255.255.255,默认子网掩码/16,即255.255.0.0; C类:192.0.0.0~223.255.255.255,默认子网掩码/24,即255.255.255.0; D类:224.0.0.0~239.255.255.255,一般于用组播 E类:240.0.0.0~255.255.255.255(其中255.255.255.255为全网广播地址),E类地址一般用于研究用途.. IPv4中还有一种私有地址,即比如内部局域网所用的地址,分别为: 10.0.0.0~10.255.255.255; 172.16.0.0~172.31.0.0; 192.168.0.0~192.168.255.255

ip地址是如何分类的

IP地址是TCP/IP网络中用来唯一标识每台主机或设备的地址,IP地址由32位(共四个八位组)的二进制组成,IP地址分为两部分,左边网络编号部分用来标识主机所在的网络;右边部分用来标识主机本身。

连接到同一网络的主机必须拥有相同的网络编号。

通过IP地址的引导位(最高位)来区分不同类别的IP地址:A类类地址具有7位网络编号,因此可定义125个A类网络{27-2(网络编号不能是全0或全1)-1(127为环回地址)}每个网络可以拥有的主机数为{224-2(主机位不能是全0或全1)}十进制表示范围:1.0.0.1-126.255.255.254B类类地址具有14位网络编号,因此可定义个B类网络{214-2}每个网络可以拥有的主机数为{216-2}十进制表示范围:128.0.0.1-191.255.255.254C类类地址具有21位网络编号,因此可定义个C类地址{221-2}每个网络可以拥有的主机数为254{28-2}十进制表示范围:192.0.0.1-223.255.255.254D类类地址用于组播,前面4位1110引导,后面28位为组播地址ID。

十进制表示范围:224.0.0.0-239.255.255.255E类地址:总是以1111四位引导E类地址用于研究用十进制表示范围:240-IP地址由InterNIC(因特网信息中心)统一分配,以保证IP地址的唯一性,但有一类IP地址是不用申请可直接用于企业内部网的,这就是Private Address,Private Address不会被INTERNET上的任何路由器转发,欲接入INTERNET必须要通过NAT/PAT转换,以公有IP的形式接入。

这些私为地址为:10.0.0.0-10.255.255.255(一个A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16个B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256个C类地址)

IP地址是如何分类的呢?

IP地址是由24位二进制数组成,分为四组。

举例说明:192.168.0.1这就是一个IP地址。

IP的分类是根据第一位数字在哪个区间范围即属于哪类。

IP地址可分为以下几类地址:A类IP地址 地址范围1.0.0.0到127.255.255.255B类IP地址地址范围128.0.0.0-191.255.255.255C类IP地址范围192.0.0.0-223.255.255.255D类IP地址范围224.0.0.0到239.255.255.255以刚才192.168.0.1为例,我们查看第一位数即192,在哪个范围内,我们查看它正好属于C类的地址范围。

IP地址范围是怎么分类的

现在的IP网络使用32位地址,以点分十进制表示,如172.16.0.0。

地址格式为:IP地址=网络地址+主机地址 或 IP地址=主机地址+子网地址+主机地址。

IP地址类型 :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

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

IP地址根据网络ID的不同分为5种类型,A类地址、B类地址、C类地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1. A类IP地址 :一个A类IP地址由1字节的网络地址和3字节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0”, 地址范围从1.0.0.0 到126.0.0.0。

可用的A类网络有126个,每个网络能容纳1亿多个主机。

2. B类IP地址 :一个B类IP地址由2个字节的网络地址和2个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0”,地址范围从128.0.0.0到191.255.255.255。

可用的B类网络有个,每个网络能容纳6万多个主机 。

3. C类IP地址一个C类IP地址由3字节的网络地址和1字节的主机地址组成,网络地址的最高位必须是“110”。

范围从192.0.0.0到223.255.255.255。

C类网络可达209万余个,每个网络能容纳254个主机。

4. D类地址用于多点广播(Multicast)。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

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

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5. E类IP地址以“llll0”开始,为将来使用保留。

全零(“0.0.0.0”)地址对应于当前主机。

全“1”的IP地址(“255.255.255.255”)是当前子网的广播地址。

在IP地址3种主要类型里,各保留了3个区域作为私有地址,其地址范围如下:A类地址:10.0.0.0~10.255.255.255B类地址:172.16.0.0~172.31.255.255C类地址:192.168.0.0~192.168.255.255A类地址的第一组数字为1~126。

注意,数字0和 127不作为A类地址,数字127保留给内部回送函数,而数字0则表示该地址是本地宿主机,不能传送。

B类地址的第一组数字为128~191。

C类地址的第一组数字为192~223。

各类地址的表示范围:1. A类地址A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0.0.0.0~126.255.255.255,默认网络掩码为:255.0.0.0;A类地址分配给规模特别大的网络使用。

A类网络用第一组数字表示网络本身的地址,后面三组数字作为连接于网络上的主机的地址。

分配给具有大量主机(直接个人用户)而局域网络个数较少的大型网络。

例如IBM公司的网络。

2. B类地址B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28.0.0.0~191.255.255.255,默认网络掩码为:255.255.0.0;B类地址分配给一般的中型网络。

B类网络用第一、二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后面两组数字代表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3. C类地址C类地址的表示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默认网络掩码为:255.255.255.0;C类地址分配给小型网络,如一般的局域网和校园网,它可连接的主机数量是最少的,采用把所属的用户分为若干的网段进行管理。

C类网络用前三组数字表示网络的地址,最后一组数字作为网络上的主机地址。

4.实际上,还存在着D类地址和E类地址。

但这两类地址用途比较特殊,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一下:D类地址称为广播地址,供特殊协议向选定的节点发送信息时用。

E类地址保留给将来使用。

231.0.0.1是什么IP地址?具体作用是什么啊?请大家帮帮忙

D类地址不分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它的第1个字节的前四位固定为1110。

⑵ D类地址范围:224.0.0.1到239.255.255.254D类地址用于多点播送。

D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以“lll0”开始,它是一个专门保留的地址。

它并不指向特定的网络,目前这一类地址被用在多点广播(Multicast)中。

多点广播地址用来一次寻址一组计算机,它标识共享同一协议的一组计算机。

商标分类的作用是什么

商品分类又是作为申请商标注册办理手续及缴纳费用的基本单位。

众所周知,商标是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一种标志,每一个注册商标都是指定用于某一商品或服务上的。

如提到长虹,人们会想到彩色电视机;提到茅台,人们会想到酒;提到美加净,人们会想到化妆品等等。

应该说,离开商品或服务而独立存在的商标是不存在的。

所以在办理商标注册申请时,正确表述所要指定的商品或服务及其所属类别,是商标申请人(代理人)首先会遇到的问题。

许多不同的部门出于管理、统计等工作需要都要对商品进行分类。

如从国民经济管理的角度,通常将商品分为工业品和农产品两大类,工业品中又分重工产品和轻工产品,重工业产品中又可划分为冶金工业产品、机械工业产品等等。

国家商标主管机关为了商标注册和管理的需要,也需要对商品进行分类。

商标注册和管理,应该说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商品及服务分类是商标局的一项基础工作。

我国目前已有注册商标七百多万件,如果没有一套科学的分类管理体系,要想检索、查询、调阅一个商标,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几乎是不可能的。

正是为了商标检索、审查、管理工作的需要,把某些具有共同属性的商品组合到一起,编为一个类,将所有商品及服务共划分为45个类别,形成了我们这里所要叙述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分类”。

如将“工业用油及油脂、润滑剂,吸收、喷洒和粘结灰尘用品,燃料(包括马达用的汽油)和照明剂,蜡烛,灯芯”等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类(第4类);又如,将“外科、医疗、牙科和兽医用仪器及器械,假肢、假眼和假牙、矫形用品、缝合材料”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另一个类(第10类)。

商标局的查询检索系统是按照商品及服务的类别设立的;《商标公告》按照类别编排;申请人申请商标注册也要按照类别提出;商标局发给注册人的商标注册证上也必须注明商品或服务及其所属类别。

商品分类又是作为申请商标注册办理手续及缴纳费用的基本单位。

即一个商标在一个类别上申请注册办理一份手续,缴纳一份基本费用。

如一个申请人在医用化学药品、中成药、中药材、药酒、医用营养物品、空气净化制剂、兽药、农药、卫生巾、牙填料上申请注册商标,虽然其指定的商品多达十项,但因这些商品均属同一类别(5类),所以只需办理一份手续,缴纳一份基本费用(即一标一类)。

而另一企业申请注册的商标虽然仅需使用在绘画笔和绘画颜料上,但需填写两份申请书,在两个类别分别申请,并缴纳两份基本费用,因为这两种商品分别属于两个类别,即绘画笔属于第16类,绘画颜料属于第2类。

以往,都是由各国的商标主管机关根据本国的国情及对商品的理解,制定各自的商品分类表,供商标主管机关及商标注册申请人使用。

商品分类表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会随着商品的丰富及人们对商品的认识而逐步增加及修订。

我国自1923年起,先后制定公布过五个商品分类表。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国际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一些国家认为,各国使用各自的商品分类表已不能适应有关商标事务的国际联系,给商标所有人到国外注册带来了麻烦,不利于商标事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

这些国家的商标主管机关认为,需要有一个国际统一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分类表。

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尼斯协定。

国际分类作用

尼斯协定是一个有多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其全称是《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尼斯协定》。

该协定于1957年6月15日在法国南部城市尼斯签订,1961年4月8日生效。

尼斯协定的成员国目前已发展到65个。

我国于1994年8月9日加入了尼斯联盟。

尼斯协定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体系,并保证其实施。

目前,国际分类共包括45类,其中商品34类,服务项目11类,共包含一万多个商品和服务项目。

申请人所需填报的商品及服务一般说来都在其中了。

不仅所有尼斯联盟成员国都使用此分类表,而且,非尼斯联盟成员国也可以使用该分类表。

所不同的是,尼斯联盟成员可以参与分类表的修订,而非成员国则无权参与。

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此分类表。

我国自1988年11月1日起采用国际分类,大大方便了商标申请人,更加规范了商标主管机关的管理,密切了国际间商标事务的联系。

尤其是1994年我国加入尼斯协定以来,我们积极参与了对尼斯分类的修改与完善,已将多项有中国特色的商品加入尼斯分类中。

尼斯分类表定期修订,一是增加新的商品,二是将已列入分类表的商品按照新的观点进行调整,以求商品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尼斯分类第十版自2012年1月1日起实行。

尼斯分类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按照类别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一部分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

按照类别排列的分类表将商品和服务按照1-45类的顺序排列。

每类有一个类别号和标题,每类的标题概括了本类所包含商品的特征及范围,最后列出了本类包括的所有商品或服务项目,每项商品或服务均有一个顺序号,以便查找。

另外,每一类有一个注释,对本类主要包括哪些商品,本类与相关类别的商品如何区别,如何划分边缘商品的类别作了说明,这个注释对划分一些易混淆商品的类别有很大帮助。

如第三类,类名为“洗衣用漂白剂及其他物料,清洁、擦亮、去渍及研磨用制剂,肥皂,香料,香精油、化妆品,香水、牙膏、牙粉。

”【注释】为:“本类主要包括洗澡用品和化妆品。

尤其包括:个人用除臭剂;化妆用卫生用品。

尤其不包括:清洁烟囱用化学制品(第一类);生产过程中用的去渍用品(第一类);非个人用除臭剂(第五类);磨石或手磨砂轮(第八类)。

另一部分是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版了按英文、法文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

我国商标主管机关也编排印制了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的商品和服务分类表。

使用这个表查阅一般商品的类别就像查字典一样方便。

如某一生产电视机和录相机的企业,要在这两种商品上申请商标注册,按照汉语拼音顺序,很容易就能查到这两种商品都属于第9类;又如,某一生产食品的企业要在牛奶和冰淇淋上申请商标注册,借助该表,也可以很快查到这两种商品分别属于第29类(牛奶)和第30类(冰淇淋)。

IP地址的概念以及IPv4与IPv6的区别。

IP作为互联网的重要的桥梁,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正是因为有了IP协议,因特网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放的计算机通信网络。

很多人对IPv4与IPv6有什么区别?不是很了解,接下来详细为大家介绍IPv4与IPv6的区别是什么。

IPV4和IPV6的区别

一、扩展了路由和寻址的能力

IPv6把IP地址由32位增加到128位,从而能够支持更大的地址空间,估计在地球表面每平米有4*10^18个IPv6地址,使IP地址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用完。

IPv6地址的编码采用类似于CIDR的分层分级结构,如同电话号码。

简化了路由,加快了路由速度。

在多点传播地址中增加了一个“范围”域,从而使多点传播不仅仅局限在子网内,可以横跨不同的子网,不同的局域网。

二、报头格式的简化

IPv 4报头格式中一些冗余的域或被丢弃或被列为扩展报头,从而降低了包处理和报头带宽的开销。

虽然IPv6的地址是IPv4地址的4倍。

但报头只有它的2倍大。

三、对可选项更大的支持

IPv6的可选项不放入报头,而是放在一个个独立的扩展头部。

如果不指定路由器不会打开处理扩展头部.这大大改变了路由性能。

IPv6放宽了对可选项长度的严格要求(IPv4的可选项总长最多为40字节),并可根据需要随时引入新选项。

IPV6的很多新的特点就是由选项来提供的,如对IP层安全(IPSEC)的支持,对巨报(jumbogram)的支持以及对IP层漫游(Mobile-IP)的支持等。

四、QoS的功能

因特网不仅可以提供各种信息,缩短人们的距离.还可以进行网上娱乐。

网上VOD现正被商家炒得热火朝天,而大多还只是准VOD的水平,且只能在局域网上实现,因特网上的VOD都很不理想.问题在于IPv4的报头虽然有服务类型的字段,实际上现在的路由器实现中都忽略了这一字段。

在IPv6的头部,有两个相应的优先权和流标识字段,允许把数据报指定为某一信息流的组成部分,并可对这些数据报进行流量控制。

如对于实时通信即使所有分组都丢失也要保持恒速,所以优先权最高,而一个新闻分组延迟几秒钟也没什么感觉,所以其优先权较低。

IPv6指定这两字段是每一IPv6节点都必须实现的。

五、身份验证和保密

在IPv6中加入了关于身份验证、数据一致性和保密性的内容。

六、安全机制IPSec是必选的

IPv4的是可选的或者是需要付费支持的。

七、加强了对移动设备的支持

IPv6在设计之初有有着支持移动设备的思想,允许移动终端在切换接入点时保留相同的IP地址。

八、支持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

IPv6无需DNS服务器也可完成地址的配置,路由广播地址前缀,各主机根据自己MAC地址和收到的地址前缀生成可聚合全球单播地址。

这也方便了某一区域内的主机同时更换IP地址前缀。

阅读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动网 » 免费IP代理服务的法律边缘,使用需谨慎以免违法 (免费ip代理地址)
分享到: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