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站已经成为了企业、个人展示自身形象、传递信息的重要平台。
为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保护用户合法权益,我国对网站实行备案管理。
本文将全面解读网站ICP备案流程与注意事项,帮助广大网站主办者顺利完成备案工作。
二、什么是ICP备案
ICP备案,即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备案,是指在我国境内提供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和个人,向国家或地方通信管理部门申请备案,以便得到合法的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
ICP备案主要针对的是非经营性网站,如企业官网、个人博客等。
三、ICP备案流程
1. 准备工作
在准备ICP备案前,需要先准备好以下材料:
(1)主体负责人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身份证件;
(2)网站负责人相关信息:姓名、联系方式等;
(3)网站信息:域名、IP地址、服务器托管商等。
2. 登录备案系统
访问国家通信管理局ICP备案管理系统网站,注册并登录备案系统。
3. 填写备案信息
在备案系统中填写网站主办者基本信息、域名信息、服务器托管商等信息。
4. 提交审核
确认信息无误后,提交备案申请,等待通信管理部门审核。
5. 审核结果通知
通信管理部门将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审核,并通过备案系统通知主办者审核结果。
审核通过的,将获得备案号;审核不通过的,需根据未通过原因进行修改后再次提交审核。
四、ICP备案注意事项
1. 备案信息需真实准确
在填写备案信息时,需确保所填写信息真实、准确,避免虚假信息导致备案失败或后续运营问题。
2. 材料准备要充分
在申请ICP备案前,需提前准备好所需材料,确保材料齐全,以免影响备案进度。
3. 遵循备案规定
在ICP备案过程中,需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严格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操作。
4. 及时更新备案信息
网站主办者需密切关注备案信息变化,如域名、服务器等信息发生变更,需及时在备案系统中更新。
5. 避免涉及敏感内容
在网站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需避免涉及政治敏感、色情、暴力等内容,以免引发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五、ICP备案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备案失败怎么办?
如遇到备案失败,需根据通信管理部门反馈的未通过原因进行修改,并再次提交审核。
2. 备案信息变更如何处理?
如备案信息发生变更,如主体负责人变更、网站域名变更等,需在备案系统中进行更新,并重新提交审核。
3. 备案需要多长时间?
ICP备案时间因地区、审核速度等因素而异,一般约为1-2个月。
如长时间未收到审核结果通知,可联系通信管理部门查询进度。
六、其他相关知识点补充与拓展(可选)关于ICP备案的其他相关知识点:关于域名注册证书是什么的相关知识内容;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托管商的相关知识内容等都可以作为拓展内容来补充和拓展文章内容。
由于篇幅限制等原因无法详细展开说明。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可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以下是部分拓展内容的简要介绍:域名注册证书是什么?域名注册证书是域名注册成功的凭证之一主要用于证明域名所有者对该域名拥有合法权利类似于房屋产权证书在注册新域名完成支付环节后即可由域名注册服务商系统自动生成颁发用户可以在服务商提供的个人管理中心查询到相关的注册证书内容注意不同域名后缀注册证书的样式可能会存在差异请根据具体证书内容和使用情况进行验证确认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托管商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托管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服务器的性能参数如处理器型号带宽大小内存大小硬盘空间等是否满足网站运行需求;(二)服务器的地理位置尽量让服务器托管商位于离目标用户群近的区域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三)服务质量和售后服务支持如服务商是否能提供快速响应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良好的售后服务等这些都是选择服务器托管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总结本文对网站ICP备案流程与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解读并补充了其他相关知识点如域名注册证书和选择合适的服务器托管商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或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详细的解答和指导希望通过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本文为正本且创作思路简单清晰希望有助于您完成相关工作如果您对网站运营与推广方面的知识还有进一步的想了解的可以继续提问我们将会一一解答帮助您在网站运营中更好的前进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从以上文章结构和内容来看大体上符合规范要求的文章格式和内容要求下面是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以供参考:一、文章标题可以更加具体一些例如:“全面解读网站ICP备案流程与要点指南”这样更能明确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二、在文章的结构上可以增加一些小标题来划分不同的部分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易懂例如:1. ICP备案的基本概念2. ICP备案流程详解3. ICP备案的注意事项4
新公司创业常见法律问题大全
新公司创业常见法律问题大全
近些年随着创业的兴起,一大批初创公司诞生。
那么在这些公司运行的同时是需要遵守法律的。
有不少的创业朋友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
那么你知道创业公司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哪些吗?我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1】创业公司常见的法律问题有哪些
1、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必须是同一人吗?
答:《公司法、有限责任公司的执行董事和法人代表必须是同一人吗?》第十三条规定:“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
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
由此可见,法定代表人不一定是执行董事,可以是不同的人担任。
2、执行董事跟董事长又有什么区别?
答:《公司法》第四十五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设董事会,其成员为三人至十三人;但是,本法第五十一条另有规定的除外。
……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
董事长、副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规定。
”
第五十一条规定:“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董事会。
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经理。
”
简单的说,一般有限公司都要设立董事会,董事会要设立董事长,而人数少规模小的公司可不设董事会,只设一个董事,就是执行董事。
同一家公司是不可能同时存在董事长和执行董事的。
3、同一个自然人是否只能担任一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答:我国《公司法》并未限制同一个自然人担任多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4、同一个人 100% 持股的法人身份是否可以存在于多家公司?
答:个人100%持股即一人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第五十九条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
由此可见,一个自然人不能以100%持股法人的身份存在于多家公司。
5、公司一般用到哪些印章?它们的作用与法律效力如何?
答: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法人私章这集中,需根据相关规定到工商、公安、开户银行备案或预留印鉴。
公司公章,是功能较全面的印章,税务登记,各种行政文书,证明与合同都可用此章用印。
财务专用章,用于银行的各种凭据、汇款单、支票等的用印,及财务相关文书材料中。
合同专用章,用于合同签订。
法人私章(非公司印章),通常用在注册公司、企业基本户开户、支票背书的用印。
在效力方面,公司各印章的效力都是一样的,都代表公司意志,但是如果某种专用印章出现在不属于其使用用途中,如合同专用章用于支票用印,则效力会产生瑕疵。
6、开办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需要什么样的牌照?
答:如果是B2C网站的话只要是普通网站的备案号就可以,不是强制性要ICP的,按照国家的法规解读,网上卖东西属于线下交易,所谓经营性是指网站本身是否有收费服务,B2C网站本身是免费的。
如果本身具有收费服务的经营性网站,则需要办理ICP,否则属于非法经营。
申请ICP经营许可证需注册资本达到100万以上。
7、几个朋友合伙创业,如何分配股权?初创公司几个投资人,各占多少股份合适?
答:法律上并没有强制性规定,可自由协商确定,这种情况下的共同创始人之间的股份分配,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按照出资额、技术和智慧成果来进行权衡的。
这些技术性因素不是全部,甚至是次要的。
有的团队非常注意这些分配股权要素,事后依然出现了分崩离析;有的团队是拍脑袋决定的股权分配,但是一直团结到胜利的最后一刻。
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团队分配股权,根本上讲是要让创始人在分配和讨论的过程中,从心眼里感觉到合理、公平,从而事后甚至是忘掉这个分配而集中精力做公司。
这是最核心的,也是创始人容易忽略的。
因此提一个醒,再复杂、全面的股权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显然有助于各方达成共识,但是绝对无法替代信任的建立。
希望创始人能够开诚布公的谈论自己的想法和期望,任何想法都是合理的,只要赢得你创业伙伴的由衷认可。
8、有限责任公司多人出资建立,股东之一与其他股东发生分歧,希望退出,其余股东应该如何处理?
答:首先,公司法规定,公司成立后,股东不得抽逃出资。
因此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实现退出。
《公司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
同时公司法还规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对股东会的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9、天使投资、VC、PE 介入企业的节点是什么样的?分别起什么作用?
答:天使投资:公司初创、起步期,还没有成熟的商业计划、团队、经营模式,很多事情都在摸索,所以,很多天使投资都是熟人、朋友,基于对人的信任而投资。
熟人、朋友做天使投资人,他的作用往往只是帮助创业者获得启动资金;而成熟的天使投资人或者天使投资机构的投资,则除了上面的作用外,还会帮助创业者寻找方向、提供指导(包括管理、市场、产品各个方面)、提供资源和渠道。
VC:公司发展中早期,有了比较成熟的商业计划、经营模式,已经初见盈利的端倪,有的VC还会要求已经有了盈利或者收入达到什么规模。
VC在这个时候进入非常关键,可以起到为公司提升价值的作用,包括能帮助其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为后续融资奠定基础;使公司获得资金进一步开拓市场,尤其是最需要烧钱的时候;提供一定的渠道,帮助公司拓展市场。
PE:一般是Pre-IPO时期,公司发展成熟期,公司已经有了上市的基础,达到了PE要求的收入或者盈利。
通常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经验帮助完成IPO所需要的重组架构,提供上市融资前所需要的资金,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帮助公司梳理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募集项目,以便能使得至少在1-3年内上市。
这个时候选择PE需要谨慎,没有特别声望或者手段可以帮助公司解决上市问题的PE或者不能提供大量资金解决上市前的资金需求的PE,就不是特别必要了。
10、天使投资人一般占创业公司多少股权?
答:天使投资一般不会要求控股,10%左右是一般尺度,小于5%或大于30%是出现概率较低的情形。
【2】创业公司各个阶段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一、初创期
1、合伙协议
创业团队在公司注册前,需要签订“股东协议”,这是未来公司运营的基石。
由于初始创业者大多都是关系密切的亲戚、同学或朋友,往往羞于谈及权力、利益、责任分配问题,而且在准备创业时更注重如何在外部开拓业务而不重视内部建构,公司基础打不好,其它都是空中楼阁,微不足道。
在创业初期的激情过后,公司发展壮大后或遭受挫折时,就很有可能会在上述问题上产生纷争,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导致创业中途失败。
为了能够有效的规避这类问题的发生,就要求在创业伊始通过合伙协议或公司章程等制度性文件来明确各个创业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划分。
这些制度性文件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以后利益分配不公,债务承担不平的问题。
创业者可以就各自占创业事项多少利益比例,各自承担的债务比例,各自的工作内容,如何引入新的创业伙伴和退出机制等问题都做出明确约定。
一旦发生法律纠纷,这是保护所有人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在制定协议环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
2、劳资问题
没有规范的公司制度,容易引发劳资纠纷。
创业公司大多机构简单,没有充足的资金,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这些都决定了创业型企业首先面临的不是赚钱的问题,而是能否活下来和活多长的问题。
创业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减少成本、创造利润上。
恰恰相反,国家制定《劳动合同法》的本意是为了保护工人利益,这正好与创业时期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相矛盾。
因此,这也决定了企业对法律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解决员工劳动争议纠纷方面。
二、成长期
企业经历过创始期的艰难,终于存活下来,有稳定的客户,开始步入正轨,进入成长期。
这个时期的公司内部管理相对规范,这个阶段公司主要协调对外商业关系,所以对法律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合同事务方面。
比如,需要和经销商签订“产品销售合同”或“买卖合同”,服务业需要和客户签订“服务合同”或者“咨询合同”。
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公司向银行申请贷款需要签订“贷款合同”,或者从股东处贷款需要签订“股东贷款协议”。
公司在这个阶段可能会引入新的投资者,甚至是VC/PE这样的专业投资者。
如果只是一般的投资者,那么只需要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即可但如果是VC/PE,需要签订一系列复杂的“投资协议”并调整公司架构。
这个时候需要专业律师来协助公司处理专项法律服务。
三、成熟期
经历了前几轮大浪,能留下的企业已经是百经沙场的高手了,有实力去吞并小公司或者引入大量投资实现规模扩张,这个阶段主要体现在融资投资两个方面,企业融资主要是利用资本市场即股票和债券融资。
企业扩张主要是采用多元化投资、战略投资、并购扩张三种商业模式,会涉及投融资方案设计与法律风险分析,拟定“股权收购协议”或“资产收购协议”,这些合同的条款都非常复杂,而且签约前需要律师和财务人员进行尽职调查,所以公司需要聘请有经验的并购律师,提供关于并购的专项法律服务。
除了外部律师外,公司内部也需要建立法务部处理日常事务,处理商务谈判,法律文件草拟,劳动关系处理等,并做出法律风险预警。
四、上市期
上市阶段需要和投资银行、会计师、律师、公关公司签订非常复杂的专业服务合同,这个阶段公司肯定已经聘请了专业的证券律师,不细说。
【3】创业公司股权如何分配更合理
股权分配时,平均主义是一种不健康的结构。
一些创始人富于理想主义,总希望有股权,平均分。
比较常见的是3个创始人,每人30%多,或者2个创始人,五五分,但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结构。
原因在于,团队中没有一个说话绝对算数,在面临重大决定时也容易出现问题。
所以,在融资前创业公司就需要把公司的结构调整到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
股权分配涉及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期权计划,也就是股权激励计划。
业内比较普遍的情况,一般是在A轮以后发放期权,通常在12.5%--17.5%之间,很少会达到20%。
而且根据此前的案例来看,15%是在投资后,例如,A轮后VC占20%,期权15%,所有的创始人占65%。
这样分配,创始人能占据主导,控制公司主要方向。
此外,给员工分股时通常的做法是,设立一年或半年的考验期,考验期合格才能获得期权。
按照互联网公司的惯例,一般是分期4年分发到员工,即每年给25%。
而在中国《公司法》的规定中,并没有期权一说,这时我们通常把员工的股权在投资协议里约定,例如15%由一个创始人代持,并逐渐落实经过两年后为员工做工商变更登记,或者是将来设立一家子公司作为股权激励的平台。
不太得益的做法是,公司一开始就把员工在工商登记为股东。
《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和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政策解读
现将《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和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主要内容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和依据为进一步厘清招投标各方主体职责边界,明确招标人主体责任,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活动事中事后监管,保证工程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出台相应文件。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为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有关事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市公管局备案处在全面梳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基础上,参考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拟定了初稿。
初稿经处室内部多次讨论、研究,并征求各业务处室、交易中心、执法支队、交易集团的修改意见,综合吸收采纳后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1年6月,正式发文向市直各有关单位、县(市)区以征求意见,并同步通过市公管局门户网站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根据收集到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完善,综合吸纳。
8月,根据市公管局局长办公会会议精神,进行了最后修改,最终形成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和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
四、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工作的效率,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
五、主要内容(一)第一段说明《通知》制定的依据和目的。
(二)“一、简化备案流程”主要是规范备案流程,明确备案范围,通过交易系统提交招标文件及备案表,交易系统向服务系统提交的同时同步推送至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系统即为完成备案。
(三)“二、明确主体责任”明确主体责任,招标人及其委托的代理机构对招标文件负主体责任,在编制招标文件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负面清单》等相关规定,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
(四)“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明确依法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市公管局采取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备案后的招标文件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对发生投诉举报的招标文件进行重点检查,抽查比例不低于20%,以及发现内容违反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的处理方式。
(五)“四、其他”明确了各县(市)区、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通知执行。
(六)“附件1”给出了招标文件备案表的格式和内容,是招标人对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的承诺。
(七)“附件2”给出了合肥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监督意见书的格式。
六、创新举措(一)优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流程。
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仅需在法定的时间内上传招标文件、《招标文件备案表》及相关附件即可完成备案,提高备案效率。
(二)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
招标人及其委托的代理机构对所填报信息及上传资料的合法合规性、真实性和严谨性负责,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
(三)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通过备案流程和负面清单为招标主体指明了应该怎么做、哪些不能做,让监管有抓手,通过监督检查,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工作,依法依规对招标文件进行评估分析。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交易中心和代理机构要围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备案的流程管控和技术需求,加强电子服务系统和电子交易系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提升信息化保障能力。
《通知》出台后,将进一步维护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交易秩序,优化营商环境。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山西医保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一)规范异地就医备案流程。
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前,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参保地经办机构要切实做好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政策宣传解读,简化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支持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补办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参保人员申请异地就医备案时,可直接备案到就医地市或直辖市等,并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门诊就医时按照参保地异地就医管理规定选择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
(二)方便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跨省转诊就医。
参保人员应按分级诊疗的相关规定有序就医,确因病情需要跨省异地就医的,可通过参保地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向省外医疗机构转诊。
定点医疗机构应以患者病情为出发点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需要转诊时可通过不同形式安排转诊,不得将在本地住院作为开具转诊的先决条件。
参保人员因同种疾病确需在就医地继续治疗或再次转外就医的,参保地经办机构应简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方便参保人员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三)规范参保人员持医保电子凭证、社会保障卡就医。
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时,应在就医地的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主动表明参保身份,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
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应做好参保人员的参保身份验证工作,指引未办理备案人员及时办理备案手续,为符合就医地规定门(急)诊、住院患者,提供合理规范的诊疗服务及方便快捷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
(四)规范跨省直接结算流程。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时,就医地应将住院费用明细信息转换为全国统一的大类费用信息,将门诊费用(含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按照就医地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对每条费用明细进行费用分割,经国家、省级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实时传输至参保地,参保地按照当地政策规定计算出应由参保人员个人负担以及各项医保基金支付的金额,并将结果回传至就医地定点医药机构,用于定点医药机构与参保人员直接结算。
参保人员因故无法直接结算的,跨省联网定点医药机构应根据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采集参保人员有关信息,并将医疗费用明细、诊断等就诊信息及时上传至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支持全国开展跨省异地就医手工报销线上办理试点。
(五)实行就医地统一管理。
就医地经办机构应将异地就医人员纳入本地统一管理,在医疗信息记录、绩效考核、医疗行为监控、费用审核、总额预算等方面提供与本地参保人员相同的服务和管理,并在定点医药机构医疗保障服务协议中予以明确。
鼓励地方探索DRG/DIP等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异地就医结算中的应用,引导定点医疗机构合理诊疗。
(六)强化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
各级医保部门应逐步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明晰、流程统一的跨省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体系,在问题协同、线上报销、费用协查、信息共享等方面全面提升各级医保经办机构业务协同管理能力。
国家级经办机构负责统一组织、指导监督、综合协调省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工作,省级经办机构负责在省域范围内统一组织、协调并实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工作,各统筹地区经办机构按国家和省级要求做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工作。
强化跨省异地就医资金管理(一)跨省异地就医费用医保基金支付部分在地区间实行先预付后清算。
每年1月底前,国家级经办机构原则上根据上年第四季度医保结算资金月平均值的两倍核定年度预付金额度,并确认当年预付金调整额度。
各省可通过预收省内各统筹地区异地就医资金等方式实现资金的预付。
预付金原则上来源于各统筹地区医疗保险基金。
(二)跨省异地就医费用清算按照国家统一清分,省、市两级清算的方式,按月全额清算。
跨省异地就医清算资金由参保地省级财政专户与就医地省级财政专户进行划拨。
各省级经办机构和财政部门应按照《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见附件)要求,协同做好清算资金划拨和收款工作。
国家级经办机构负责协调和督促各省按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三)跨省异地就医资金相关管理事项。
划拨跨省异地就医资金过程中发生的银行手续费、银行票据工本费不得在基金中列支。
预付金在就医地财政专户中产生的利息归就医地所有。
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和清算过程中形成的预付款项和暂收款项按相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
提升医保信息化标准化支撑力度(一)持续深化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全业务全流程应用。
扎实推进编码动态维护和深化应用,完善医保信息化运维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医保数据治理水平,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提供强有力的系统支撑。
按规定与有关部门共享数据,深化医保电子凭证、医保移动支付、医保电子处方流转、医保服务平台网厅、APP和小程序等推广应用,推进更多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跨省通办。
(二)推进系统优化完善。
各省级医保部门要按照统一的接口标准规范,不断完善省级跨省异地就医管理子系统,并持续推进定点医药机构接口改造适配工作,加快推动医保电子凭证、居民身份证作为就医介质,优化系统性能,减少响应时间,切实改善参保人员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体验。
各地医保系统停机切换时,应做好事前报备、事中验证、事后监测,确保数据迁移及时、完整、精准,解决个人编号等信息变更对在途业务的影响,确保业务平稳衔接和系统稳定运行。
(三)加强系统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
各省级医保部门应打造专业可靠的运维管理团队,构建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云平台、业务子系统等领域的运维管理流程,形成科学有效的运维管理制度体系。
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提升系统安全运维能力,强化信息系统边界防护,严禁定点医药机构连接医保系统的信息系统接入互联网,规范跨省异地就医身份校验,保障数据安全。
统一规范异常交易报错信息质控标准,做好问题分类,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描述错误原因,方便异常交易的问题定位,并及时响应处理。
加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监管健全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监管机制,完善区域协作、联合检查等工作制度,强化对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重点地区、重点区域的指导,加强监督考核。
落实就医地和参保地监管责任,就医地医保部门要把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作为日常监管、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重点内容,结合本地实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特点,严厉打击各类欺诈骗保行为,同时要配合参保地做好相关核查。
参保地医保部门要定期开展跨省异地就医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分析,精准锁定可疑问题线索,积极开展问题核查,确保医保基金安全合理使用。
跨省异地就医监管追回的医保基金、扣款等按原渠道返回参保地账户,行政处罚、协议违约金等由就医地医保部门按规定处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医保部门要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作为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加强领导、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纳入目标任务考核管理。
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划拨跨省异地就医资金,合理安排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加强与经办机构对账管理,确保账账相符、账款相符。
(二)做好衔接过渡。
各地医保部门要及时调整与本通知不相符的政策措施,确保2022年12月底前同国家政策相衔接;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政策管理规定,精简办理材料,简化办理流程,优化管理服务;同步调整信息系统与本通知相适应,保障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平稳过渡。
(三)加强队伍建设。
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加强省级跨省异地就医经办管理队伍建设,应有专人专职负责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
各统筹地区应根据管理服务的需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机构、人员和办公条件保障,合理配置专业工作人员,保证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四)做好宣传引导。
各地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采用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或咨询服务电话、医疗保障门户网站和APP,拓展多种信息化服务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十九条 参保人员医疗费用中应当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部分,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直接结算。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