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服务商的角色日益重要。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成为ISP服务商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ISP服务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应对策略。
二、ISP服务商的挑战
1. 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日益开放和竞争的加剧,ISP服务商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竞争压力。
传统电信运营商、虚拟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纷纷涉足互联网服务市场,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ISP服务商需要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才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2. 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对ISP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服务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ISP服务商需要紧跟技术潮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3. 网络安全挑战
网络安全问题是互联网时代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不断升级和网络犯罪活动的日益猖獗,ISP服务商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防范和管理。
同时,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日益增强,ISP服务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用户隐私的保护。
三、ISP服务商的机遇
1.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渗透,互联网服务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需要使用互联网服务,为ISP服务商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2. 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
互联网服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为ISP服务商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ISP服务商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如云计算服务、大数据服务、物联网服务、人工智能服务等。
这将有助于ISP服务商提高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用户。
3.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政府对互联网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ISP服务商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时,互联网产业的协同发展也为ISP服务商带来了机遇。
ISP服务商可以与其他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等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四、应对策略
1. 提高服务质量
ISP服务商应该提高服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加稳定、快速、安全的网络服务。
同时,ISP服务商应该加强用户服务体验的优化,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2.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
ISP服务商应该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紧跟技术潮流,研发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内容。
同时,ISP服务商应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合作,共同推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3. 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
ISP服务商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手段,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隐私权益。
同时,ISP服务商应该加强用户教育,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和隐私保护意识。
4. 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ISP服务商应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开发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ISP服务商应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新的市场机会和业务领域。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为ISP服务商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ISP服务商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
同时,抓住市场规模扩大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等机遇,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机会。
网络时代下电子商务企业有何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行业的流行都是必然的趋势,电子商务企业获得迅猛发展也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要想了解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优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网络时代的竞争环境特点从传统意义上说,企业必须在一个特定行业内进行竞争,但是互联网使不同市场的界限变得模 糊,并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更加难以控制。
在这种新的竞争环境下,率先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将会 获得竞争优势。
这是因为,网络环境下的竞争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一)规模经济网络经济中企业所提供的实物及服务产品(知识 型产品)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也就是说,产品的成本结构相当特殊,初始投资花费的固定成本很 高,但是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而追加的变动成本却很小。
产品的平均成本曲线一直呈递减之势,不存在最低的平均成本点。
这使得在很多情况下,产品 价格不仅要根据成本而且要根据顾客价值确定。
能充分掌握顾客信息并及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供 个性化、人性化、定制式服务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
(二)网络外部正效应 网络外部正效应有时也称为边际效用递增,它是由网络效应引起的需求方规模经济和正反馈,例 如电力、铁路、电话、广播电视等,网络外部正效应就是其中之一。
假如一个电话网络只有一个用 户,那么这个网络是没意义的,因为用户达不到与人沟通的目的,当电话网络中的用户数目达到某一 临界点之后,每增加一个电话用户,电话网络就能多提供一个沟通对象,网络的效用就会因此增加,即对最后增加的那位电话网络消费者而言,网络提 供给他的效用高于任一原有网络用户加入时的效用水平;同时,这一新客户的加入也提高了原有用户 的效用水平,这就是网络外部正效应。
网络外部正效应的存在使得企业可能使用信息技术形成新的营 销手段引发正反馈,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三)锁定效应 所谓锁定效应是指网络经济的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换用替代产品需要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 更多的是知识的学习成本,也叫做换制成本。
换制成本可能来自于社会通用的产品对换制行为的限制。
假如两种软件在技术上不兼容,那么消费者就 得使用社会上使用人数多的产品,换成使用人数少的软件可能会带来许多不便。
换制成本的存在,为 企业利用其技术优势开发出新产品(比如操作系统),并利用锁定效应保持其领先优势、获取超额利 润提供了可能。
二、企业运用电子商务的博弈分析在这种环境中,企业受到提高自身竞争力和优胜劣汰的双重驱动,必然会把引进和运用信息技术 作为企业发展战略。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必然为企业所采用。
而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又是一个渐进的演化过程,其内在机制可借用生物学 上的进化博弈理论来解释。
进化博弈的基本思路认为,经济中稳定的均衡 状态是:不可能正确地知道自己所处的利害状况、发现最佳行动的能力也有限的经济主体(有限理性的 经济主体),通过对被认为是最为有利的战略不断地模仿,而最终所能达到的状态。
在这样的经济中, 能够观察到采用获得更高收益的企业数比率逐渐上升的动态过程。
这与更善于适应现状的种类逐渐占 据统治地位的所谓生物进化过程相类似。
进化博弈理论有如下两个特点:第一,在进化的过程中不是 把个体视为有意识地采取最佳行动的理性经济人,而只是有限理性( Boundedly Rational)的;第二,假定生物并不是合理的游戏,而是通过自然淘汰达 到某种状态。
三、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分析比较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业务,是为适应未来经济发 展要求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其目的是为了保持企业在市场上的长久的竞争优势。
与企业其它发展战略 相比,这种战略所需初始成本更大而获益所需的时间更长。
四、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机制(一)成本型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使企业形成普遍的二元成本特征。
所谓二元成本,指一方面信息技术减少企业的劳动力和管 理等成本,为小企业与大企业开展竞争创造了环境 和条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加强了企业的技术和资本成本特征,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竞争的新壁垒。
信息技术使企业可变成本大量地沉淀为固定成本, 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信息技术转换成本效应。
信息技术使企业边际成本递减,这种边际成本递减可以 同时出现在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三个领 域中。
(二)知识型竞争优势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生产、管理和创新的企业要 求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使企业管理规模化、柔性 化、集成化和一体化,在管理上出现规模、柔性、集成和一体化导致企业边际管理成本随着企业规模 的扩大而下降,这称为企业的规模管理外溢。
规模 管理效应是与生产的规模经济相对应的管理的规模经济形式。
规模管理能够降低边际管理成本的原因 在于信息技术使企业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 本,使企业总体管理成本分摊到各个管理环节和流程中。
这样,在一定管理范围内,随着规模的扩大 分摊到每个管理环节和流程中的成本逐渐降低。
信 息技术的规模经济外溢特征是企业规模管理的基础,规模管理的本质是企业随着管理规模和边界的 扩大而边际管理成本下降。
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 形成的规模管理效应相对地扩大了企业的最优边界,规模管理改变了边际管理曲线的方向,总体呈 现为由左向右倾斜递减,从而也相应地扩大了企业 的最优边界,并且在扩大幅度上比同等条件下信息技术导致企业边际管理成本形成的企业最优边界扩 大的幅度更大。
五、电子商务策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般阶段与过程 环境是企业采用电子商务战略的客观因素,而追求 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则是大多数企业的主观选择,时 至今日,电子商务战略已成为所有企业努力的必然方向,但电子商务的实现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 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逐步调整从而形成自己的 赢利模式。
按国内学者的理论,电子商务可分为四 个阶段: 1. 门户阶段(Post-brochure)在这一阶段, 企业自身或通过网络内容供应商 (ICP)建设一个门户网站,然后通过网络服务供应商 (ISP)将该网站发布到互联网上去。
这一阶段,企业为电 子商务转型所做的工作为传统企业所带来的价值是 很小的,仅仅是企业信息的网上发布。
2. B2C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通过开发或外包“在线电子商 务交易系统”,使得客户可以直接从互联网上进行在线订购、在线谈判、在线支付等功能,企业和消费 者通过互联网直接进行交易,消除或削弱了传统的 中间商的作用,大大减少了企业的促销成本和消费 者的搜寻成本,这就是典型的B2C电子商务。
但由 于目前我国“注意力资源”的商业价值还很低,同时 由于还存在着物流配送、网络安全、电子支付、商 业信用等诸多问题,B2C电子商务虽然为企业带来 了一定的利润,但企业电子商务转型价值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仅仅停留在在线交易上。
3. B2B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财 力、人力和物力,建设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通过该平台与供应商或分销商之间完成电子采购和 网上直销。
B2B电子商务是企业过去商务关系和商 务活动的延续,而这一商务关系是构筑在高信任度 和商务合同基础上的,而且企业对企业的大宗交易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商务的潜在效益,并通过 供应的集中、采购的自动实现、配送系统的高效率 而得以实现。
B2B电子商务为企业所带来的商业价 值十分明显,不但缩短了企业的供货时间和生产周 期,简化了定单程序,降低了库存,而且企业与消 费者的直接沟通将使得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
4. 成熟阶段 在这一阶段,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SCM)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分销商和 客户之间的紧密合作,企业既注重开展B2B电子商 务,又注重开展B2C电子商务。
企业电子商务转型 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传统企业的优势与Internet的完美 结合,企业的优势在于完善的营销网络和配送体 系、丰富的企业资源和巨大的品牌价值,而Internet 的特点是虚拟空间、双向互动和时空无限,通过电 子商务转型将两者的优势整合在一起。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时期,因而其电子商务 转型的价值稳步快速地提升,到了一定阶段以后, 其价值走向趋于稳定。
中国互联网和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互联网和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下:互联网:简介:互联网(英语:Internet),又称网际网络,或音译因特网(Internet)、英特网,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
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
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
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发展:中国互联网已经形成规模,互联网应用走向多元化。
互联网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
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个百分点,达到38.3%。
网络经济得到快速增长。
根据iResearch统计,2011年网络经济市场规模突破2300亿元,到2013年将达到5400亿元。
在细分市场结构中,2011年移动互联网和网络广告的占比均有小幅提升,电子商务的占比仍维持着40%以上的占比。
其中,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增长,主要源于传统电商企业快速拓展移动业务以及移动支付的快速推进;电子商务市场稳定态势的保持,主要源于网络购物和旅行预订市场的持续增长;广告主网络广告投放比重持续增加,助推整体网络广告市场保持稳定上扬态势;而网络游戏市场,由于网游用户付费市场接近饱和,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增长逐步趋向平缓。
在互联网产业及中国经济发展向好的预期下,互联网企业再现上市潮。
2010年以来,中国互联网公司频频赴海外上市,其中以美国IPO居多,这批上市公司占到了美国IPO公司总数的1/4强,成为2000年北京新浪互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网络公司上市后的第二波集体上市浪潮。
与上一波相同的是,这批上市网络企业市盈率普遍偏高。
2011年5月,4只中国网络股先后上市,但后市表现让人失望。
人人网虽首日大涨30%,但第二天就走跌,第5个交易日跌破每股14美元的发行价。
而网秦天下首日即破发,最终以近20%的跌幅结束当天交易。
专业人士称,许多美国投资者只是冲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根本不了解公司基本面,其追捧中有明显的投机成分。
此外,各种中国企业所谓的业绩造假、违规操作消息不绝于耳,这导致中国概念股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第二次互联网泡沫为之不远。
在互联网繁荣的外表下,实则暗潮汹涌。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企业更应该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抓住机遇,抵御风险。
发展规模:中国网民规模继续呈显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
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3亿人,2007年底美国网民数为2.18亿人,按照美国的网民增长速度估算,美国网民人数在2008年6月底不会超过2.3亿人,因此中国网民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位。
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在2008年上半年,中国网民数量净增量为4300万人。
越来越多的居民认识到互联网的便捷作用,随着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上网设备成本的下降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互联网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是冰岛,已经有85.4%的居民是网民。
中国的邻国韩国、日本的普及率分别为71.2%和68.4%。
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有相似性的俄罗斯互联网普及率则是20.8%。
一方面,中国互联网与互联网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中国整体经济水平、居民文化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才能够更快地促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这种互联网普及状况说明,中国的互联网处在发展的上升阶段,发展潜力较大。
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业界和网民非常关注宽带接入速度。
享受宽带接入服务的网民越多,中国的互联网接入情况就越好。
中国网民中接入宽带比例为84.7%,宽带网民数已达到2.14亿人。
中国的手机上网网民数已达到7305万人。
2.53亿网民中,半年内有过手机接入互联网行为的网民比例达到28.9%。
手机上网以其特有的便捷性,在中国发展迅速。
手机上网的发展,使得网民的上网选择更加丰富,手机上网情况的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网民上网条件的变化。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按照该速度发展,未来2-3年中国的网民数量预计将超过5亿。
根据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 年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 亿,达到5.13 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 万。
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4 个百分点,达到38.3%。
2016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内容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过半数中国人已经接入互联网。
用户情况:随着宽带中国2013年专项行动稳步推进,2013年1~6月,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较上年末净增1109.4万户,较上年同期净增量减少293.7万户,总数达1.81亿户,占互联网接入用户的比例达97.0%。
高速率宽带接入用户占比提高明显,2M以上、4M以上和8M以上宽带接入用户占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分别达到95.1%、72.3%、17.2%,比上年末分别提高0.8个、6.5个、1.2个百分点。
光纤入户工作稳步推进,FTTH/0用户新增931.1万户,每月净增超过150万户,达到2969.2万户,在宽带用户总数的比重由上年末的11.6%提升至16.4%。
截至6月末,我国xDSL用户占宽带接入用户的比例降至62.3%,低于上年同期10.6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下降5.6个百分点。
1~6月,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4011.5万户,用户规模已达8.04亿户,同比增长13.8%,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由上年同期的67.2%上升至68.4%。
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64亿人,较上年末增加了2931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末的74.5%提升至84.2%。
下面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全球互联网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商用以来迅速拓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截止2007年1月,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233个国家和地区,网民达到10.93亿,用户普及率为16.6%,宽带接入已成为主要的上网方式。
同时,互联网迅速渗透到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推动了全球信息化进程。
全球互联网内容和服务市场发展活跃,众多的ISP参与到国际互联网服务的产业链中。
由此带来了互联网服务的产业发展活跃,推动形成了一批ISP,如Google、Yahoo、eBAY等,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
2006年10月Google公司的市值已达1450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大IT公司。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虽然起步比国际互联网发展晚,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同样快速发展。
据CNNIC公布的最新互联网发展调查报告显示,截至到2006年12月,中国互联网网民数达到1.37亿,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221倍。
宽带上网人数达到9070万,位居全球第二位,手机上网网民数1700万。
中国网站数为个,全国网页数为44.7亿个。
这些数字都是非常惊人的。
一.互联网ISP提供的主要业务以及业务收入情况随着宽带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互联网的业务应用同国际主流的业务应用发展基本一致,中国ISP在业务提供能力方面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ISP站在同一起点。
国际主流的互联网业务在中国都有应用。
表1中列出中国ISP/ICP提供的主要互联网应用。
但是,中国本土的ISP主营的互联网应用还是具有中国特色。
比如在中国网络游戏业务和即时通信业务发展明显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ISP 2005年总体行业收入大概在300亿人民币左右。
总体行业收入增长快速态势明显,2004年到2005年的增长率约为40%。
表2是中国典型的ISP的收入情况,ISP的业务收入增长率相差较大,平均增长率在30%以上。
互联网原有的免费提供业务的方式,曾经作为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但是,如果一切都以免费方式提供,互联网的业务提供能力将难以快速提升,互联网在各种专业的服务,比如金融业、出版业等的应用和发展将受限,因此全球的ISP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积极地探索业务提供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ISP公司发展情况千差万别,从中国的ISP公司运营商业模式看,有以下三种基本的商业模式:●第一种是大而全的商业模式,ISP提供广泛的互联网业务。
比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雅虎是这种方式的代表。
●第二种是专注于主营业务的模式。
比如,腾讯专注于即时通信业务;刚在Nasdaq上市的“如家”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酒店业的ISP。
●第三种是综合经营型的商业模式。
比如,新浪这类大门户,在主营新闻信息服务的同时,经营网络游戏、提供网络广告服务等多种互联网业务,并从这些非主营业务中获利。
中国ISP大多采用综合经营信息服务的模式,在关注核心业务的同时,兼顾提供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
通过这种经营模式,ISP得以扩展自身的业务运营领域,扩展盈利来源,丰富运营模式,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ISP采用的商业模式同中国互联网应用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关。
由于各互联网业务领域的竞争都非常激烈,竞争格局随时都有可能变化,因而造成了中国ISP大多注重全面巩固和提升自身核心业务能力,提高业务服务进入门槛,ISP通过这种发展模式,确保自身垄断、主导或者优势地位,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机会。
另外,中国ISP大多同国内电信运营商合作。
中国电信推出互联星空合作平台,成为众多ISP寻求同中国电信合作共赢的良好土壤,各ISP在中国电信的网络平台上提供互联网业务服务,不仅推动了宽带产业链发展,也保障了自身用户和业务发展,促进了自身良好的运营。
中国移动构架的移动梦网平台,是众多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ISP同中国移动合作的良好平台。
一般而言,传统电信运营商会同ISP采用业务收入分成来共享收益。
这种合作模式带来了通信产业链的发展和延伸,价值分配逐步走向合理均衡。
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内外都比较成功,但是在整个商业活动过程中,传统电信运营商还是占据了主要的控制地位,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正在对这种分成模式进行调整,“50 50”新模式的出现预示着中国ISP新一轮的运营模式调整已经开始。
来看,虽然内容为王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互联网业务市场的重要特征,但是ISP在内容上具有的明显优势并没有根本改变产业链的主导力量,网络资源和用户资源仍然是决定互联网业务产业链上谁是主角的重要因素。
二、典型ICP运营模式分析按照主营的业务划分,中国ISP主要有以下几类。
1.搜索引擎ICP到2005年底,使用过搜索引擎业务的互联网用户达89.1%。
中国搜索引擎市场中国内ISP,比如网络,已经超过以Google为首的海外ISP,成为主要的市场占有者。
提供的搜索服务也越来越丰富,包括地图搜索、论坛搜索、博客搜索等越来越多的细分服务。
有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搜索引擎ISP的收入中,雅虎系收入达到2.8亿元,排在第一,网络达到2.7亿元,排在第二,Google收入达到1.5亿元,收入排名第三。
(1)经营模式国内外的搜索引擎ISP缺乏赢利模式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困惑,越来越多的搜索引擎ISP从其他方向去寻找出路,依靠提供网络广告服务、电子商务等方式获利。
(2)典型案例——网络公司。
网络公司是中国搜索引擎业务提供商中的领头羊,在推动自身运营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广告业务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网络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提升用户粘稠度,扩展主业服务范围的举措,包括将网络搜索工具条同HP商用电脑捆绑,拓展搜索业务到Web2.0上,提供博客搜索等。
2006年第三季度财报中,网络总收入达3030万美元,运营利润达960万美元,运营利润率32%。
广告收入规模历史最高,达3010万美元,环比增长18%~28%。
2.即时通信ICP即时通信ISP主要提供基于互联网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通信业务。
由于即时通信的ISP自己掌握用户资源,因此在即时通信的业务价值链中,即时通信ISP能起到主导作用。
这在同运营商合作的商业模式中非常少见。
(1)经营模式参与提供移动即时通信服务的ISP越来越多。
即时通信业务由两种,移动即时通信和互联网即时通信,两者的运营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互联网即时通信业务出现较早,因其沿袭了互联网的免费模式造成了蓬勃发展,随着该业务在互联网用户中渗透率和用户忠诚度的提高,即时通信服务商开始收费。
但是,互联网即时通信ISP的主要收入来源来自于即时通信客户端的广告收入。
与此不同,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出现相对较晚,一般采用SMS和WAP等业务接入方式,部分运营商采用内置即时通信客户端方式提供服务。
大多移动即时通信服务是付费业务,移动即时通信ISP对移动运营商的依赖性更强,很多移动运营商自身就是移动即时通信业务的ISP。
移动即时通信业务采用包月计费(比如短信方式)或者按使用计费(比如WAP方式)两种方式。
(2)典型案例——中国联通和腾讯公司合作开展移动即时通信业务出于提高用户ARPU,增加用户黏性的目的,中国联通开展了移动IM业务。
中国联通的策略是和国内外最著名的即时通信ISP合作,优势互补,做大市场。
腾讯公司正是在中国开展即时通信业务最早、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本土即时通信ISP。
从2003年开始,中国联通和腾讯合作,在中国联通提供的CDMA网络中,提供了基于BREW平台的“腾讯QQ”即时通信服务。
3.移动互联网业务ICP移动互联网业务ISP主要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包括:WAP上网服务、移动即时通信服务、信息下载服务等。
(1)经营模式提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ISP,主要采用了同移动电信运营商合作的业务开展模式。
以收益分成和利益共享的形式,共同提供互联网业务。
比如新浪、TOM和空中网,这些ISP同中国移动合作,将自己丰富的内容进行加工,实现中国移动的要求,并获得业务收益。
这种模式下,ISP受运营商政策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2)典型案例——空中网公司空中网作为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和无线互联网门户运营商,2006年的第三季度总收入2501万美元,同比增长24%。
空中网来自无线互联网门户的总广告收入为5.9万美元,比上一季度的2.2万美元增长了168%(见表3)。
随着无线互联网门户业务的稳步发展,空中网来自无线互联网门户的广告收入已经呈现增长趋势。
但是受到中国移动针对移动增值服务新政策的影响,空中网各项服务收入变化较大。
通讯行业:发展状况总体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不断加快,加上政府公共安全投资不断增加,专网通信市场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2012年达到68.2亿元。
公安系统按照我国2900个局级以上公安部门测算,需要移动基站2900个;按我国在编警察人数170万人,需要无线通信终端170万个;按10名警察配1辆警车测算,需要17万车载无线通信设备。
目前摩托罗拉的数字移动基站价格80万元左右,手持终端价格4000元左右,车载终端价格1.5万元左右,根据数量测算,我国公安系统专网通信容量为116.7亿元。
消防系统按一个中队8辆消防车测算,共有辆消防车。
根据测算我国消防员需要无线通信终端台,车载台或移动中继站台,终端设备按照4000元计算,车载台或移动中继站按照1.5万元计算,消防系统专网通信容量约为10亿元。
数字经济的通俗解释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
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机遇,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发展。
2020年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发布的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基本信息中文名数字经济外文名Digital Economy类型经济系统定律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定义数字经济 作为经济学概念的数字经济是人类通过大数据(数字化的知识与信息)的识别—选择—过滤—存储—使用,引导、实现资源的快速优化配置与再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形态。
释义1数字经济通过不断升级的网络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人类处理大数据的数量、质量和速度的能力不断增强,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附加值,推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同时为落后国家后来居上实现超越性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数字经济也称智能经济,是工业4.0或后工业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的核心要素。
正是得益于数字经济提供的历史机遇,使我国得以在许多领域实现超越性发展 释义2数字经济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
数字经济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
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
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
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运转良好,因为它创建了一个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环境。
截至2016年底,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5家数字经济企业;市值前20强的企业中有9家属于数字经济企业。
词语介绍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数字经济的发展给包括竞争战略、组织结构和文化在内的管理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随着先进的网络技术被应用于实践,我们原来的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受到了真正的挑战。
企业组织正在努力想办法整合与顾客、供应商、合作伙伴在数据、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和工作实务等方面的业务,而他们又都有各自不同的标准、协议、传统、需要、激励和工作流程。
基本特征数字经济受到 三大定律的支配。
第一个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则:网络的价值等于其节点数的平方。
所以网络上联网的计算机越多,每台电脑的价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数关系不断变大。
第二个定律是摩尔定律:计算机硅芯片的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翻,而价格以减半数下降。
第三个定律是达维多定律: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所以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
实际上达维多定律体现的是网络经济中的马太效应。
这三大定律决定了数字经济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
快捷性首先,互联网突破了传统的国家、地区界限,被网络连为一体,使整个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把地球变成为一个“村落”。
其次,突破了时间的约束,使人们的信息传输、经济往来可以在更小的时间跨度上进行。
再次,数字经济是一种速度型经济。
现代信息网络可用光速传输信息,数字经济以接近于实时的速度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节奏大大加快了。
高渗透性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具有极高的渗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务业迅速地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张,使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模糊,出现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相互融合的趋势。
自我膨胀性数字经济的价值等于网络节点数的平方,这说明网络产生和带来的效益将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增长。
在数字经济中,由于人们的心理反应和行为惯性,在一定条件下,优势或劣势一旦出现并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不断加剧而自行强化,出现“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赢家通吃”的垄断局面。
边际效益递增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数字经济边际成本递减;二是数字经济具有累积增值性。
外部经济性网络的外部性是指,每个用户从使用某产品中得到的效用与用户的总数量有关。
用户人数越多,每个用户得到的效用就越高。
可持续性数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杜绝传统工业生产对有形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性由于网络的发展,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而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质数字经济的本质在于信息化。
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
具体说来,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
信息产业化与产业信息化,即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两大方面是其中的关键。
信息生产要求发展一系列高新信息技术及产业,既涉及微电子产品、通信器材和设施、计算机软硬件、网络设备的制造等领域,又涉及信息和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等领域;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上。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迅速、广泛、深刻的变化。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突飞猛进,以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把加快推进信息化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
数字革命创造的信息产业是一种战略性产业。
它既可进行制造业活动,又可提供服务性业务,或者同时从事两种活动,成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混合物而被称为“液态混合体”。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在3%左右,而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增长速度是经济增长速度的2-3倍。
在许多发达国家中,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有研究成果表明:1998年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7%,考虑到产品和服务价值下降因素,实际贡献率超过25%;1999年全球信息产业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1万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200%。
这也表明,对于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投入,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动力。
发展趋势• 趋势一:速度成为关键竞争要素随着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变化和竞争对手不断出现,产品与服务的更新周期越来越快。
这要求企业以最快的速度对市场做出反应、以最快的速度制定新的战略并加以实施、以最快的速度对战略进行调整。
迅速反应和迅速调整都要求企业建设自身的“数字神经”平台,未来几年中,百分之七十的中国企业将建设自己的信息共享平台。
• 趋势二:跨企业的合作成为必然选择速度的压力使得企业必须通过合作进行资源整合和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
规模经济的要求、新产品研发等巨额投入的风险也迫使企业必须以合作的方式来分担成本,甚至是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形成合作竞争的关系。
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合作沟通的信息成本,使得广泛的、低成本的合作成为可能。
通过信息平台而不是组织整合平台,伙伴间形成了虚拟企业。
这样的虚拟企业既具有大企业的资源优势,又具有小企业的灵活性,为合作的各方带来极大的竞争优势。
未来中国企业百分之六十的网络应用是用于内部业务和伙伴的业务沟通。
• 趋势三:行业断层、价值链重构和供应链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的冲击之下,许多行业出现了大的断层,产业的游戏规则在变化、新的对手来自四面八方、新的供应商随时产生。
这种断层既对行业中的现存者提出了挑战,又为新生者提供了机会,各个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
许多中间环节面临消除的危险,他们被迫提供新的、更大的价值;许多企业进入价值链的其他环节(上游或下游);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或在价值链中重新定位(如从品牌制造商转为OEM制造商)等;供应链。
中国金融(招商银行和平安保险)和家电行业(海尔及美的)已经开始了行动。
企业主动或被动地利用数字化手段以对应价值链重构:或重新抓住自己的客户;或重组优化自己的供应商队伍。
• 趋势四:大规模量身定制成为可能传统经济中,商品或服务的多样性(richness)与到达的范围(reach)是一对矛盾。
大众化的商品总是千篇一律,而量身定制的商品只有少数人能够享用。
但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
企业现在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收集、分析不同客户的资料和需求,通过灵活、柔性的生产系统分别定制。
国外汽车和服装行业提供了许多成功的例子。
大规模量身定制生产方式将给每个客户带来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要求企业具备极高的敏捷反应能力。
影响要素软件IDC(国际数据公司)的一份研究说服务软件将以每年90%的速度往上涨,到2004年,该软件市场价值将达到78亿美元。
在未来12个月里,应用软件将从个人机向网络服务器和网上应用服务转变。
信息它对于网络内容提供商来说简直就是最大的财富,但它们必须把生活真实的一面告诉读者。
代表许多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提供商(简称ISP),现在大多数网上信息是免费的,这对ISP是一个严峻挑战。
为了应付这一挑战,ISP必须将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并且必须同科技专家共同努力以保护自己的产品。
教育对孩子和成人都一样,是数字世界一个迅速增长的因素,教育科技手段将在未来几年里产生重大变化。
SIIA说:“ISP和互联网公司正将它们的商业模式转向B2B(在这里当然指ISP或其它互联网公司提供学校教育和公司培训)和B2C(指ISP等提供业余培训和远程函授等方式)。
”顾客权利SIIA称顾客权利在过去的几年里也成为影响数字经济并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在这种权利还必须扩展,必须保护用户信息和地址等私有问题,必须发现顾客的真正需要。
电子商务销售商必须在未来的12个月里详细了解提供严格的个人隐私保护政策。
商业数字化在过去10年里,美国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数字化了。
从会计到仓储,从人事到日程安排,数字技术无处不在,通过这种数字化进程,美国的企业也都尝到了甜头。
在未来12个月里美国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还将继续,并且B2B将独领风骚。
数字经济政策当然,这么多公司涌入数字经济,它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法规,尤其在个人隐私和电子商务收税这几个问题上。
没有明确的评估和建议,数字经济的未来只能停滞在政策制定者手中,而绝不是那些将数字经济变为可能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手里。
发展优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抓住了数字革命的机遇,创造了10多年的经济繁荣。
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紧紧追随着美国,积极推进数字革命,产生了巨大的成效。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数字革命更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在数字时代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中的后发性优势,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数字鸿沟。
印度就是利用数字经济的后发性优势,使其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强大竞争力,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典型案例。
• 边际报酬递增的后发性优势数字经济的特征表明,在知识的创新阶段,知识应用的范围越广泛,涉及到的客户越多,就能创造越多的价值。
在知识的普及阶段和模仿阶段,由于时效性问题,知识在发达国家的边际报酬下降。
在发展中国家却能维持很高的边际报酬。
因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知识仍然是最新的、最具时间价值的。
信息技术进入21世纪以来正处于普及和模仿阶段,向发展中国家扩散符合发达国家的最高利益,这可以大大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速度。
• 工业化方面的后发性优势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过程之后,才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
21世纪以后,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生产,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提升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主导产业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这会带来三重利益:一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成就。
包括技术上的成就和制度上的成就,大大缩短工业化进程,加速本国的经济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将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和高科技促进工业化发展,彻底改造传统产业,重塑自己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三是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大规模利用信息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加速培育市场关系,逐步形成强大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市场经济走向繁荣。
客户资源方面的后发性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增长迅速,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其市场潜力远非发达国家所能比拟,这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第一层次的网络比较优势。
如果考虑到发展趋势,几乎所有的发展中国家都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
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客户资源与发达国家丰富的知识、网络资源相结合,将会大大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市场潜力的强大吸引力,会促使发达国家的技术、资本源源不断地流入,促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都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而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收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 知识能力方面的后发性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和科学技术,使得知识要素的禀赋在增加,尤其是获取知识、传递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得格外迅速,这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第二层次的网络比较优势,使之在国际分工中占据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地位,带动本国的数字经济出现跨跃式的发展。
例如,印度软件业的“离岸开发”,已经成为带动全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
• 信息技术方面的后发性优势一是信息化的特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信息化比工业化更容易追赶,这是由于信息化有一些非常显著的特点:与制造业相比较,设备投资成本较小;技术已经标准化,学习成本很低;知识的共享性和外溢性等等。
二是信息技术的潜力:信息技术本身的巨大潜力和无穷无尽的机会,也为发展中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较落后,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转换成本较小,就有可能瞄准技术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
由于有大量现成的技术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可以把研究与开发的重点转向有原创性、突破性的技术上,如塑料芯片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等。
一旦出现突破。
技术、经济和产业格局就有可能出现重大改观,就有可能带动一国经济走向兴旺发达,甚至萌生出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在数字经济时代,网络和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是能够提高一切领域工作效率的强有力的工具。
只要发展中国家善于学习、善于利用这个工具,就能使之成为缩短数字鸿沟和贫富差距、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综合国力的强有力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