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与灾难恢复服务:区分与理解前言企业在当今数字化环境中面临着数据丢失、系统故障和自然灾害等各种威胁。为了保护关键数据和确保业务连续性,备份和灾难恢复服务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探讨备份和灾难恢复之间的区别,并重点介绍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保护企业免受数据丢失。备份备份是将数据从源位置复制到其他位置以创建冗余的过程。它确保即使发生故障或数据丢失,也可以恢复数据。备份通常包括以下步骤:数据标识:确定需要备份的关键数据和系统。备份策略:制定备份时间表、备份频率和备份目标位置。备份执行:使用备份软件或服务将数据复制到目标位置。验证:检查备份的完整性,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地复制。灾难恢复灾难恢复是一种更全面的策略,涉及制定并实施计划,以在发生重大事件时恢复业务运营。灾难恢复包括以下关键组件:业务影响分析:评估业务对潜在中断的敏感性。灾难恢复计划:创建一份包含应对紧急情况的分步指南。技术恢复:制定恢复 IT 基础设施和数据的程序。业务恢复:恢复关键业务流程和功能。备份与灾难恢复的区别备份和灾难恢复是相互补充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关键的区别:范围:备份专注于保护数据,而灾难恢复关注于恢复整个业务运营。时间表:备份通常按计划执行,而灾难恢复计划在发生事件时启动。目标:备份旨在恢复数据,而灾难恢复旨在恢复整个 IT 系统和业务流程。测试:备份应定期测试,而灾难恢复计划应通过演习和模拟进行全面测试。协同工作备份和灾难恢复协同工作,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据保护和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备份创建数据冗余,而灾难恢复计划提供在发生灾难时恢复和恢复业务运营所需的步骤。数据保护:备份提供对
信息系统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有哪几种方法?请分别介绍其特点。
数据备份是数据存储管理的基础,但数据存储管理不应被简单地理解为数据备份工作。
因为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数据已经成为数据拥有者的重要财富,一旦发生数据丢失将造成计算机使用者的巨大损失。
当今的数据存储管理工作已超出早期的数据备份工作的范畴,包括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备份索引、备份设备及媒体和灾难恢复等与数据备份相关的所有管理,成为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法有以下几种:1.数据备份:数据备份(Backup)是指将计算机硬盘上的原始数据(程序)复制到可移动媒体(Removable Media)上,如磁盘、磁带、光盘等,在出现数据丢失或系统灾难时将复制在可移动媒体上的数据恢复到硬盘上,从而保护计算机的系统数据和应用数据。
2.数据恢复:数据恢复(Recover)是数据备份的逆过程,即将备份的数据恢复到硬盘上的操作。
3.数据归档:数据归档(Archive)将硬盘数据复制到可移动媒体上,与数据备份不同的是,数据归档在完成复制工作后将原始数据从硬盘上删除,释放硬盘空间。
数据归档一般是对与年度或某一项目相关的数据进行操作,在一年结束或某一项目完成时将其相关数据存到可移动媒体上,以备日后查询和统计,同时释放宝贵的硬盘空间。
3.归档恢复:归档恢复(Retrieve)是数据归档的逆操作,将归档数据写回到硬盘上。
4.在线备份:在线备份(On-line backup)是指对正在运行的数据库或应用进行备份,通常对打开的数据库和应用是禁止备份操作的,然而现在的有些计算机应用系统要求24小时运转(如银行的ATM业务),因此要求数据存储管理软件能够对在线的数据库和应用进行备份。
5.离线备份:离线备份(Off-line backup)指在数据库SHUTDOWN或应用关闭后对其数据进行备份,离线备份通常采用全备份。
6.全备份:全备份(Full backup)是备份策略的一种。
执行数据全部备份操作。
7.增量备份:增量备份(Incremental backup)相对全备份而言,是备份策略的一种,只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数据的改变量。
8.并行技术:并行技术(Parallelism)是指将不同的数据源同时备份/恢复到同一个备份设备/硬盘上。
并行技术是考察数据存储管理软件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有些厂商的软件只能支持并行备份,而有的厂商则可以实现并行地备份及恢复;并且,真正有效的并行技术将可以充分利用备份设备的备份速度(带宽),实现大数据量有限时间备份。
9.数据克隆:数据克隆(Clone)是实现灾难恢复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将原始数据同时备份到两份可移动媒体上,将其中一份备份数据(Clone)转移到地理位置不同的办公室存放,在计算机系统发生重大灾难如火灾,系统连接的备份设备和备份数据都被损坏的情况下,将重要数据在另一套系统上恢复,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
所有数据存储管理软件都提供克隆功能。
容灾与备份之间是什么关系 ?
1、容灾和备份的目的不同
容灾系统的目的在于保证系统数据和服务的“在线性”,即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仍然能够正常地向网络系统提供数据和服务,以使系统不致停顿。
而备份技术的目的与此并不相同,备份是“将在线数据转移成离线数据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所以,在各种容错技术非常丰富的今天,备份系统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2、备份是基石
备份是指为防止系统出现操作失误或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而将全系统或部分数据集合从应用主机的硬盘或阵列复制到其它的存储介质的过程。
备份是数据高可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目的是为了系统数据崩溃时能够恢复数据。
3、容灾不可少
那么建设了备份系统,是否就不需要容灾系统?这还要看业务部门对RTO(恢复所需的时间指标)/RPO(能够恢复到的最新状态)指标的期望值,如果允许1TB的数据库RTO=8小时,RPO=1天,那备份系统就能满足要求。
同时,备份的目的在于应付系统数据中的逻辑错误和历史数据保存。
只能够满足数据丢失、数据破坏时的数据恢复目的,而不能提供实时的业务接管功能。
因此容灾系统对于某些关键业务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人们谈及容灾往往是针对当生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其业务可由容灾系统接替这些业务,继续进行正常的工作。
能够提供很好的RTO和RPO指标。
同时远程容灾系统具备应付各种灾难,特别是区域性与毁灭性灾难的能力,具备较为完善的数据保护与灾难恢复功能,保证灾难降临时数据的完整性及业务的连续性,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将损失降到最小。
4、容灾不能替换备份
容灾系统会完整地把生产系统的任何变化复制到容灾端去,包括不想让它复制的工作,比如不小心把计费系统内的用户信息表删除了,同时容灾端的用户信息表也会被 完整地删除。
如果是同步容灾,那容灾端同时就删除了;如果是异步容灾,那容灾端在数据异步复制的间隔内就会被删除。
这时就需要从备份系统中取出最新备份, 来恢复被错误删除的信息。
因此容灾系统的建设不能替代备份系统的建设。
什么是数据灾难恢复中心?它有哪些不同类型
数据灾难恢复中心一般是指数据的备份。
比如说一些大型网站的数据,中心遭到了一些毁坏。
这可能就会面临到数据丢失的问题,但是我可以在其他的地方做一个数据在那恢复中心。
也就是将数据备份,在这里如果,数据中心找到会坏我们可以从这个数据中新再将数据恢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