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据中心性能:探索服务器处理器的强大功能 (优化数据中心布局,统筹规划建设)

优化数据中心布局

引言

随着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优化数据中心性能已成为企业面临的关键挑战。服务器处理器作为数据中心的“大脑”,在实现卓越性能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深入探讨服务器处理器的功能,并提供如何利用这些功能来优化数据中心性能的见解。

服务器处理器的强大功能

服务器处理器是一种专为数据中心密集型工作负载而设计的高性能计算设备。它拥有以下关键功能:

  • 多核:现代服务器处理器配备多个内核,每个内核都是一个独立的计算引擎,可并行执行任务,从而提高整体性能。
  • 高速缓存:高速缓存作为处理器和内存之间的缓冲区,可存储频繁访问的数据,从而减少对较慢主内存的访问次数,提高性能。
  • 虚拟化技术:服务器处理器支持虚拟化技术,允许在单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虚拟机,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成本。
  • 超线程:超线程技术允许每个物理内核模拟出多个虚拟内核,从而进一步提高并发处理能力,适用于高密度工作负载。

利用处理器功能优化性能

为了充分利用服务器处理器的功能并优化数据中心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处理器

根据工作负载要求选择合适的处理器至关重要。例如,用于高密度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处理器需要大量的内核和高速缓存,而用于虚拟化环境的处理器需要支持虚拟化技术和超线程。

优化处理器设置

通过调整处理器设置,例如内核分配、高速缓存大小和超线程功能,可以进一步优化性能。这些设置应针对特定工作负载进行调整,以实现最佳平衡。

启用处理器特性

服务器处理器提供了一系列特性,例如Turbo Boost和AVX指令集,可以极大地提高性能。启用这些特性并根据需要配置它们,可以释放处理器的全部潜力。

监控处理器性能

持续监控处理器性能对于识别瓶颈和采取纠正措施至关重要。使用服务器管理工具或专用监控软件,可以跟踪处理器利用率、温度和功耗等指标。

其他数据中心性能优化因素

除了优化服务器处理器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数据中心性能,包括:

数据中心布局和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布局和基础设施应针对高密度和高能效进行设计,包括适当的冷却系统、冗余电源供应和网络基础设施。

统筹规划建设

从一开始就对数据中心进行统筹规划至关重要,包括容量规划、冗余设计和可扩展性考虑因素。这有助于避免将来出现瓶颈和昂贵的升级。

持续优化和改进

数据中心性能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定期审计、实施新技术和最佳实践,可以不断提高性能并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结论

优化数据中心性能对于企业在当今数据驱动的世界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通过充分利用服务器处理器的强大功能并结合其他优化因素,企业可以释放数据中心的最大潜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作负载需求。


28部门发文加快培育新型消费,文旅产业迎数字化转型

根据《实施方案》,我国将着眼推动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部署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有序发展在线教育,大力发展智能体育。

围绕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将加强商品供应链服务创新,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新技术促进新装备新设备应用,推动车联网和充电桩布局应用,提升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布局建设水平。

此外,《方案》聚焦强化新型消费发展要素保障,提出加强新职业新工种开发和培训,维护新职业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优化消费相关用地用能支持,强化财政支持,加强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融资,降低平台交易和支付成本。

全文如下: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支持新型消费发展,对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全面促进消费、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顺应消费升级趋势,进一步培育新型消费,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的意见》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育壮大零售新业态。

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

开展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三年行动,鼓励便利店企业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智慧供应链,推动数字化改造。

发展直播经济,鼓励政企合作建设直播基地,加强直 播人才培养培训。

开展“双品网购节”等活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线 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促销活动。

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提升中小电商企业数字化创新运营能力。

二、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出台互联网诊疗服务和监管的规范性文件,推动互联网诊疗和互联网医院规范发展。

支持实体医疗机构从业医务人员在互联网医院和诊疗平台多点执业。

出台电子处方流转指导性文件,完善技术路线设计,强化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

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促进药品网络销售规范发展。

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定点。

打通互联网医院和实体医疗机构的数据接口,逐步推动医药保数据互联互通,促进健全省级互联网医疗服务监管平台。

推动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形成便民惠民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

优先推广针对急诊死亡率高的心血管疾病的智慧监测和医疗服务。

三、深入发展数字文化和旅游。

加快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发展演播、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

举办数字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活动,促进在线演出市场发展,鼓励上网服务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数字文化企业参与传统文化和旅游业态改造提升。

制定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完善分时预约、在线预订、流量监测、科学分流、无接触式服务、智能导游导览等功能。

在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优先建设一批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地,加强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艺术展览、沉浸式体验型项目等多种业态集合。

四、有序发展在线教育。

加快智能技术应用,推动各类综合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发展。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探索使用更多数据化、信息化、多媒体化教学工具,改造提升传统教育模式,发展开放式、泛在式、个性化在线学习,拓展多元化的教育新场景。

面向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加快研发课程包、课件包、资源包以及共建共享课程,提升教育精准供给。

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形成一批高质量在线教育课程,扩大名师名校网络课堂等教学资源辐射,优先针对贫困地区开发在线教育资源。

五、大力发展智能体育。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利用,打造集合体育赛事活动、健身指导、技能培训、服务咨询等融合互通的体育产业新业态,推动体育设施智能化、信息化建设。

培育智能体育大赛品牌,丰富在线赛事活动。

运用 5G 等新技术为 体育赛事活动赋能,增加直播流量,带动群众性冰雪体育运动推广普及和相关智能产品生产应用。

支持社会力量建设智能健身房、开发在线健身课程。

六、加强商品供应链服务创新。

开展供应链示范创建,培育新型供应链服务企业和综合服务平台。

支持发展快递新型服务模式。

推动邮政、快递企业“走出去”,加快建设国际寄递物流体系。

开展 国际物流供应链协同发展及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供应链上下游 信息共享,提升国际物流供应链信息服务水平。

利用“溯源码”实施 “首站赋码、进出扫码、一码到底、扫码查询”等管理模式,建立从 供应链首站到消费需求终端的进口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系统。

推进 “丝路电商”,加强双边电商合作机制建设,促进电商企业对接合作。

推动 B2B 直接出口和出口海外仓享受跨境电商通关便利。

培育国家 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七、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

促进数字化技术与服务在乡村流通 领域深化应用。

推广快递服务现代农业“一地一品”项目。

深入推广 邮快合作等方式,提速快递物流进农村,健全必要的集配装备和分 拨仓、前置仓等流通仓储设施,2022 年前实现有条件的行政村全覆 盖。

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 工程,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加力培育地域农产品电商优质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竞争力,加强“三品一标”等产品推介销售力度。

八、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

适度超前建设“双千兆”网 络,有序推进 5G 的网络覆盖和共建共享,持续推进城市千兆网络 升级和光纤到户建设。

加快推动教育专网建设。

推动城市信息模型 基础平台建设,支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多场景应用,促进 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和城市建设数据汇聚。

完善智慧城市领域标准体系,开展关键急需标准制定。

建设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

九、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

协同发展智慧城市与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慧出行平台 “车城网”。

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智能化管理。

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建设建筑产业互联网,推广钢结构装配 式等新型建造方式,加快发展“中国建造”。

十、加快以新技术促进新装备新设备应用。

制定制造业智能化领域关键技术产业化实施方案。

支持相关企业持续提升智能家居、移动智能终端和可穿戴设备开发能力。

加快制订相关应用标准和管理办法,有序推动无人配送、无人驾驶在产业园区等特殊场景落地和示范。

支持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系统应用。

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 虚拟现实等新型信息产品,推动 5G+4K/8K、VR/AR 技术产品融合 应用。

全力打造中国 5G 超高清视频融合服务平台,推动有线电视 网络整合和广电 5G 一体化发展,建设智慧广电生态体系,推进 5G 广播技术研发和试验,加强内容制作和节目资源整合,推动超高清 视频、高新视频和行业应用深度融合和联合创新。

加强 5G 数字流 动医院、5G 急救设施、智能诊疗包、智能健康检测设 备、医疗机器人、数字传感器等智能化医疗装备研发设计和生产,推广智能诊疗互联互通和一体化服务。

把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综合服务场所纳入当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新建和老旧小区、园区、楼宇加强相关配套建设。

十一、推动车联网和充电桩布局应用。

开展车联网电信业务商用试验,加快全国优势地区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探索车联网产业发展和规模部署。

适应新能源汽车和寄递物流配送车辆需求,优化社区、街区、商业网点、旅游景区、度假区等周边地面及地下空间利用,完善充电电源配置和布局,加大充电桩建设力度。

鼓励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

十二、提升新型消费网络节点布局建设水平。

加强各层级消费中心规划布局,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着力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资源整合有优势的区域消费中心,加强中小型消费城市梯队建设,形成以国内为重点、联通国际的新型消费全区域格局。

制定相关实施办法,指导各地区各行业对标先进、改革创新、特色发展,分批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

进一步整合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高质量推进步行街改造 提升,积极发展“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升级改造农贸市场等零 售网点,完善社区便民消费服务圈。

十三、加强新职业新工种开发和培训。

持续更新职业分类目录,进一步研究纳入更多符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趋势、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新职业新工种。

推动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企业、院校、互联网平台等协同,尽快制定新职业职业技能标准,为新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评价提供依据。

支持通过企业和院校联合办学并认证的方式提供学习认证,通过线上累计课时等方式提供行业培训,提升新职业从业人员能力和发展空间。

研究将新职业从业人员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畴。

十四、维护新职业从业人员劳动保障权益。

督促企业依法落实带薪年休假等休息休假制度。

推动出台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政策,合理确定平台责任,兜牢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安全、社会保险等权益底线。

推进平台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社保线上服务。

十五、优化消费相关用地用能支持。

对于不适合成片开发的部分乡村旅游、民宿、户外营地及其他消费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探索符合实际的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新模式。

支持各地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探索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方式,合理增加能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供给。

推动工商用电同价政策落实,支持具备条件的非电网直供电用户改为直供电,严查供电环节不合理收费,确保国家电价政策优惠落实到位。

十六、强化财政支持。

支持省级人民政府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支撑新型消费发展、有一定收益但难以商业化合规融资的公益性项目建设。

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支持包括新型消费领域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更好发展。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相关企业数字化转型。

研究推行政府购买优质在线教育服务,并将相关服务纳入地方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

十七、加强金融支持。

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管控有效和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审慎规范发展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加大对新型消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组织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完善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按照对同类业务、同类主体一视同仁的原则,持续完善监管制度,将所有互联网保险业务纳入监管。

加快推进保险线上化进程,丰富保险产品供给,为互联网场景下的交易、支付、出行等提供更多风险保障。

制定发布跨境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完善跨境支付服务相关监管制度。

组织市场主体开展日韩等境外个人境内移动支付便利化试点工作,提升入境游客境内支付体验。

进一步优化跨境人民币政策,支持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开展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

十八、引导社会资本融资。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首发上市和再融资募集资金,或到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公司债、可转债及资产支持证券融资,拓展新型消费领域融资渠道。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用于新型消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推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企业在支持新型消费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十九、降低平台交易和支付成本。

引导外卖、网约车、电子商务等网络平台合理优化中小企业商户和个人利用平台经营的抽成、佣金等费用,用技术赋能促进平台内经营者降本增效。

鼓励商业银行、非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等创新措施优化移动支付等相关收费,降低中小商户支付服务成本。

加快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推广,优先选择部分新型消费活跃的城市进行试点,着力提高金融运行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

二十、完善法规制度。

修订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完善互联网行业管理政策体系,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制定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完善和优化网络交易规范体系,维护网络交易秩序,为网络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二十一、简化优化证照办理。

加快推行新型消费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简化优化行政审批,进一步便利企业办事。

指导各地评估网约车政策落实情况,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加快网约车合规化进程。

电子商务经营者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的,允许其将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经营场所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

二十二、优化监管服务。

对新业态新模式,坚持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严守底线、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的原则。

建立健全消费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消费投诉信息公示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消费投诉公示工作。

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

进一步规范线上经济秩序,持续推动整治线上平台垄断、不正当竞争、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

开展消费领域专项整治、大要案件统一部署查办,加大对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监管执法力度。

探索建立质量分级制度,倡导优质优价,促进消费升级。

二十三、健全标准体系。

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化需求,开展电子文件、数据安全等重点通用标准研制,推动建筑产业互联网相关标准研制,完善新型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支撑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重点服务消费领域标准研制工作,尽快在跨境电商、农产品电商、远程教育、餐饮分餐制等领域出台一批国家标准。

推动发布自助售货、网络零售平台管理、零售直播等标准。

加快制定并推动实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领域相关标准,加强对新技术金融应用的规范。

二十四、深化统计监测。

积极推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有效聚合支付平台企业消费数据,加强居民消费统计监测,健全消费品专业市场指数,推进服务消费统计监测工作。

深化与移动支付、网上交易平台等第三方机构合作,加强重点零售企业监测,不断完善网上零售统计。

研究建立新型消费活力指数,及时反映新型消费市场发展变化。

数据中心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摘要:数据中心建设包括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环境建设、网络安全建设、服务器系统建设与设计、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五方面的内容,在正式建设之前,需要考虑是否符合条件,如能源供应条件、气候因素条件、地质条件等。

具体的数据中心建设包括哪些内容以及数据中心建设的条件有哪些,咱们到文中仔细看看吧!一、数据中心建设包括哪些内容完整的数据中心作为通信与IT信息系统的大脑与中枢,涵盖从基础设施、技术与系统架构、应用及数据、业务和IT流程、组织与运营、企业与信息化战略等全方位内容。

1、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数据中心机房建设为数据中心提供关键的基础设施支持。

基础设施包括场地、建筑、供电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防雷与接地等,为数据中心提供安全、可靠、纯净的电力系统与环境。

2、网络环境建设数据中心内部网络建设、与外部网络的连接等,作为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系统,实现数据中心内部高速数据的互联与交换、数据中心与外部网络的连接等功能。

3、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安全建设主要包括防火墙、安全网闸、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安全网关、签名验证和信息安全综合监控与管理平台等。

4、服务器系统建设与设计数据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或企业信息平台与中枢,应满足企业、公共机构等的信息交换、存储、利用等需要。

通常,服务器可划分为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普通服务器、存储器等一些用于计算、存储、分析等的设备。

5、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的存取、更新、维护和利用。

(1)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除了为业务提供高效可靠的网络应用平台外,还具有数据交换的功能。

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将一改人们对传统数据中心的认识,提升数据中心在业务中的地位。

通过业务封装,将各种应用系统按照统一的对外接口规范进行封装,而不管应用系统内部采用何种技术。

数据交换平台除了要为规范操作制定一整套完善的业务系统接口标准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汇总和归纳,建设一些必要的基础数据库。

通过建设数据交换平台,将可以解决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也可以为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来源。

(2)统一信息通信与OA平台随着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短息、网站等逐渐成为信息化应用中重要的工具,组成统一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并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数据中心建设中,上述ICT技术可以及时的将各类信息发送给最终用户,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沟通与交换效率。

二、数据中心建设的条件有哪些1、能源供应:数据中心三分之一以上的预算将是环境成本。

数据中心约60%的资产支出和50%的运营成本都与能源有关。

在确保高性能的同时,将冷却散热降至最低是云数据中心实现“绿色”所必须要做的,这就要求更科学、更合理的供电方式和制冷系统的配置。

2、气候因素:虽然气温、台风、洪水、干旱等自然气候因素都是云数据中心布局的影响因素,但温度条件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气候因素。

所在地的常年平均气温是影响云数据中心能耗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甚至是决定PUE高低的重要因素。

3、地质条件:地壳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为数据中心的阶段内的稳定运营提供保证。

工信部等三部门联合发文: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PUE值不高于1.4

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意见》指出,引导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4;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8。

基本原则 政策引领、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更好发挥政府在规划、政策引导和市场监管中的作用,着力构建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激发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活力。

改造存量、优化增量。

建立绿色运维管理体系,加快现有数据中心节能挖潜与技术改造,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强化绿色设计、采购和施工,全面实现绿色增量。

创新驱动、服务先行。

大力培育市场创新主体,加快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服务平台,完善标准和技术服务体系,推动关键技术、服务模式的创新,引导绿色水平提升。

主要目标 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标准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监管体系,打造一批绿色数据中心先进典型,形成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绿色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专业第三方绿色服务机构。

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高能耗老旧设备基本淘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得到有效回收利用。

重点任务 (一)提升新建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 1.强化绿色设计 加强对新建数据中心在IT设备、机架布局、制冷和散热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清洁能源利用系统等方面的绿色化设计指导。

鼓励采用液冷、分布式供电、模块化机房以及虚拟化、云化IT资源等高效系统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动力环境系统与IT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适配;鼓励在自有场所建设自然冷源、自有系统余热回收利用或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清洁能源利用系统;鼓励应用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热场仿真分析,验证设计冷量及机房流场特性。

引导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设计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4。

2.深化绿色施工和采购 引导数据中心在新建及改造工程建设中实施绿色施工,在保证质量、安全基本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和《电子电气产品中限用物质的限量要求》(GB/T)等规范要求,鼓励数据中心使用绿色电力和满足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等要求的绿色产品,并逐步建立健全绿色供应链管理制度。

(二)加强在用数据中心绿色运维和改造 1.完善绿色运行维护制度 指导数据中心建立绿色运维管理体系,明确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展目标,制定相应工作计划和考核办法;结合气候环境和自身负载变化、运营成本等因素科学制定运维策略;建立能源资源信息化管控系统,强化对电能使用效率值等绿色指标的设置和管理,并对能源资源消耗进行实时分析和智能化调控,力争实现机械制冷与自然冷源高效协同;在保障安全、可靠、稳定的基础上,确保实际能源资源利用水平不低于设计水平。

2.有序推动节能与绿色化改造 有序推动数据中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特别是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的在用老旧数据中心。

加强在设备布局、制冷架构、外围护结构(密封、遮阳、保温等)、供配电方式、单机柜功率密度以及各系统的智能运行策略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

鼓励对改造工程进行绿色测评。

力争通过改造使既有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值不高于1.8。

3.加强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处理 加快高耗能设备淘汰,指导数据中心科学制定老旧设备更新方案,建立规范化、可追溯的产品应用档案,并与产品生产企业、有相应资质的回收企业共同建立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

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前提下,试点梯次利用动力电池作为数据中心削峰填谷的储能电池。

推动产品生产、回收企业加快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推行产品源头控制、绿色生产,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三)加快绿色技术产品创新推广 1.加快绿色关键和共性技术产品研发创新 鼓励数据中心骨干企业、科研院所、行业组织等加强技术协同创新与合作,构建产学研用、上下游协同的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产业集群发展。

重点加快能效水效提升、有毒有害物质使用控制、废弃设备及电池回收利用、信息化管控系统、仿真模拟热管理和可再生能源、分布式供能、微电网利用等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研究制定相关技术产品标准规范。

2.加快先进适用绿色技术产品推广应用 加快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重点包括:一是高效IT设备,包括液冷服务器、高密度集成IT设备、高转换率电源模块、模块化机房等;二是高效制冷系统,包括热管背板、间接式蒸发冷却、行级空调、自动喷淋等;三是高效供配电系统,包括分布式供能、市电直供、高压直流供电、不间断供电系统ECO模式、模块化UPS等;四是高效辅助系统,包括分布式光伏、高效照明、储能电池管理、能效环境集成监控等。

(四)提升绿色支撑服务能力 1.完善标准体系 充分发挥标准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促进绿色数据中心提标升级。

建立健全覆盖设计、建设、运维、测评和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绿色数据中心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宣贯,强化标准配套衔接。

加强国际标准话语权,积极推动与国际标准的互信互认。

以相关测评标准为基础,建立自我评价、社会评价和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绿色数据中心评价机制,探索形成公开透明的评价结果发布渠道。

2.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 加快培育具有公益性质的第三方服务机构,鼓励其创新绿色评价及服务模式,向数据中心提供咨询、检测、评价、审计等服务。

鼓励数据中心自主利用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绿色评测,并依据评测结果开展有实效的绿色技术改造和运维优化。

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服务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绿色数据中心人才培训体系,强化对绿色数据中心人才的培养。

(五)探索与创新市场推动机制 鼓励数据中心和节能服务公司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研究节能量交易机制,探索绿色数据中心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模式。

鼓励数据中心直接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开展电力交易,购买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

探索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的激励机制和融资平台,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建立协调机制,强化在政策、标准、行业管理等方面的沟通协作,加强对地方相关工作的指导。

各地工业和信息化、机关事务、能源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推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二)加强行业监管。

在数据中心重点应用领域和地区,了解既有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数据中心绿色发展现状。

将重点用能数据中心纳入工业和通信业节能监察范围,督促开展节能与绿色化改造工程。

推动建立数据中心节能降耗承诺、信息依法公示、社会监督和违规惩戒制度。

遴选绿色数据中心优秀典型,定期发布《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

充分发挥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在公共机构组织开展数据中心绿色测评、节能与绿色化改造等工作。

(三)加强政策支持。

充分利用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现有资金渠道,发挥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政策和绿色信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支持各领域绿色数据中心创建工作。

优先给予绿色数据中心直供电、大工业用电、多路市电引入等用电优惠和政策支持。

加大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绿色数据中心所提供的机房租赁、云服务、大数据等方面服务。

(四)加强公共服务。

整合行业现有资源,建立集政策宣传、技术交流推广、人才培训、数据分析诊断等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专家库建设和管理,发挥专家在决策建议、理论指导、专业咨询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持续发布《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鼓励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积极开展技术产品交流推广活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针对绿色数据中心关键和共性技术产品建立实验室或者工程中心。

(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加强在绿色数据中心技术产品、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举办专业培训、技术和政策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数据中心,形成相关技术产品整体解决方案。

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优势技术和服务走出去。

结语 据悉,在数据中心当前的后期运营,能耗是最大成本,占比超过50%。

降低能耗效率(PUE)值,一直是业界相关部门关心的重点。

工信部在2017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十 三五”信息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新建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要普遍低于1.5;到2020年,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效率(PUE)值必须达到1.4 以下。

去年3月,工信部首次公布的《全国数据中心应用发展指引》中称:全国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平均电能使用效率)为1.50,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为1.69。

而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PUE值将不得高于1.4。

如今,三部门联手针对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数据中心运营商如何运用新技术、新架构降低能源降耗,实现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将成为行业的关注热点,与此同时,节能降耗的大趋势之下,也将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

阅读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动网 » 优化数据中心性能:探索服务器处理器的强大功能 (优化数据中心布局,统筹规划建设)
分享到: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