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数字环境中,企业必须拥抱创新技术才能蓬勃发展。云计算已成为企业实现业务转型和实现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Vultr 是一家领先的云计算提供商,致力于提供创新技术和卓越的客户支持。通过利用 Vultr 的3e提高敏捷性:云计算使企业能够快速部署和扩展基础设施,以响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立即开始利用 Vultr 的云计算服务,提升业务表现!
前往 Vultr 官网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一个文献综述
摘要 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之后,经济体正处于一个更先进更高级的经济阶段——数字经济。
通过数字、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传统产业正不断向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发展。
因此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为深入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产业转型升级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涵义 (一)数字经济的涵义 什么是数字经济?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是DonTapscott,DonTapscott(1996)在《数字经济:网络智能时代的希望和危险》中指出,数字经济是“利用比特而非原子”的经济。
[1]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经济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各国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及发展重点也大相径庭。
在中国,一般以2016年杭州峰会《G20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的表述为准,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2]同中国一样,韩国和俄罗斯也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经济活动,但是韩国对其的定义更为广泛,认为“数字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在内的所有信息通讯产业为基础的所有经济活动”;俄罗斯认为这种经济活动是用来保障国家利益的。
[3]反观美国、法国,对数字经济的理解是基于数字经济的测算,美国对于数字经济的测算包括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两部分[4],法国则是从行业的角度来进行测算的。
英国研究委员会(2010)对数字经济的理解着眼于产出角度,认为其是通过人、过程和技术发生复杂关系而创造社会经济效益。
[5]澳大利亚则认为数字经济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和传感器网络等信息和通讯技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球性网络化的社会进程。
[6](二)实体经济的涵义 次贷危机之后,各业界频繁使用“实体经济”,美联储从行业市场区分的角度将实体经济定义为除去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
刘骏民(2003)却不主张这种做法,他认为实体经济是以成本和技术支撑的价格体系。
[7]而成思危(2003)从物质生产角度对实体经济进行定义,他认为实体经济就是与具体的产品生产及为增加产品价值的经济活动。
[8] 但对于服务业是否属于实体经济,学者们的争议不断。
金碚(2012)认为实体经济应该包括一、二、三产业中直接服务业和工业化服务业[9],所以金碚认为部分服务业也隶属于实体经济。
同时,金融时报词典(Financial Times Lexicon)和经济术语(Economic Glossary)中都认为实体经济是一种可以通过使用各种资源生产商品和服务一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的经济活动。
吴秀生和林左鸣(2006)对此持相反的意见,他们认为实体经济仅仅包括物质生产活动,[10]服务业不属于实体经济,应隶属于广义虚拟经济。
刘晓欣(2011)则根据马克思的“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分类”来定义实体经济,她认为狭义的实体经济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和商业以及相关的物质生产但不包括服务业,但广义的实体经济包括第一、二产业,还有部分第三产业,如虚拟经济、高端服务业。
[11]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基本理论 (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涵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近几年才提出来,因此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研究的不多,同时融合涉及不同方面、层次、内容,是一个极为抽象、宽泛的概念。
其中于乐和潘新兴(2012)认为:狭义的是指数字信息技术与工业、农业、建筑业和商业以及相关的物质生产相结合的过程;广义的是指工业化的社会进程和数字化的社会进程相结合的进程。
[12](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关系 1、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基础 学界对于数字经济是融入而不是取代实体经济这一观点达成共识。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无疑奠定了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地位,我国全面小康的目标不能片面的强调数字化,而应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出发,将数字经济融入农业、工业、服务业,整体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于乐,潘新兴,2012)离开了实体经济,数字经济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数字化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两面,两者缺一不可。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
闫德利(2018)认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产物就是“数字化的实体经济”,它是数字经济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主体属于实体经济[13];邬贺铨(2016)基于数字经济就是数字化的工业经济、数字化的农业经济的理解,认为数字经济就是实体经济[14]。
马云(2018)也指出数字经济本身就是实体经济,它们既非各自独立存在,更非相互对立地存在,因为只有拥抱了数字技术的实体经济,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流通业,才是真正健康、有前景的实体经济。
2、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动力源泉 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经济的认识基本呈一致观点,他们认为数字经济能够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是实体经济的动力与源泉。
其中Brookes, Martin和Zaki Wahhaj(2000)通过观测电子商务对日本和美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认为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应用的典范,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
[15]另外,Georgion(2009)测算电子商务对英国、德国等13个西欧国家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子商务通过提升公司市场表现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
[16] 王亚男(2011)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结合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仅能改变制造业原有的增长模式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更能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寻找制造业新的增长点。
[17]刘吉超和庞洋(2013)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数字化革命和分布式能源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将带来分布式、社会化、网络化的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分散、开放、合作的社会商业架构和商业模式,以信息化改造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全流程、通过服务化将经营重心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推动制造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是制造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路径。
[18]马化腾(2017)认为,“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手段,目前“互联网+”带来的各行业的改变只是开始,但在不久的将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会重塑各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19]陈养才(2018)发现煤炭行业在两化融合的推动下,转型升级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产业结构发生调整、产业技术得到升级、实现产业化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煤炭绿色发展落到实处以及煤机装备制造水平提升。
[20]三、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进展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是在工业化进程完成之后才开始信息化发展,所以国外学者直接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问题比较少,多数是研究信息技术与产业转型、企业发展之间的关联。
(1999)认为将信息技术嫁接到传统产业、产品和工艺方面,会提高相关企业的生产率。
正如Salvador和Ikeda所说,互联网可以通过信息透明化释放巨大的价值,大数据时代会产生新的产业形态和组织间管理规则。
然而,Michael等(2001)认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并不一定能够直接增强制造业企业的竞争优势,对竞争优势的潜在贡献则是通过其对独特组织能力的开发和利用的影响。
[21] Anna Giunta和Francesco Trivieri(2007)通过对约1.7万家公司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使用IT采用指数作为因变量,对这些公司进行了有序的probit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企业规模、地理位置、员工的职能构成、研发活动、分包、出口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都是意大利中小型制造企业采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决定因素。
[22]。
Moosa(2011)通过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和制造业企业之间的关系,发现融合中的企业能够利用信息化网络来构建拓展生产模式,从而实现网络化、集约化制造,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进而利用更加人性化的生产组织来降低经营风险。
[23] Concetta Castiglione(2012)使用translog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来估计1995年至2003年期间意大利制造公司的信息通讯技术(ICT)对技术效率(TE)的影响,结果信息通讯技术(ICT)投资对企业的技术效率(TE)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4](二)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学者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对企业效益或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上进行研究。
实证研究结果均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企业效益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同时由于各地区融合水平各有差异,导致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何帆和刘红霞(2019)利用A股2012~2017年数据考察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实证结果显示数字化变革显著提升了实体企业经济效益,而且发现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降低成本费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以及增强创新能力,可以有效实现企业数字化变革的经济效益提升。
[25]李晓钟和黄蓉(2018)为研究分析了实体经济(纺织产业)与数字经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及其驱动纺织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机理,基于产业融合理论,通过构建两大产业融合评价模型,实证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程度与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和产业融合水平呈正相关,同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纺织产业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及出口质量等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26]杨德明和刘泳文(2018)为探讨“互联网+”对传统企业业绩的影响,采用2013—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并构建反映传统企业实施“互联网+”的指标,实证研究发现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显著提升了公司业绩[27]。
倪萍(2013)基于重庆市数据对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动信息化建设,会显著加快重庆市服务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且后续作用会互相产生积极发展的影响,[28] 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提出之前,被称作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由于两化融合提出较早,国内学者对其研究较为丰富。
主要研究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果、作用机理与区域差异。
张亚斌等(2014)利用协调发展系数法和SBM-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了区域两化融合质量和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结果表明,重化工业化趋势不利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而区域两化融合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改善,提高区域工业环境质量绩效,进而促使工业向绿色发展转型。
[29]谷唐敏(2016)通过对全样本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进行回归分析我国30个省市2010-2014年考察两化融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影响效果与区域差异。
结果显示:两化融合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呈现显著区域差异性,其中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最大,但东、中两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却逐步减弱。
[30]焦勇和杨蕙馨(2017)研究表明,两化融合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政府干预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向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同时发现不同区域融合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而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呈现出正向影响。
[31]刘桂林(2017)以基础环境、工业应用和应用效益三个测度两化融合水平的分指标探讨了两化融合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基础环境和应用效益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相对显著,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提升应用效益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32]马欢欢(2018)分析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两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显著的正向效果,且作用最强;且不同区域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不同,其作用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3]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网络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诸多问题。
而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认识融合发展中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够持续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一)产业结构发展失衡 网络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应用,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但发现存在三次产业数字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第三产业数字经济发展远超一、二产业;而且,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极不不均衡;同时,数字经济生产领域技术、资源投入不如消费领域多,在创新、设计、生产制造等核心环节变革上远低于发达国家。
(鲁春从,孙克,2017[34];孙克,2017[35])(二)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 数字时代的到来,给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但是由于许多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力普遍不足,存在着资金、技术和融合性人才缺乏,而导致缺乏创新,数字技术运用水平低下,以及涉及数字技术的领域其从投入应用到产生收益周期较长,亟需完善传统产业软硬件的基础发展。
(严震,2018[36];康伟,姜宝,2018[37];方晓红,2019)同时,由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使得实体经济逐渐出现企业退出、不良资产积累等问题,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小的冲击,反过来因为融合后主体、行为、环节更为复杂,联系更为紧密,从而导致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便极可能波及整个经济。
(孙克,2017)(三)新旧动能转换支撑不足 数字经济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但多数传统产业存在着高转换成本、搞试错成本和风险、大信息化投入、强资产专用性、长投资周期、等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的动力不足问题;传统产业存在着较强的固化思维,使得数字信息技术子在实体经济中应用难度大,并且由于新兴产业刚进入,行业标准不够完善甚至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前进的脚步;由于传统企业内部大多信息化基础较差,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不足,使得企业内部基础无法与外部服务体系相协调。
(方晓红,2019)同时,由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会使得企业原因的生产方式、生产模式发展变革,会对传统产业相关部门造成不小的冲击,因此这些组织部门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但据研究表明,这个适应性调整的时间,即从数字信息技术投入到产生收益所需时间为3-10年。
(孙克,2017)(四)高层次人才缺乏 数字经济产业在我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精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专业知识的人才本来就缺乏,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便要求复合型人才,这远不能满足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
特别地,对于依稀中小制造企业来说,由于缺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无法实现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生产制造产业完美的进行融合,从而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方晓红,2019)同时,普通高校培养方向重理论、轻实操,课程设置跟不上企业实际需求。
(康伟,姜宝,2018)(五)自主创新能力差 近年来,虽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但是,从技术方面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只是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而在生产领域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
(方晓红,2019)从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来看,我国的技术创新力水平低下,其中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外。
从目前来看,我国本土制造业企业并没有没有形成技术扩散后的吸收和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反而大多数企业基于眼前的利益,往往在引进核心技术后便进行模仿,以至于制造业产品仍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态。
(王亚男,2011)五、总结性评述 (一)评述 综上所述,学者对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研究,对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发现西方学者直接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文章较少,大多是研究信息技术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对两化融合研究相对较为丰富,然而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实证研究仍旧太少。
但实证分析侧重于研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即基于整个国家或区域的视角研究产业间的转型升级,没有具体到某个省市、某个产业内的转型升级。
由于我国各省份产业发展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各地区的主导产业不同,研究产业结构升级对具体产业的发展不具有针对性,相关建议适用性不强。
从目前文献来看,对于数字经济的研究大多基于“数字”或信息技术视角,从经济视角的较少,并且由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是2016年才提出来的,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咨询机构、互联网企业等相比学者来说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其中具体的细分领域入手进行的实证和案例研究较多,系统性的理论分析较少。
(二)展望 数字经济发展历史并不长,且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容融合发展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需要加强相关理论与实证的研究。
理论方面,今后的研究应该更加注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本质与内涵,来挖掘数字经济的价值对传统产业的作用机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指出明确的道路;实证方面,今后的研究可以具体到省市的具体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具体作用,以弥补目前研究领域的空白。
同时,现今的研究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测定的研究相对较为丰富,但是缺乏系统的关于数字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测度的指标,因此今后应注重融合的测度及评价。
因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不仅可以准确把握数字经济的特点,还充分考虑到实体经济的结构特征。
此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正是为了反映两者融合的成熟度,从而可以指标帮助企业及政府有效找出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今后研究中的一大重点,应该分别构建一套完备、系统、权威的总体评价指标模型和反映区域、各行业的评价指标模型。
参考文献: [1] Don Tapscott. The digital economy:Promise and perilin the age of network and intelligence. :McGraw-Hill,1996. [2] Предложения Экспертногосоветапри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поразра боткепрограммы《Цифроваяэкономика》.23января 2017г.Цит.поэл.версии.(2017.2.27). [3] ,BEA Advisory the Digital Economy[EB/OL].. [4] UKGovernment,Digital economy act2010[EB/OL].. [5] Australian digitale conomy strategy[EB/OL] strategy. [6] Brookes,Martin,Zaki Wahhaj. The Shocking Economic Effect of B2B[M]. Goldman,Sachs & Co. Global Econimics,Februrary 3.2000. [7] Georgiou,M.N. E-Commerce has a Pos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A Panel Data Analysis fou Western Europe [R].2009. [8] Haltiwanger J, Jarmin R the Digital Economy[J]&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2000. [9] Bo Digital Economy:what is new and what is not[J] Change&Economic Dynamics,2004,15(3):245-264. [10] Michael J Zhang, Augustine A Lado.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a competency -based view[J]. Technovation,2001,21(3). [11] Anna Giunta, Francesco Trivieri. Understanding the determina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evidence from Italian manufacturing firms[J]. Applied Economics,2007,39(10). [12] Imad Moosa. On the U.S.-Chinese trade dispute[J]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2011,34(1). [13] Concetta efficiency and ICT investment in Italian manufacturing firms[J]. Applied Economics,2012,44(14). [14] 引用自《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15] 刘骏民. 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4-40. [16] 成思危. 虚拟经济探微[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3-28. [17] 金碚. 全球竞争新格局与中国产业发展趋势[J].中国工业经济,2012(5):5-17. [18] 吴秀生,林左鸣. 以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定位“新”经济[J]. 经济体制改革,2006(2):12-16. [19] 刘晓欣.个别风险系统化与金融危机——来自虚拟经济学的解释[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11(4):005. [20] 于乐,潘新兴. “两化融合”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 价值工程,2012,31(14):148-150. [21] 闫德利. 数字经济是融合性经济,其主体属于实体经济[J]. 中国信息化,2018(06):99-100. [22] 邬贺铨. 邬贺铨:数字经济就是实体经济[J]. 南方企业家,2016(12):18. [23] 王亚男. 两化融合中我国制造业的机遇、挑战与发展[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02):75-82. [24] 刘吉超,庞洋. 两化融合背景下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J]. 未来与发展,2013, 36(11):69-73. [25] 马化腾.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野终将消失[J]. 中国经济周刊,2017(18):82-83. [26] 陈养才. 深入推进两化融合促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J]. 中国煤炭工业,2018(06):8-12. [27] 何帆,刘红霞. 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评估[J]. 改革,2019(04):137-148. [28] 李晓钟,黄蓉. 工业4.0背景下我国纺织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基于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8(2):21-31. [29] 杨德明,刘泳文. “互联网+”为什么加出了业绩[J]. 中国工业经济,2018(05):80-98. [30] 倪萍. 两化融合对现代服务业影响的统计研究[D]. 重庆工商大学,2013. [31] 沈裕谋,张亚斌. 两化融合对中国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03):70-77. [32] 谷唐敏. 两化融合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与区域差异[D]. 江西财经大学,2016. [33] 焦勇,杨蕙馨. 政府干预、两化融合与产业结构变迁——基于2003-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 经济管理,2017,39(06):6-19. [34] 刘桂林.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能否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2017(10):48-50. [35] 马欢欢.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对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D]. 上海师范大学,2018. [36] 鲁春丛,孙克. 繁荣数字经济的思考[J]. 中国信息界,2017(02):32-35. [37] 孙克. 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变革、问题与建议[J]. 世界电信,2017(03):31-36. [38] 严震. 四川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问题初探[J]. 四川省情,2018(09):3-64. [39] 董浩,韩文泉. 山东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2019(03):5-7. [40] 卢永真,杜天佳,王佳佳,袁雪. 实体与数字经济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J]. 国家电网,2019(02):24-25. [41] 张丽哲.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评价的差异分析[J]. 改革与开放,2018(24):37-39. [42] 严震. 四川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问题初探[J]. 四川省情,2018(09):63-64. [43] 倪晓炜,张海峰.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路径[J]. 中国电信业,2018(08):75-77. [44] 周士跃.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融合问题研究综述[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3):72-75. [45] 杨德明,刘泳文. “互联网+”为什么加出了业绩[J]. 中国工业经济,2018(05):80-98. [46] 王春晖.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石[J]. 通信世界,2017(33):9. [47] 许旭.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向、新模式与新路径[J]. 中国经贸导刊(理论版),2017(29):49-51. [48] 司晓,孟昭莉,王花蕾,闫德利. 数字经济:内涵、发展与挑战[J].互联网天地,2017(03):23-28. [49] 陈畴镛. 把握数字经济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建议[J]. 决策咨询,2017(01):11-12. [50] 康伟,姜宝.数字经济的内涵、挑战及对策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8,20(05):12-18. 文章写于2019年6月,仅供参考!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一文讲透数字化的8个关键问题
“宁可转型升级死,绝不因循守旧活”,这是广联达董事长刁志中振聋发聩的一句话。某种程度上,这代表了不少正在 探索 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家的真实心声。
一场巨大的变革正在进行中:“数字化”“数字中国”被列为“十四五”规划的核心之一,数字经济席卷各行各业,新一轮的商业马拉松枪声已响起。无形的革新重塑着商业大环境,也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不论是数字化,还是数智化,成为疫情之后几乎每家企业不得不做的必答题,也带给企业家诸多困惑:企业是否一定要数字化转型?究竟如何数字化转型?难点和坑又是什么?
本专题试图抛砖引玉,展现数字化大潮中的一个剪影。我们特别邀请到行业专家安筱鹏,详解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问题。我们更期待蓬勃涌现出优秀的管理样本,有机会向世界输出中国式的管理理念与声音。
(注:本文原标题《一文讲透数字化的8个关键问题》,节选自正和岛《决策参考》四月刊。)
作 者:安筱鹏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
转型的逻辑起点
今天人们讲智能制造、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一系列概念,讲数字化转型,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是:转型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智能是一个主体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这个主体可以是一个人、机器、设备、组织、企业等。 工业4.0、智能制造等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面对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企业如何适应?如何跟上?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
在过去,消费者追求的更多是性价比、产品功能、耐用性等功能诉求;今天,年轻的消费者不仅仅关注功能性诉求,而且关注内容、服务、参与度、社交体验、分享与交流等体验诉求。 消费者的需求已变化,我们的供给能否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应对需求的快速变化,是疫情带给我们的挑战,也是数字化转型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未来十年,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是如何面对消费者主权的崛起。一百多年前,福特说:“不管消费者需要什么,我生产的 汽车 都是黑色。”2019年,“双11看中国”活动过程中,欧莱雅中国总裁说:“22年前进入中国时,美妆行业是千人一面,现在是一人千面。” 这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市场客户需求发生的变化:个性化、场景化、实时化、互动化、内容化。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数字化转型及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去满足海量的、碎片化的、实时的、多场景的客户需求。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业界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很多新的概念。有些时候新概念太多,也造成了“新概念雾霾”。我们需要一个“雾霾净化器”;我们需要一个望远镜,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全局;我们需要一个显微镜,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细节;我们也需要一个CT机,能看到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对于企业家而言,面对疫情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数字化转型要解决的问题, 本质是一个问题,即企业如何面对不确定性。
只有深刻认识不确定性,才能深刻理解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不确定性源于信息约束条件下人们有限的认知能力,应对不确定性,是人类永恒的挑战。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在数据+算法定义的世界中,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企业新型竞争优势。
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美国和德国都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新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提出智能制造,认为智能制造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差异性更大的定制化服务,更小的生产批量,不可预知的供应链变更和中断。 这三个问题归结为一个问题,即一个企业如何面对不确定性,并做出实时响应。
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认为工业4.0的逻辑起点是适应竞争环境的快速变化。 数字化转型的初心就是如何应对变化,市场变了、用户变了、产品变了、技术变了,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用户+产品+技术的快速变化。
这次疫情是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一次检阅, 应对疫情和数字化转型本质上是解决同一个问题:企业如何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进行决策。 疫情期间,良品铺子、红蜻蜓、林清轩等企业家们在逆境中找到突破口,体现了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素,即意识+平台+工具+组织。
企业要有数字化转型的意识,要树立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的理念,树立全渠道营销、线上线下融合、数字驱动等新理念;企业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在于业务云化,在于搭建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企业还要有钉钉这样的数字化工具;需要实现组织在线、协同在线,需要营造自组织涌现的机制。
一个所有组织都要思考的问题
面对不确定性,面对数字化转型,所有的组织都要思考一个问题: 如何从工业时代的组织向数字时代的组织切换?
很多时候面对一个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按照原有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操作,可能没什么错,但是在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失误将不可避免。基于确定性的组织行为惯性,是造成突发事件应对失误的元凶。互联网竞争策略中有一个关键:高频打低频。一个组织的常态与突发应对的区别在于:常态化的低频决策机制适应不了突发事件中的高频决策需求。
如何构建一个组织的高频、多中心、短链路决策机制,是一个组织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切换的必由之路。
数字经济时代如何重建新的组织细胞?新组织涌现的背后是价值观导向和利益导向,正如张勇(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所说,绝大多数协同问题都不是态度问题,而是生产关系没设计到位;要在一个扭曲生产环境下希望大家一起合作,本身就违反人性。
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前主编尼格拉斯·卡尔在美国掀起一场大争论。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是IT技术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到底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每隔几年就会冒出来。面对全球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重构,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数字化转型的动力。
我们看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微服务组件、工业APP等背后,是我们认识数字化转型的起点——首先是认知转型。我们讲“ 科技 是第一生产力”“制度重于技术”,但最重要的是认知和理念。其次,我们今天对数字化转型认知的区别不是愿不愿意拥抱变化,而是以多快的速度,以何种方式拥抱变化。我们是不是有长期思维,是不是相信年轻人,是不是有推动文化变革的决心?再者,数字化转型是一场边缘革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不在于做了什么,重要的是比竞争对手多做了什么、客户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构筑了什么样的新型能力。
过去,在涉及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时,企业家们的思考角度是:数字化转型的投入产出比有多高?有没有风险?有多少风险?如果数字化项目的风险太高或产业不确定,就放缓投资的步伐。
我们今天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 如果不转型,损失是什么?缺失数字化战略时,风险是确定的,可以概括成以下五个方面:市场失焦、营销失语、管理失衡、系统失灵、增长失速 。
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
企业家们在推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各种困惑和挑战。
美国哈佛大学组织的调研认为数字化挑战是遗留系统(52%)、信息/数据孤岛(51%)、IT与业务线之间的合作不足(49%)、风险厌恶文化(47%)、变更管理能力(46%)、缺乏数字化的企业愿景(39%)、缺乏人才/技能(38%)、预算不足(37%)、网络安全(34%)等。德国提出工业4.0,核心问题是三个集成(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端到端集成)。而中国政府提出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核心挑战是如何从单向应用。问题是,这些挑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数字化转型:什么是数字化转型的基本矛盾?我 们认为是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 企业数字化投入和收益之间不是一个平行线,数字化投入只有超越了集成的某个临界点之后,收入才会呈现指数化增长。
《第五项修炼》说过一句话:“今天问题的产生,源自于昨天的解决方案。”回顾过去60年IT的发展史,可以看到它就是一个碎片化的供给史,这些解决方案都是为了解决一个点的问题。但是今天我们不仅仅需要点、线、面,还需要一个生态,这是我们今天在数字化转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
从企业数字化到数智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个新课题。从技术长周期的视角来看企业转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数字化转型阶段到数智化转型阶段。数字化是一个业务数据化的过程,中国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经历了传统软件安装期和消费者在线化两个阶段。 当前,企业正进入数智化转型新阶段,基础设施云化、中台化、移动化推动企业从业务数据化向数据业务化转型,从单轮驱动向双轮驱动转型,并最终实现全链路数智化。
阶段一:IT化阶段
关键词:安装
企业通过安装办公自动化(OA)、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各类信息化软件,构建单点业务环节信息系统,全面优化企业的研发、生产、经营流程,提高管理效率,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数字化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阶段二:在线化阶段
关键词:在线
互联网普及对于商业世界带来的革命性变化,意味着商业系统进入了新时代——在线时代,商业世界实现大尺度、多场景业务闭环优化。伴随着3G、4G、5G等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的迭代,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网络约车等新业务涌现,推动着消费者在线,以及店铺、商品、组织、管理、服务的在线化。
阶段三:云端化阶段
关键词:重构
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数字孪生等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群落正在构建新商业基础设施,未来5 10年将是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安装”和服务交付期。IT基础设施及企业应用软件加速云化,一批云原生技术持续涌现。数据中台、业务中台、AIoT中台建设步伐加快,消除数据孤岛并促进数据业务化,推动企业内部资源与能力共享。
阶段四:双轮驱动阶段
关键词:运营
伴随着企业传统IT基础设施云端化、AIoT化、中台化、移动化,企业不断打通线上与线下、内部与外部、消费端与供给端数据,基于消费端数据运营,以消费端数据智能重构供给端的品牌、营销、研发、渠道、制造等供给体系和价值链体系,构建人、货、场全要素运营体系。
阶段五:全链路数字化阶段
关键词:创新
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实现消费端与供给端全要素、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智能,建立企业智能运营和决策体系,持续推动企业产品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构建强大的新竞争优势。简言之,如果说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基于IT技术、架构和PC端,那么企业数智化转型则是基于DT技术、架构和移动端。数字化的核心是业务数据化,数智化的核心则是数据业务化。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是一次新型数字商业基础设施的重构、迁移和切换,是以消费者运营为核心的数字商业生态重构。
数字化的终极版图
可以设想一下,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或者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数字化的终极版图是什么?从未来看现在,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技术,都是未来数字化终极版图的一个碎片 ,ICT技术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把这个碎片化的模块拼成一幅完整版图的过程,我们都是拼图人。
10年前,马斯克发表了一篇文章:Why the US Can Beat China: The Facts about SpaceX Costs。今天,马斯克的SpaceX将火箭每公斤的发射成本降到了20年前的1/7。今天,飞机、高铁、 汽车 、坦克等复杂装备的研制周期相当于20年前的一半,这是因为人类 社会 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论已从“观察+抽象+数学”的理论推理、“假设+实验+归纳”的实验验证,走向基于数字孪生的“模拟择优”。
未来的世界是数字孪生世界,就是在比特的汪洋中重构原子的运行轨道,这将驱动赛博空间的数字孪生无限逼近真实物理空间,基于“物理实体+数字孪生”的资源优化配置将成为数字经济的基本形态。
数字孪生世界的意义在于,在比特的世界中构建物质世界的运行框架和体系,构建人类 社会 大规模协作新体系。 这一进程将从原子、器件、整机、建筑、城市到地球,从基因、细胞、器官、人体到生物世界,从数字孪生的心脏、数字孪生的飞机、数字孪生的建筑到数字孪生的城市。我们都走在构造数字孪生世界的大道上,数字孪生将把企业带上向零成本试错之路。
企业思维的三个转变
面对数字化转型大变革,企业如何转型?企业思维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 以不变应万变,到以持续优化的策略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以数据+算法的策略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摒弃冗余思维、静态思维,走向精准思维、动态思维。
2. 以增量革命构建新型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把软件、设备、流程优化、管理变革最终都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这是数字化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3. 从产品制造商到客户运营商,制造企业应成为一个工业产品提供者,通过产品与客户建立一种“强关系”,能成为24小时在线,了解、预测、满足客户需求的“客户运营商”。
今天,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是因为喜欢变化,而是不得不做的一场转型。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家们要做的是对于新事物不排斥、不盲从,主动拥抱数字化新大陆。
数字化是什么意思?
理论视角的“数字化”
“数字化”,从学术视角看,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以二进制代码“0”与“1”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为基础,将语言、声音、文字、图像等信息加工转换为“数字”形式,在以数字形式进行信息交流与交互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数字的转换、存取、处理、传输、控制、压缩等技术,是光纤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综合发展引起的信息技术革命。
学术视角的“数字化”
北大国发院教授陈春花老师认为: 数字化真正的意义,就是一切将会被重新定义 ,包括你的生活,包括人们所能接触或感受到的所有场景都会被重新定义。数字化最大的改变是整个商业逻辑变了,而商业逻辑改变当中最大的变化就是 价值创造和获取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相较工业时代,数字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在调整,无论是环境、产品、市场、客户、行业,还是思维方式, 所有的场景都在变。 当所有的场景都在变时, 所有的一切都会被重新定义。 因此,在这一切都要被重新定义的时代,我们不仅仅要关注怎样去改变的问题,而是要更加关注 怎样重构的问题。
实践视角的“数字化”
企业数字化,是运用基于新一代数字与智能技术的各类云服务,通过网络协同、数据智能,连接资源、重组流程、赋能组织,处理交易,执行作业,融入数字经济,推进企业 业务创新 (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 管理变革 (管理模式、组织与人才、管理决策等),从而转变生产经营与管理方式,实现更强竞争优势、更高经营绩效、更可持续发展的进步过程。
结合数百家企业数字化实践,发现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主要聚焦三项工作: 第一是构建企业数智力 ,即企业数字化的能力,是指企业数智化基础设施建设(如数字化中台建设),以及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研发能力的打造; 第二是以推动降本增效为目标的数字化管理 ,聚焦运用新技术驱动的管理变革; 第三是以驱动增长为目标的数字化经营 ,聚焦运用新技术赋能业务创新,创新产品、服务、营销、渠道及供应链,打造卓越客户体验。
数字化就是互联网信息的量化,价值化,是人类 社会 第三个发展阶段!
1、我们现在生活的空间是四维空间,一维的现实 社会 ,看的见摸得着,是人的价格化,就是你有多少钱;二维的互联网信息 社会 虚拟空间,人与人之间实现跨时空交流,是人的信息化,就是你能链接多少人;三维空间就是数字化空间价值 社会 ,是重新定义我们人的价值,是人的价值化,就是你能创造多大的 社会 价值;四维空间就是智能化 社会 ,是人类进入高级的发展阶段,是大脑与体力大分工,人做创新型工作,智能机器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就是你有多少想象力。
2、数字化的核心就是计算,但是计算不是产品的价格而是人的价值,价值就是你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维现实 社会 和二维互联网空间,都是商品 社会 金钱至上,是资本最大化。互联网虽然改变了商品销售方式提高了商业效率,但是没有改变我赚你钱损人利已的商业本质。但是到了数字化时代,商品交易已经变成价值交换,你能够帮助多少人你就能赚多少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数字化改变的是 社会 关系和经济本质。 社会 关系是由亲情、感情和工作链接起来的;互联网无限放大传统 社会 关系;数字化 社会 是把被互联网无限放大的 社会 关系进行量化、价值化和利益化后的合理分配,从商品买卖到价值交换!
3、数字化的最底层的技术是区块链计算技术,中层技术是共识和通证机制,高层技术是经济 社会 层面上的应用!
数字化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音频、 游戏 、H5页面、数据、海报等,这些内容形式各有各的优点。图文内容受众范围广,适用的分发渠道也最多;H5页面互动性强、传播性强,只需要一个链接就能实现平台传播;视频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是当下最热门的内容形式;音频内容制作简单、门槛低。内容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题材,去选择最适合的表现形式。
内容的题材是根据企业和品牌的诉求来定的,一般可分为干货、卖点、行业资讯、客户分享/口碑、营销活动、故事等。优质内容是吸引流量的关键,想要做出优质的内容,不仅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还要选择好的题材。产品卖点和优惠信息固然能吸引一部分流量,但事件、情怀、价值观、趣味同样能够引发大范围的关注和传播。
因此,在创作和构建内容时,除了关注产品和服务本身,还要多挖掘其他的相关因素,把产品与生活、潮流和热点结合起来。我们必须重视内容,因为内容是企业的重要数字资产,企业的营销活动必须借助内容才能完成,优质内容可以为企业带来真正的私域流量。
本质上就是,产品在线化,员工在线化,管理在线化,客户在线化!
数字化是指: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配合自己企业的场景想一想:
1、设备信息数字化,能集成获取吗?
2、生产过程数字化,有应用系统输入和管控吗?
数字化从一般意义上来讲,主要是利用5G、云计算、区块链等互联网技术帮助企业智能化改革,以信息化手段助力企业释放数字效益价值。
谈到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过程复杂艰辛,周期长,没有上下一致坚定的意念,终究无法完成转型目标。
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上的改变更应向价值赋能者转变,数字化转型的策略规划,思维上应站在企业战略的制高点,思考企业从从过去产能驱动型转变为数字化驱动。数字化转型牵动到产业模式、组织架构、工作流程的重构。 因此实施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技术使能者”,更应向“价值赋能者”转变,从技术上和价值思维上的改变。
所以,企业要做好数字化,首先得做好这三点:
1.从意识、认知实现转型
在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意识和认知的转型是重中之重。只有意识和认知到位了,数字化转型才有了初心和动力,尤其是企业一把手首先要转型。
2.从工具、手段实现转型
根据业务需要、市场需求、趋势变化,采用相应的数字化技术提供支撑,按需拓展。这是对企业的能力、实力的挑战。
3.从企业战略、盈利模式实现转型
用数字化理念引领企业战略、组织、流程、业务与交付模式的全面转型。比如,工程机械行业,从最初的销售设备,到采用设备远程定位技术实现出租设备;从非数字化到结合物联、传感实现设备的互联智能化;从提供设备使用监控到实现设备故障预测与 健康 管理(PHM),从而推进了整个行业产品与服务模式的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场长期进行的技术变革势力,它正在不断向各个行业渗透,将以不可逆转的力量改变着整个产业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充满挑战与困难的过程,除了自己 探索 数字化转型路径之外,更要与同行优秀企业家一起探讨学习。为了助力企业快步迈向智能制造,释放企业数字价值,2021年11月12日,鼎捷软件将携手中国制造业领军企业工业富联、上汽集团、东富龙集团及行业顶尖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华为云、中国联通、斑马技术、深信服 科技 ,共同搭建本次助力中国制造企业数智升级、转型创新峰会,汇聚头部生态圈力量,共建中国制造业管理者视听盛宴,与业界同仁共谱制造强国强企宏伟篇章
大咖云集,数字化转型干货强输出
2021中国“智造”数字化转型峰会
数字化简单理解就是信息数字化,就比如我们以前看的报纸变成了现在手机上的信息,而深层次的数字化需求是基于整个 社会 数字化转型,比如经济数字化、资产数字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