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和net的架构
www和net是互联网的两大基础设施。www(World Wide Web)是万维网,它允许用户浏览和访问网页。net(Network)是网络,它连接不同的计算机和设备,允许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
www的架构
www的架构由以下组件组成:
- 网页:由HTML、CSS和JavaScript等代码组成的文档。
- Web服务器:存储和提供网页的计算机。
- Web浏览器:用户访问网页的软件。
- 域名系统(DNS):将域名(如www.example.com)转换为IP地址(如192.168.1.1)。
net的架构
net的架构由以下组件组成:
- 计算机和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如计算机、手机和平板电脑。
- 网络设备:连接计算机和设备的设备,如路由器和交换机。
- 电缆和光纤: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介质。
-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提供互联网连接和服务的公司。
www和net的协议
www和net使用不同的协议来通信。www使用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而net使用TCP/IP(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
HTTP
HTTP是一种无状态时消息:net使我们能够通过即时消息服务与朋友和同事实时聊天。
结论
www和net是互联网的两大基础设施,它们共同使我们能够访问和共享信息,并连接和通信。了解www和net的架构、协议和作用对于理解互联网的运作方式至关重要。
计算机网络协议有哪些,具体作用什么
目前网络协议有许多种,但是最基本的协议是TCP/IP协议,许多协议都是它的子协议。
下面我们就对TCP/IP协议作一下简单介绍。
1TCP/IP协议基础TCP/IP协议包括两个子协议:一个是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另一个是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
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各有分工。
TCP协议是IP协议的高层协议,TCP在IP之上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连接方式的协议。
TCP协议能保证数据包的传输以及正确的传输顺序,并且它可以确认包头和包内数据的准确性。
如果在传输期间出现丢包或错包的情况,TCP负责重新传输出错的包,这样的可靠性使得TCP/IP协议在会话式传输中得到充分应用。
IP协议为TCP/IP协议集中的其它所有协议提供“包传输”功能,IP协议为计算机上的数据提供一个最有效的无连接传输系统,也就是说IP包不能保证到达目的地,接收方也不能保证按顺序收到IP包,它仅能确认IP包头的完整性。
最终确认包是否到达目的地,还要依靠TCP协议,因为TCP协议是有连接服务。
在计算机服务中如果按连接方式来分的话,可分为“有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两种。
“有连接服务”必须先建立连接才能提供相应服务,而“无连接服务”则不需先建立连接。
TCP协议是一种典型的有连接协议,而UDP协议则是典型的无连接服务。
TCP/IP协议所包括的协议和工具TCP/IP协议是一组网络协议的集合,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协议和工具。
·TCP/IP协议核心协议这些核心协议除了自身外,还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协议)、地址代理协议(ARP协议)以及网间控制协议(ICMP协议)。
这组协议提供了一系列计算机互连和网络互连的标准协议。
·应用接口协议这类协议主要包括Windows套接字(Socket,用于开发网络应用程序)、远程调用、NetBIOS协议(用于建立逻辑名和网络上的会话)和网络动态数据交换(Network,用于通过网络共享嵌入在文本中的信息)。
·基本的TCP/IP协议互连应用协议主要包括finger、ftp、rep、rsh、telnet、tftp等协议。
这些工具协议使得Windows系统用户使用非Microsoft系统计算机上(如UNIX系统计算机)的资源成为可能。
·TCP/IP协议诊断工具这些工具包括arp、hostname、ipconfig、nbstat、netstat、ping和route,它们可用来检测并恢复TCP/IP协议网络故障。
·有关服务和管理工具这些服务和管理工具包括FTP服务器服务(用于在两个远程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这是远程控制通信中的关键功能)、网际命名服务WINS(用于在一个网际上动态记录和询问计算机的名字)、动态计算机配置协议DHCP(用于在Windows NT计算机上自动配置TCP/IP协议)以及TCP/IP协议打印(主要用于远程打印和网络打印)。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代理(SNMP)这个工具允许通过使用管理工具(如“Sun Net Manages” 或“HP Open View”),从远程管理Windows NT计算机。
(2)TCP/IP的主要协议简述为了使读者能全面了解一些基本的网络通信协议和服务,本节就对TCP/IP协议所包括的几种主要协议进行简要说明。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Telnet协议是用来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并进行信息访问,通过它可以访问所有的数据库、联机游戏、对话服务以及电子公告牌,如同与被访问的计算机在同一房间中工作一样,但只能进行些字符类操作和会话。
·文件传输协议(Ftp) 这是文件传输的基本协议,有了FTP协议就可以把的文件进行上传,也可从网上得到许多应用程序和信息(下载),有许多软件站点就是通过FTP协议来为用户提供下载任务的,俗称“FTP服务器”。
最初的FTP程序是工作在UNIX系统下的,而目前的许多FTP程序是工作在Windows系统下的。
FTP程序除了完成文件的传送之外,还允许用户建立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并可在远程计算机上的目录间移动。
·电子邮件服务(Email) 电子邮件服务是目前最常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到联网服务。
通过电子邮件,可以与Internet上的任何人交换信息。
电子邮件的快速、高效、方便以及价廉,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只要是上过网的网民就肯定用过电子邮件这种服务。
目前,全球平均每天约有几千万份电子邮件在网上传输。
·WWW服务 WWW服务(3W服务)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基本互联网应用,我们每天上网都要用到这种服务。
通过WWW服务,只要用鼠标进行本地操作,就可以到达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由于WWW服务使用的是超文本链接(HTML),所以可以很方便的从一个信息页转换到另一个信息页。
它不仅能查看文字,还可以欣赏图片、音乐、动画。
最流行的WWW服务的程序就是微软的IE浏览器。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SMTP是TCP/IP协议族的一个成员,这种协议认为你的计算机是永久连接在Internet上的,而且认为你在网络上的计算机在任何时候是可以被访问的。
它适用于永久连接在Internet的计算机,但无法使用通过SLIP/PPP协议连接的用户接收电子邮件。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邮件计算机上同时运行SMTP和POP协议的程序,SMTP负责邮件的发送和在邮件计算机上的分拣和存储,POP协议负责将邮件通过SLIP/PPP协议连接传送到用户计算机上。
·信息服务(Gopher) Gopher最早出现在1991年,它是第一个操作简便、使用广泛的从Internet服务器上获取信息的客户应用程序。
除了操作简便外,它的另一个特点是速度快。
Gopher运行时,将显示一个交互式的供用户选择的菜单,菜单中的选项由简单的短句组成,每个短句通常指向另一个菜单,并最终指向有用的文件。
Gopher是帮助用户在Internet信息海洋中搜索有用信息的导航器。
用户只要关心浏览的内容,而不必关心具体的服务器。
·文件检索服务(Archie) 它是一个从整个Internet上匿名FTP服务器获取文件的服务。
其完全依赖于匿名FTP系统的管理员,他们将站点在全世界的Archie服务器进行了注册,Archie仅通过文件名进行检索。
2 IP协议目前正在使用的IP协议是第4版的,称之为“IPv4”,新版本的IP协议正在完善过程中,它就是经常可以在各大IT媒体中见到的IPv6。
IPv6所要解决的主要是IPv4协议中IP地址远远不够的现象。
IPv4所采用的是32位,而IPv6则是128位,是原来的4倍。
IPv6所提供的IP地址数已可算是天文数字了,据专家们分析,这个数字的IP地址可以使全球的每一个人都可拥有10以上的IP地址,这么多的IP地址相信再也不会出现IPv4那样除了美国外,各国都出现IP地址短缺现象,为将来实现移动上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这属于较新技术,在此就不作详细介绍,本文仍以目前主流的IPv4协议为基础进行介绍。
IP协议的功能是把数据报在互联的网络上传送,通过将数据报在一个个IP协议模块间传送,直到目的模块。
网络中每个计算机和网关上都有IP协议模块。
数据报在一个个模块间通过路由处理网络地址传送到目的地址,因此搜寻网络地址对于IP协议十分重要的功能。
另外,因为各个网络上的数据报大小可能不同,所以数据报的分段也是IP协议的不可或缺的功能,不然对于一些网络带宽较窄的网络,大的数据报就无法正确传输了。
下面主要介绍我们初级学者所关心的现行方面问题。
(1)IP地址在计算机寻址中经常会遇到“名字”、“地址”和“路由”这三个术语,它们之间是有较大区别的。
名字是要找的,就像的人名一样;而地址是用来指出这个名字在什么地方,就像人的住址一样;路由是解决如何到达目的地址的问题,就像已经知道了某个人住在什么地方,现在要考虑走什么路线、采用什么交通工具到达目的地方最为简便。
这里所介绍的IP协议主要是解决地址的问题。
名字和地址进行解析的工作是由其上层协议--TCP协议完成。
IP协议模块将地址和本地网络地址加以映射(就像写信一样,IP协议只负责把收、发信人的地址写上,把信投进邮箱就可不管了),而将本地网络地址和路由进行映射则是低层协议(如路由协议)的任务,所以说IP协议是一个无连接的服务。
IP协议要寻找的“地址”是32位长(4个分段的16进制组成),由网络号(网络ID)和主机号(主机ID)两部分构成,按照IP协议规定因特网上的地址共有A、B、C、D、E五类.按照IP协议规定因特网上的地址共有A、B、C、D、E五类·A类IP地址:用前面8位来标识网络号,其中规定最前面一位为“0”,24位标识主机地址,即A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也即网络号)可以是“ ̄”之间任一数字,转换为十进制后即为1~128之间。
主机号没有做硬性规定,所以它的IP地址范围为“1.0.0.0-128.255.255.255”。
A类地址是为大型政府网络而提供,因为A地址中有10.0.0.0-10.255.255.254和127.0.0.0-127.255.255.254这两段地址有专门用途,所以全世界总共只有126个可能的A类网络。
每个A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台计算机,这类地址数是最少的,但这类网络所允许连接的计算机是最多的。
·B类IP地址:用前面16位来标识网络号,其中最前面两位规定为“10”,16位标识主机号,也就是说B类地址的第一段“ ̄”,转换成十进制后即为128~191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地址,它的地址范围为“128.0.0.0-191.255.255.255”。
B类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全世界大约有个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台计算机。
这类IP地址通常为中等规模的网络提供。
其中172.16.0.0-172.31.255.254地址段有专门用途。
·C类IP地址:用前面24位来标识网络号,其中最前面三位规定为“110”,8位标识主机号。
这样C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为“ ̄”之间,转换成十进制后即为192~223。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最后一段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号,它的地址范围为“192.0.0.0-223.255.255.255”。
C类地址适用于校园网等小型网络,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54台计算机。
这类地址是所有的地址类型中地址数最多的,但这类网络所允许连接的计算机是最少的。
这类IP地址可分配给任何有需要的人。
其中192.168.0.0-192.168.255.255为企业局域网专用地址段。
·D类地址:它用于多重广播组,一个多重广播组可能包括1台或更多主机,或根本没有。
D类地址的最高位为1110,第一段八位体为“ ̄”,转换成十进制即为224 ̄239,剩余的位设计客户机参加的特定组,它的地址范围为“224.0.1.1-239.255.255.255”。
在多重广播操作中没有网络或主机位,数据包将传送到网络中选定的主机子集中,只有注册了多重广播地址的主机才能接收到数据包。
Microsoft支持D类地址,用于应用程序将多重广播数据发送到网络间的主机上,包括WINS和Microsoft NetShow。
·E类地址:这是一个通常不用的实验性地址,保留作为以后使用。
E类地址的最高位为,第一段八位体为“ ̄”,转换成十进制即为240 ̄247。
IPv4协议中对首段位为248 ̄254 的地址段暂无规定。
其实还有一类IP地址,就是以“127”开头的IP地址,这类IP地址也是属于保留使用的,这类地址属于环路测试类IP地址。
这类IP地址不能作为计算机的IP地址用,也就不能在网络上使用这样的IP地址来标识计算机的位置,更不能通过在浏览器或者其他搜索位置输入这样的IP地址,来搜索想要查找的计算机,因为它只能在本地计算机上用于测试使用。
其实还有一类IP地址,就是以“127”开头的IP地址,这类IP地址也是属于保留使用的,这类地址属于环路测试类IP地址。
这类IP地址不能作为计算机的IP地址用,也就不能在网络上使用这样的IP地址来标识计算机的位置,更不能通过在浏览器或者其他搜索位置输入这样的IP地址,来搜索想要查找的计算机,因为它只能在本地计算机上用于测试使用。
其实还有一类IP地址,就是以“127”开头的IP地址,这类IP地址也是属于保留使用的,这类地址属于环路测试类IP地址。
这类IP地址不能作为计算机的IP地址用,也就不能在网络上使用这样的IP地址来标识计算机的位置,更不能通过在浏览器或者其他搜索位置输入这样的IP地址,来搜索想要查找的计算机,因为它只能在本地计算机上用于测试使用。
(2) 子网掩码和域名以上介绍的是网络IP地址,但随着网络的发展,IPv4标准中的IP地址远不够用,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于是又在IP地址加上子网掩码来进一步识别。
在TCP/IP协议中规定,A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格式为“255.0.0.0”形式,后面的“0”可以为“0 ̄254”之间任一数字。
B类网络的子网掩码格式为“255.255.0.0”,C类网络的子网掩码为格式为“255.255.255.0”,同样其中的“0”可以是“0 ̄254”之间任一数字。
如果没有子网,可以为“0”,也可以不配置,如果有子网则一定要配置。
前面介绍的IP地址都是以数字形式表示计算机的地址,这种IP地址人们记忆起来是非常困难的。
对非计算机和网络的专业人士来说,记住这种地址是很不现实的。
因此,Internet还采用域名地址来表示每台计算机。
通过为每台计算机建立IP地址与域名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用户可以在网上避开难以记忆的IP地址,而用域名地址来唯一标记网上的计算机。
域名地址与IP地址的关系类似于一个人的姓名与身份证号码之间的关系。
要把计算机连入Internet,必须获得网上唯一的IP地址与对应的域名地址。
域名地址由域名系统(DNS)管理。
每个连到Internet的网络中都有至少一个DNS服务器,其中存有该网络中所有计算机的域名和对应的IP地址,通过与其他网络的DNS服务器相连就可以找到其他站点。
这也是在TCP/IP协议属性中要进行DNS配置的原因。
域名地址也是分段表示的,每段分别授权给不同的机构管理,各段之间用圆点(.)分隔。
与IP地址相反,各段自左至右级别是越来越高。
关于网络的基础知识
网络基础知识 一.网络的定义及特点 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资源。
一般来说,计算机网络可以提供以下一些主要功能: * 资源共享 网络的出现使资源共享变得很简单,交流的双方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传递信息。
* 信息传输与集中处理 数据是通过网络传递到服务器中,由服务器集中处理后再回送到终端。
* 负载均衡与分布处理 负载均衡同样是网络的一大特长。
举个典型的例子:一个大型ICP(Internet内容提供商)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他的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放置了相同内容的WWW服务器;通过一定技巧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同时用户也省了不少冤枉路。
* 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的一大发展趋势是多维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包括来自政治、经济、等各方面资源,甚至同时还提供多媒体信息,如图象、语音、动画等。
在多维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网络应用的新形式不断涌现,如: ① 电子邮件——这应该是大家都得心应手的网络交流方式之一。
发邮件时收件人不一定要在网上,但他只要在以后任意时候打开邮箱,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来信。
② 网上交易——就是通过网络做生意。
其中有一些是要通过网络直接结算,这就要求网络的安全性要比较高。
③ 视频点播——这是一项新兴的娱乐或学习项目,在智能小区、酒店或学校应用较多。
它的形式跟电视选台有些相似,不同的是节目内容是通过网络传递的。
④ 联机会议——也称视频会议,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开会。
它与视频点播的不同在于所有参与者都需主动向外发送图像,为实现数据、图像、声音实时同传,它对网络的处理速度提出了最高的要求。
以上对网络的功能只是略举一二,我们将在以后的篇幅中用更详尽的案例去充实大家对网络的理解。
网络的分类及组成 网络依据什么划分,又是如何组成的呢?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有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分类依据。
网络按交换技术可分为:线路交换网、分组交换网;按传输技术可分为:广播网、非广播多路访问网、点到点网;按拓朴结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全网状和部分网状网络;按传输介质又可分为同轴电缆、双纽线、光纤或卫星等所连成的网络。
这里我们主要讲述的是根据网络分布规模来划分的网络: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和网间网。
1.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所形成的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局限在房间、大楼或园区内。
局域网的特点是:距离短、延迟小、数据速率高、传输可靠。
目前常见的局域网类型包括: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 (Token Ring)、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异步传输模式(ATM)等,它们在拓朴结构、传输介质、传输速率、数据格式等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当属以太网—— 一种总线结构的LAN,是目前发展最迅速、也最经济的局域网。
局域网的常用设备有: * 网卡(NIC) 插在计算机主板插槽中,负责将用户要传递的数据转换为网络上其它设备能够识别的格式,通过网络介质传输。
它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带宽、总线方式、电气接口方式等。
* 集线器(Hub) 是单一总线共享式设备,提供很多网络接口,负责将网络中多个计算机连在一起。
所谓共享是指集线器所有端口共用一条数据总线,因此平均每用户(端口)传递的数据量、速率等受活动用户(端口)总数量的限制。
它的主要性能参数有总带宽、端口数、智能程度(是否支持网络管理)、扩展性(可否级联和堆叠)等。
* 交换机(Switch) 也称交换式集线器。
它同样具备许多接口,提供多个网络节点互连。
但它的性能却较共享集线器大为提高:相当于拥有多条总线,使各端口设备能独立地作数据传递而不受其它设备影响,表现在用户面前即是各端口有独立、固定的带宽。
此外,交换机还具备集线器欠缺的功能,如数据过滤、网络分段、广播控制等。
* 线缆 局域网的距离扩展需要通过线缆来实现,不同的局域网有不同连接线缆,如光纤、双绞线、同轴电缆等。
2. 城域网- 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MAN的覆盖范围限于一个城市,目前对于市域网少有针对性的技术,一般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来实现。
3.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WAN连接地理范围较大,常常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洲。
其目的是为了让分布较远的各局域网互连,所以它的结构又分为末端系统(两端的用户集合)和通信系统(中间链路)两部分。
通信系统是广域网的关键,它主要有以下几种: * 公共电话网 即PSTN(Public Swithed Telephone Network),速度9600bps~28.8kbps,经压缩后最高可达115.2kbps,传输介质是普通电话线。
它的特点是费用低,易于建立,且分布广泛。
* 综合业务数字网 即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也是一种拨号连接方式。
低速接口为128kbps(高速可达2M),它使用ISDN线路或通过电信局在普通电话线上加装ISDN业务。
ISDN为数字传输方式,具有连接迅速、传输可靠等特点,并支持对方号码识别。
ISDN话费较普通电话略高,但它的双通道使其能同时支持两路独立的应用,是一项对个人或小型办公室较适合的网络接入方式。
* 专线 即Leased Line,在中国称为DDN,是一种点到点的连接方式,速度一般选择64kbps~2.048Mbps。
专线的好处是数据传递有较好的保障,带宽恒定;但价格昂贵,而且点到点的结构不够灵活。
* X.25网 是一种出现较早且依然应用广泛的广域网方式,速度为9600bps~64kbps;有 冗余纠错功能,可 靠性高,但由此带来的副效应是速度慢,延迟大; * 帧中继 即Frame Relay,是在X.25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新技术,速度一般选择为64kbps~2.048Mbps。
帧中继的特点是灵活、弹性:可实现一点对 多点的连接,并且在数据量大时可超越约定速率传送数据,是一种较好的商业用户连接选择。
*异步传输模式 即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是一种信元交换网络,最大特点的速率高、延迟小、传输质量有保障。
ATM大多采用光纤作为连接介质,速率可高达上千兆(109bps),但成本也很高。
广域网与局域网的区别在于:线路通常需要付费。
多数企业不可能自己架设线路,而需要租用已有链路,故广域网的大部分花费用在了这里。
人们常常考虑如何优化使用带宽,将“好刀用在刀刃上”。
广域网常用设备有: * 路由器(Router) 广域网通信过程根据地址来寻找到达目的地的路径,这个过程在广域网中称为路由(Routing)。
路由器负责在各段广域网和局域网间根据地址建立路由,将数据送到最终目的地。
* 调制解调器(Modem) 作为末端系统和通信系统之间信号转换的设备,是广域网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分为同步和异步两种,分别用来与路由器的同步和异步串口相连接,同步可用于专线、帧中继、X.25等,异步用于PSTN的连接。
4. 网间网 即Internetwork,是一系列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组合,因此包含的技术也是现有的局域网和广域网技术的综合。
Internet便是一个当前最大也最为典型的网间网。
二.协议的定义及意义 如何定义网络协议,它有哪些意义? 协议是对网络中设备以何种方式交换信息的一系列规定的组合,它对信息交换的速率、传输代码、代码结构、传输控制步骤、出错控制等许多参数作出定义。
网络是一个相互联结的大群体,因此要想加入到这个群体中来,就不能随心所欲,任由兴之所发。
就好象一个国家或一个种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大家都必须通晓并凭借这种语言来对话一样,相互联结的网络中各个节点也需要拥有共同的“语言”,依据它所定义的规则来控制数据的传递,这种语言便是大家经常听说的 “协议”。
协议是对网络中设备以何种方式交换信息的一系列规定的组合,它对信息交换的速率、传输代码、代码结构、传输控制步骤、出错控制等许多参数作出定义。
对网络始入门者来说,纷繁复杂的协议常常让人头痛不已—这些协议各起什么作用?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有了A协议还需要补充B协议?这些问题搞不清楚,往往成为进一步学习的障碍。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这样理解:是先有了各种不同语言的民族,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才有了不同民族间交流的需求。
网络也是这样,最初人们在小范围内建立网络,只需要自己作一些简单的约定,保证这一有限范围内的用户遵守就可以了;到后来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才考虑到制定更严格的规章制度即协议;而为了实现多个不同网络的互联,又会增加不少新协议作为补充,或成长为统一的新标准。
数据在网络中由源传输到目的地,需要一系列的加工处理,为了便于理解,我们这里不妨打个比喻。
如果我们把数据比做巧克力:我们可以把加工巧克力的设备作为源,而把消费者的手作为目的来看看会有什么样的传输过程。
巧克力厂通常会为每块巧克力外边加上一层包装,然后还会将若干巧克力装入一个巧克力盒,再把几个巧克力盒一起装入一个外包装,运输公司还会把许多箱巧克力装入一个集装箱,到达消费者所在的城市后,又会由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打开不同的包装层。
不同层次的包装、解包装需要不同的规范和设备,计算机网络也同样有不同的封装、传输层面,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8 年提出“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著名的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七层模型,它将是我们后续篇幅中要介绍的内容,这里先不展开论述。
网络的协议就是用作这些不同的网络层的行为规范的。
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协议族,每一协议族都在网络的各层对应有相应的协议,其中作为Internet规范的是ICP/IP协议族,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TCP/IP协议的定义以及层次、功能 什么是TCP/IP协议,划为几层,各有什么功能? TCP/IP协议族包含了很多功能各异的子协议。
为此我们也利用上文所述的分层的方式来剖析它的结构。
TCP/IP层次模型共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TCP/IP网络协议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间网协议)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协议,它的流行与Internet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TCP/IP最初是为互联网的原型ARPANET所设计的,目的是提供一整套方便实用、能应用于多种网络上的协议,事实证明TCP/IP做到了这一点,它使网络互联变得容易起来,并且使越来越多的网络加入其中,成为Internet的事实标准。
* 应用层—应用层是所有用户所面向的应用程序的统称。
I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面有着很多协议来支持不同的应用,许多大家所熟悉的基于Internet的应用的实现就离不开这些协议。
如我们进行万维网(WWW)访问用到了HTTP协议、文件传输用FTP协议、电子邮件发送用SMTP、域名的解析用DNS协议、 远程登录用Telnet协议等等,都是属于TCP/IP应用层的;就用户而言,看到的是由一个个软件所构筑的大多为图形化的操作界面,而实际后台运行的便是上述协议。
* 传输层—这一层的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应用程序间的通信,TCP/IP协议族在这一层的协议有TCP和UDP。
* 网络层—是TCP/IP协议族中非常关键的一层,主要定义了IP地址格式,从而能够使得不同应用类型的数据在Internet上通畅地传输,IP协议就是一个网络层协议。
*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软件的最低层,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之,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报,交给IP层。
1.TCP/UDP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
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
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
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
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
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主域名称系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IP协议的定义、IP地址的分类及特点 什么是IP协议,IP地址如何表示,分为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地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连的数据报协议,它与TC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一起构成了TCP/IP协议族的核心。
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 包括IP数据报规定互连网络范围内的IP地址格式。
Internet 上,为了实现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结点之间的通信,必须为每个结点(入网的计算机)分配一个地址,并且应当保证这个地址是全网唯一的,这便是IP地址。
目前的IP地址(IPv4:IP第4版本)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每8位二进制数为一个整数,中间由小数点间隔,如159.226.41.98,整个IP地址空间有4组8位二进制数,由表示主机所在的网络的地址(类似部队的编号)以及主机在该网络中的标识(如同士兵在该部队的编号)共同组成。
为了便于寻址和层次化的构造网络,IP地址被分为A、B、C、D、E五类,商业应用中只用到A、B、C三类。
* A类地址:A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第一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3组8位二进制数,A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0”。
不难算出,A类地址允许有126个网段,每个网络大约允许有1670万台主机,通常分配给拥有大量主机的网络(如主干网)。
* B类地址:B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两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的主机标识占两组8位二进制数,B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两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0”。
B类地址允许有个网段,每个网络允许有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多的网络(如区域网)。
* C类地址:C类地址的网络标识由前3组8位二进制数表示,网络中主机标识占1组8位二进制数,C类地址的特点是网络标识的前3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110”。
具有C类地址的网络允许有254台主机,适用于结点比较少的网络(如校园网)。
为了便于记忆,通常习惯采用4个十进制数来表示一个IP地址,十进制数之间采用句点“.”予以分隔。
这种IP地址的表示方法也被称为点分十进制法。
如以这种方式表示,A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0.0.1-127.255.255.254;B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28.1.0.1-191.255.255.254;C类网络的IP地址范围为:192.0.1.1-223.255.255.254。
由于网络地址紧张、主机地址相对过剩,采取子网掩码的方式来指定网段号。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
正因为如此 ,它能广泛地支持由低两层协议构成的物理网络结构。
目前已使用TCP/IP连接成洲际网、全国网与跨地区网。
三.网络发展简史 是什么促进了网络的发展? 纵观近几十年信息时代的风云变换,人们可以了解网络的发展是与计算机、尤其是个人电脑(PC)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5年,标志着人类自学会使用工具的漫长岁月中,终于拥有了可以替代人类脑力劳动的“工具”;到六、七十年代,进而衍生出计算机互连系统—严格说来还算不上真正的网络—它是IBM和Digital的中央处理系统,网络主体是一台或多台大型主机,被隔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机房(那时人们通常称这种机房为“玻璃屋”),然后由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小心维护;大多数网络用户面对的是一台台非智能化的终端,所有对终端的操作都将通过低速链路传递到主机去进行处理,网络的效率主要由链路的速率和主机的性能决定。
这样的网络不是面向大众的,仅局限于一些专业领域,如:金融行业、研究机构等。
对大多数人而言,网络是陌生的、神秘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直到八十年代PC的出现,才给网络吹来一股清新之风—相对终端而言,PC具备自己的处理引擎(CPU)和文件存贮区域(硬盘),能够装载多种应用程序,独立地完成许多工作,从而将强大的计算能力交到个人手里;相对大型主机而言,这种轻便的机器内部结构大大简化,其价格远低于大型机,并且随着批量生产和技术的迅速成熟还在不断下降,使越来越多的用户能享受到这种智能设备带来的迅速、方便、功能强大的服务。
因此可以说PC的出现首先是满足了个人用户信息处理的需要。
但与个人信息处理紧密相联的便是信息的交换,于是联网的需求应运而生—人们购买网络设备和连线,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搭建起局域网,实现本地通讯;为了扩展网络距离,又向提供服务的电话公司租用电话线或其它线路,在城市的各个角落甚至城市之间建立起广域网;再进一步发展下去,又出现了一类专门的服务行业,可以通过主干连接将原本隔离的多个网络互联起来,构成跨越国度的网际网。
在这一过程中,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蓬勃兴起毫无疑问地成为网络技术成长的催化剂。
Internet发展简史 Internet是如何演变的? Internet的应用范围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运营性质也由科研、教育为主逐渐转向商业化。
在科学研究中,经常碰到“种瓜得豆”的事情,Internet的出现也正是如此:它的原型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为军事实验用而建立的网络,名为ARPANET,初期只有四台主机,其设计目标是当网络中的一部分因战争原因遭到破 坏时,其余部分仍能正常运行;80年代初期ARP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用于异构网络的 TCP/IP协议并投入使用;1986年在美国国会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支持下,用高速通信线路把 分布在各地的一些超级计算机连接起来,以NFSNET接替ARPANET;进而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Internet。
其应用范围也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机构,进而迅速覆盖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运营性质也由科研、教育为主逐渐转向商业化。
90年代初,中国作为第71个国家级网加入Internet,目前,Internet已经在我国开放,通过中国公用互连网络(CHINANET)或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都可与Internet联通。
只要有一台微机,一部调制解调器和一部国内直拨电话就能够很方便地享受到Internet的资源;这是Internet逐步爬入普通人家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友好的用户界面、丰富的信息资源、贴近生活的人情化感受使非专业的家庭用户既做到应用自如,又能大饱眼福,甚至利用它为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锦上添花,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可成就天下事,潇洒作当代人。
网络的神奇作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加入其中,正因如此,网络的承受能力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从硬件上、软件上、所用标准上......,各项技术都需要适时应势,对应发展,这正是网络迅速走向进步的催化剂。
到了今天,Internet能够负担如此众多用户的参与,说明我们的网络技术已经成长到了相当成熟的地步,用户自己也能耳闻目睹不断涌现的新名词、新概念。
但这还不是终结,仅仅是历史长河的一段新纪元的开始而已。
Internet的应用集锦 Internet可为我们做哪些事? Internet如此美妙,初入门者不免好奇:它究竟可以为我们做哪些事?总的说来,Internet是一套通过网络来完成有用的通讯任务的应用程序,下面的篇幅将从应用入手,展示Internet的几项最广为流行的功能,它包括:电子邮件、WWW、文件传输、远程登 录、新闻组、信息查询等。
1.电子邮件(Email) 有了通达全球的Internet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利用它来提供个人之间的通信,而且这种通信应能兼具电话的速度和邮政的可靠性等优点。
这种思路生根发芽成长起来,最终得到的果实便是Email。
通过它,每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私有信箱,用以储存已收到但还未来得及阅读的信件,Email地址包括用户名加上主机名,并在中间用@符号隔开,如 。
从最初的两人之间的通信,如今的电子邮件软件能够实现更为复杂、多样的服务,包括:一对多的发信,信件的转发和回复,在信件中包含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等;甚至可以做到只要有你的邮件到达,挂在你身上的BP机就嘀嘀作响发出提示;人们还可以象订购报刊杂志一样在网上订购所需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定期送到自己面前。
2.WWW World Wide Web(通常被称为WWW)在中文里常被译作“万维网”,除发音相近外,也体现了其变化万千的内涵。
用户借助于一个浏览器软件,在地址栏里输入所要查看的页面地址(或域名),就可以连接到该地址所指向的WWW服务器,从中查找所需的图文信息。
WWW访问的感觉有些象逛大商场,既可以漫无边际地徜徉,也可以奔着一个目标前进;但不论如何,当用户最终获得想要的内容时,也许已经跨越了千山万水,故有时我们也称之为“Web冲浪”。
WWW服务器所存贮的页面内容是用HTML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书写的,它通过HTTP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ing Protocol)传送到用户处。
3.文件传输(FTP) 尽管电子邮件也能传送文件,但它一般用于短信息传递。
Internet提供了称作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文件传输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发送或接收非常大的数据文件:当用户发出FTP命令,连接到FTP服务器后,可以输入命令显示服务器存贮的文件目录,或从某个目录拷贝文件,通过网络传递到自己的计算机中。
FTP服务器提供了一种验证用户权限的方法(用到用户名、密码),限制非授权用户的访问。
不过,很多系统管理员为了扩大影响,打开了匿名ftp服务设置——匿名ftp允许没有注册名或口令的用户在机器上存取指定的文件,它用到的特殊用户名为“anonymous”。
4.远程登录(Remote Login) 远程登录允许用户从一台机器连接到远程的另一台机器上,并建立一个交互的登录连接。
登录后,用户的每次击键都传递到远程主机,由远程主机处理后将字符回送到本地的机器中, 看起来仿佛用户直接在对这台远程主机操作一样。
远程登录通常也要有效的登录帐号来接受对方主机的认证。
常用的登录程序有TELNET、RLOGIN等。
5.Usenet新闻组 Usenet新闻是Internet上的讨论小组或公告牌系统(BBS)。
Usenet在一套名为新闻组的标题下组织讨论,用户可以阅读别人发送的新闻或发表自己的文章。
新闻组包括数十大类、数千组新闻,平均每一组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条新闻公布出来。
新闻组的介入方式也非常随便,你可以在上面高谈阔论、问问题,或者只看别人的谈论。
上面所列举的仅是Internet文化长廊中的主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
Internet永远是在不断发展、推陈出新的,这将是我们下一篇的内容——Internet的发展趋势。
四发展面临的问题 Internet的发展正面临哪些困境? 在上篇中我们讲述了Internet的发展简史和它的方方面面的应用。
正是由于Internet的丰富多彩,才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对用户而言,Internet正一步步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而对Internet而言,用户的积极参与使得这一全球通行的网络迅速膨胀起来,用户对它的需求也不断升级,使Internet的耐受力面临带宽的短缺、IP地址资源匮乏等严峻考验。
1.带宽的短缺 据1995年年中的估计, 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万多个网络同Internet联结, 入网计算机约450万台, 直接使用Internet的用户达4000万人。
而到今天,Internet已经开通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几乎每隔三十分钟就有一个新的网络连入,主机数量每年翻两番,用户数量每月增长百分之十,预计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 Internet将连接近亿台计算机, 达到以十亿计的用户。
而对更远的将来,人们很难精确估计。
不管怎么说,这些数字已足以说明Internet的危机所在:就好象一根悬挂了很多重物的钢丝绳,重量增加了,绳子就有断裂的危险;而用户在Internet上的游历实际上要走过很多根这样的“钢丝绳”,用户越多,绳子的负载越重,其中任一根不结实,都会成为瓶颈,导致网络访问的失败。
因此,“钢丝绳”的加固—带宽容量的增加势在必行,从Internet主干到分支,直至最终用户的接入,都出现了许多成熟的或正在发展的链路技术来实现这项需求,我们将在后文着重介绍其中用户最为关心的几种接入技术。
2. IP地址资源的匮乏 我们曾介绍了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这里所指的都是现行的IPv4—它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因此总地址容量为232,也即有数亿个左右。
而按照TCP/IP协议(同很多其它协议一样)的规定,相互联接的网络中每一个节点都必须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址来作为标识,那么很显然,相对前文日益增长的用户数,现有IP地址资源已不堪重负,很快将被用光—有预测表明,以目前Internet发展速度计算,所有IPv4地址将在2005~2010年间分配完毕。
解决IP地址缺乏的办法之一是想办法延缓资源耗尽
网络安全协议有哪些
问题一:网络安全协议包括什么SSL、TLS、IPSec、Telnet、SSH、SET 等 问题二:网络安全协议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等。
其特征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增强方案,以保证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为目标。
商务交易安全则紧紧围绕传统商务在互联网络上应用时产生的各种安全问题,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上,如何保障电子商务过程的顺利进行。
即实现电子商务的保密性、完整性、可鉴别性、不可伪造性和不可抵赖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商务交易安全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没有计算机网络安全作为基础,商务交易安全就犹如空中楼阁,无从谈起。
没有商务交易安全保障,即使计算机网络本身再安全,仍然无法达到电子商务所特有的安全要求。
未进行操作系统相关安全配置不论采用什么操作系统,在缺省安装的条件下都会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只有专门针对操作系统安全性进行相关的和严格的安全配置,才能达到一定的安全程度。
千万不要以为操作系统缺省安装后,再配上很强的密码系统就算作安全了。
网络软件的漏洞和“后门” 是进行网络攻击的首选目标。
未进行CGI程序代码审计如果是通用的CGI问题,防范起来还稍微容易一些,但是对于网站或软件供应商专门开发的一些CGI程序,很多存在严重的CGI问题,对于电子商务站点来说,会出现恶意攻击者冒用他人账号进行网上购物等严重后果。
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攻击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对网站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DoS或DDoS对网站的威胁越来越大。
以网络瘫痪为目标的袭击效果比任何传统的恐怖主义和战争方式都来得更强烈,破坏性更大,造成危害的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而袭击者本身的风险却非常小,甚至可以在袭击开始前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使对方没有实行报复打击的可能。
2014年2月美国“雅虎”、“亚马逊”受攻击事件就证明了这一点。
安全产品使用不当虽然不少网站采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设备,但由于安全产品本身的问题或使用问题,这些产品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很多安全厂商的产品对配置人员的技术背景要求很高,超出对普通网管人员的技术要求,就算是厂家在最初给用户做了正确的安装、配置,但一旦系统改动,需要改动相关安全产品的设置时,很容易产生许多安全问题。
缺少严格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最重要的还是要思想上高度重视,网站或局域网内部的安全需要用完备的安全制度来保障。
建立和实施严密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制度与策略是真正实现网络安全的基础。
一个全方位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包含网络的物理安全、访问控制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信息加密、安全传输和管理安全等。
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主机安全技术、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密码技术、防火墙技术、安全审计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系统漏洞检测技术、黑客跟踪技术,在攻击者和受保护的资源间建立多道严密的安全防线,极大地增加了恶意攻击的难度,并增加了审核信息的数量,利用这些审核信息可以跟踪入侵者。
在实施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时:首先要加强主机本身的安全,做好安全配置,及时安装安全补丁程序,减少漏洞;其次要用各种系统漏洞检测软件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扫描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加以修补;从路由器到用户各级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措施,安装防火墙,加强授权管理和认证;利用RAID5等数据存储技术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措施;对敏感的设备和数据要建立必要的物理或逻辑隔离措施;对在公共网络上传输的敏感信息要进行强度的数据加密;安装防病毒软件,加强内部网的整体防病毒措施;建立详细的安全审计日志,以便检测并跟踪入侵攻击等。
网络安全技术是伴随着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但直到80年代末才引起关注,......>> 问题三:网络安全中,tcp/ip协议的缺陷是哪些由于自身的缺陷、网络的开放性以及黑客的攻击是造成互联网络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TCP/IP作为Internet使用的标准协议集,是黑客实施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
TCP-/IP协议组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网络互连协议。
但TCP/IP协议组本身存在着一些安全性问题。
TCP/IP协议是建立在可信的环境之下,首先考虑网络互连缺乏对安全方面的考虑;这种基于地址的协议本身就会泄露口令,而且经常会运行一些无关的程序,这些都是网络本身的缺陷。
互连网技术屏蔽了底层网络硬件细节,使得异种网络之间可以互相通信。
这就给“黑客”们攻击网络以可乘之机。
由于大量重要的应用程序都以TCP作为它们的传输层协议,因此TCP的安全性问题会给网络带来严重的后果。
网络的开放性,TCP/IP协议完全公开,远程访问使许多攻击者无须到现场就能够得手,连接的主机基于互相信任的原则等等性质使网络更加不安全。
问题四:简述常用的网络安全通信协议有哪些多了 网络层:icmp arp等 传输层:udp tcp rstp sctp 等 应用层:gtp,,snmp,ftp,telnet, *** tp,ntp等 问题五:网络安全协议的介绍网络安全协议是营造网络安全环境的基础,是构建安全网络的关键技术。
设计并保证网络安全协议的安全性和正确性能够从基础上保证网络安全,避免因网络安全等级不够而导致网络数据信息丢失或文件损坏等信息泄露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中,人们对计算机通信的安全协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提高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问题六:什么是网络安全?常用的网络安全软件有哪些网络从外到内: 从光纤---->电脑客户端 设备依次有: 路由器(可做端口屏蔽,带宽管理qos,防洪水flood攻击等)-------防火墙(有普通防火墙和UTM等,可以做网络三层端口管理、IPS(入侵检测)、IDP(入侵检测防御)、安全审计认证、防病毒、防废品和病毒邮件、流量监控(QOS)等)--------行为管理器(可做UTM的所有功能、还有一些完全审计,网络记录等等功能,这个比较强大)--------核心交换机(可以划分vlan、屏蔽广播、以及基本的acl列表) 安全的网络连接方式:现在流行的有 MPLS VPN ,SDH专线、VPN等,其中VPN常见的包括(SSL VPN \ipsec VPN\ PPTP VPN等) 问题七:网络安全软件有哪些很多,看你什么方面。
之前的回答里面都是杀毒软件,相信一定无法满足您的回答。
您需要的比如D-D-O-S软件有Hoic,Loic和Xoic,当然还有效率较低级的国人开发的软件。
漏洞测试软件比如Goolag Scanner 当然,线上工具也很多,比如Shodan可以寻找到网络上的任何一个存在的东西,包括摄像头啊,网站的后台服务器啊,之类的,注册的话提供详细物理位置。
OFCORS也有专门用来攻击的Anonymous OS和魔方渗透系统之类的。
就看你想干嘛了。
至于为什么圆角符号,这个,如果不用你就看不到了。
问题八:网络安全传输协议都有那些?具体意义是什么?网络协议即网络中(包括互联网)传递、管理信息的一些规范。
如同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一样,计算机之间的相互通信需要共同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些规则就称为网络协议。
一台计算机只有在遵守网络协议的前提下,才能在网络上与其他计算机进行正常的通信。
网络协议通常被分为几个层次,每层完成自己单独的功能。
通信双方只有在共同的层次间才能相互联系。
常见的协议有: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等。
在局域网中用得的比较多的是IPX/SPX.。
用户如果访问Internet,则必须在网络协议中添加TCP/IP协议。
TCP/IP是“tran *** 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协议, 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
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
在数据传送中,可以形象地理解为有两个信封,TCP和IP就像是信封,要传递的信息被划分成若干段,每一段塞入一个TCP信封,并在该信封面上记录有分段号的信息,再将TCP信封塞入IP大信封,发送上网。
在接受端,一个TCP软件包收集信封,抽出数据,按发送前的顺序还原,并加以校验,若发现差错,TCP将会要求重发。
因此,TCP/IP在INTERNET中几乎可以无差错地传送数据。
对普通用户来说,并不需要了解网络协议的整个结构,仅需了解IP的地址格式,即可与世界各地进行网络通信。
IPX/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Network System(XNS)协议,而SPX是基于施乐的XEROX’S SPP(Sequenced Packet Protocol:顺序包协议)协议,它们都是由novell公司开发出来应用于局域网的一种高速协议。
它和TCP/IP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它不使用ip地址,而是使用网卡的物理地址即(MAC)地址。
在实际使用中,它基本不需要什么设置,装上就可以使用了。
由于其在网络普及初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很多厂商的支持,包括microsoft等,到现在很多软件和硬件也均支持这种协议。
NetBEUI即NetBios Enhanced User Interface ,或NetBios增强用户接口。
它是NetBIOS协议的增强版本,曾被许多操作系统采用,例如Windows for Workgroup、Win 9x系列、Windows NT等。
NETBEUI协议在许多情形下很有用,是WINDOWS98之前的操作系统的缺省协议。
总之NetBEUI协议是一种短小精悍、通信效率高的广播型协议,安装后不需要进行设置,特别适合于在“网络邻居”传送数据。
所以建议除了TCP/IP协议之外,局域网的计算机最好也安上NetBEUI协议。
另外还有一点要注意,如果一台只装了TCP/IP协议的WINDOWS98机器要想加入到WINNT域,也必须安装NetBEUI协议。
WAPI是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的英文缩写。
它像红外线、蓝牙、GPRS、CDMA1X等协议一样,是无线传输协议的一种,只不过跟它们不同的是它是无线局域网(WLAN)中的一种传输协议而已......>> 问题九:网络传输协议有哪些TCP/IP,互联网传输协议。
以下为各种网络传输协议列表(后面数字表示应用层协议默认服务端口): A ARP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B BGP (边缘网关协议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蓝牙(Blue Tooth) BOOTP (Bootstrap Protocol) D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NS(域名服务 Domain Name Service) DVMRP (Distance-Vector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E EGP (Exterior Gateway Protocol) F FTP (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ol) 21 H 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 HELLO(routing protocol)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80 HTTPS 安全超级文本传输协议 I ICMP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DRP (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 IEEE 802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GP (内部网关协议 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 ) IMAP IP (互联网协议 Internet Protocol) IPX 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Protocol) L LCP (链路控制协议 Link Control Protocol) LLC (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Logical Link Control) M MLD (多播监听发现协议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N NCP (网络控制协议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NNTP (网络新闻传输协议 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 119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P PPP (点对点协议 Point-to-Point Protocol) POP (邮局协议 Post Office Protocol) 110 R RARP (逆向地址解析协议 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RIP (路由信息协议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S SLIP (串行链路连接协议Serial Link Internet Protocol) 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imple Mail Transport Protocol) 25 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 Stream Control Tran *** ission Protocol) T TCP (传输控制协议 Tran *** 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Telnet (远程终端协议 remote terminal protocol) 23......>> 问题十:网络安全管理包括什么内容?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体系的东西,内容很多 网络安全管理大体上分为管理策略和具体的管理内容,管理内容又包括边界安全管理,内网安全管理等,这里给你一个参考的内容,金牌网管员之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你可以了解下: ean-info/2009/0908/100 同时具体的内容涉及: 一、信息安全重点基础知识 1、企业内部信息保护 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 信息安全三元组,标识、认证、责任、授权和隐私的概念,人员角色 安全控制的主要目标: 安全威胁和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信息系统的风险管理 2、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途径 偶然损失 不适当的活动 非法的计算机操作 黑客攻击: 黑客简史、黑客攻击分类、黑客攻击的一般过程、常见黑客攻击手段 3、避免内部信息泄露的方法 结构性安全(PDR模型) 风险评估: 资产评估、风险分析、选择安全措施、审计系统 安全意识的培养 二、使用现有安全设备构建安全网络 1、内网安全管理 内网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内网安全管理实现的主要功能: 软硬件资产管理、行为管理、网络访问管理、安全漏洞管理、补丁管理、对各类违规行为的审计 2、常见安全技术与设备 防病毒: 防病毒系统的主要技订、防病毒系统的部署、防病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防火墙: 防火墙技术介绍、防火墙的典型应用、防火墙的技术指标、防火墙发展趋势 VPN技术和密码学: 密码学简介、常见加密技术简介、VPN的概念、VPN的分类、常见VPN技术、构建VPN系统 IPS和IDS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入侵检测系统分类及特点、IDS结构和关键技术、IDS应用指南、IDS发展趋势、入侵防御系统的概念、IPS的应用 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概述、漏洞扫描的应用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模型、标识和认证、口令、生物学测定、认证协议、访问控制方法 存储和备份: 数据存储和备份技术、数据备份计划、灾难恢复计划 3、安全设备的功能和适用范围 各类安全设备的不足 构建全面的防御体系 三、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维护 1、安全策略的实现 安全策略包含的内容 制定安全策略 人员管理 2、物理安全 物理安全的重要性 对物理安全的威胁 对物理安全的控制 3、安全信息系统的维护 安全管理维护 监控内外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