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了解 19fff.com:优质娱乐内容的宝库

19fff.com

19fff.com 是一个汇集了丰富且高质量的娱乐内容的网站。它为用户提供了各种类型的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音乐和游戏等内容,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娱乐需求。

海量内容,精彩无限

  • 电影:提供最新上映的院线电影、热门的经典电影、各种类型的影视剧。
  • 电视剧:囊括了海内外的热门电视剧,包括国内热播剧、日韩剧、欧美剧。
  • 综艺:汇集了国内外热门的综艺节目,涵盖了真人秀、脱口秀、音乐竞演等类型。
  • 动漫:提供海量的动漫资源,包括日漫、国漫、美漫等不同类型。
  • 音乐:收录了国内外流行的音乐,包括各种风格的歌曲、专辑和MV。
  • 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包括单机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等。

高清画质,极致体验

19fff.com 采用高清画质进行资源输出,为用户带来了极致的视听享受。用户可以感受到清晰的画质、细腻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般地观看影视剧、综艺和动漫。

便捷搜索,精准定位

19fff.com 提供了便捷的搜索功能,用户可以轻松地通过关键词、类型、年份等条件对内容进行搜索。精准的搜索结果帮助用户快速定位感兴趣的内容,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免费观看,无广告打扰

19fff.com 允许用户免费观看所有内容,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同时,网站上没有广告打扰,为用户提供了舒适的观看体验。用户可以尽情地享受娱乐内容,而不必担心受到广告的干扰。

汇聚资源,共享娱乐

19fff.com 汇聚了来自互联网上的优质娱乐资源,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通过共享娱乐内容,19fff.com 促进了娱乐资源的流传,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娱乐内容。

结语

19fff.com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质娱乐内容网站。它提供了海量的内容、高清的画质、便捷的搜索、免费的观看和无广告的体验。对于喜欢娱乐内容的用户来说,19fff.com 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好去处。在 19fff.com,您可以尽情地享受娱乐带来的快乐,体验极致的视听盛宴。


想了解韩国组合“高耀太”是怎样一个组合,解散了吗??

耀太:韩国至今为止最成功的混声组合。

韩国国民和乐界公认的“迪士高王”,被称为韩国舞曲至尊,成名曲制造机器。

他们的专辑总是以舞曲风格为主,加上火热的舞蹈和酷眩的RAP,以及申智那独特高亢的声线.塑造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高耀太.耳目一新的电子舞曲风格让其作品响彻着每个韩国迪厅。

高耀太1998年末出道.其名字取自于高大发光的太阳之意.成员一直是一女二男.最初的成员由来自于美国印地安娜州的男主唱车晟敏,来自于美国马里兰州的Rapper金丘和还在韩国读高中的女声主唱申智组成. 在那个以Hip-Hop组合风行的年代,以强烈电子舞曲风格的出道的高耀太给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女主唱申智的声线明亮高亢,配上风格清新的欢快舞曲,让很多人过耳不忘.第一张专辑的主打<<纯情>>在各大电视台榜单上连续三周勇夺韩国流行歌曲排行榜第一.并在10天内卖出3万张实数不易.为其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首歌在10年之后依然是韩国商业舞曲经典中的经典.1999年年末高耀太趁热打铁推出的2辑<<KOYOTAE2nd>>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前后两张专辑相继成功.不但奠定了高耀太在韩国混声组合界一支独秀的地位.也拉开了高耀太式舞曲主掌Club音乐的序幕. 2辑后男主唱车晟敏因个人学业问题放弃了歌手职业.在为3辑录完音后便返回美国.为了继续维持组合的存在,高耀太所属公司开始物色替代车晟敏的成员.从而发现了为女歌手严正花伴舞出身的金钟民.金钟民虽然并不是歌手出身.但Fan cafe人数已经超过5万.3辑发行前公司力排众议让金钟民成为高耀太组合成员.由于歌迷对组合换员不能接受,再加上和原专辑收录的车晟敏嗓音和唱法不同.金钟民曾一度遭受排挤,发展并不顺利.后来经过艰辛的努力,本身具有的亲和力和申智,金丘的大力帮助.很快得到大家认可.并在2001年高耀太得到了KBS,SBS歌谣大赏,从此以后,成为了各大颁奖典礼的常客. 就在2002年高耀太一帆风顺,4辑即将发行的时期,成员金丘由于涉嫌毒品事件,被迫离队.并怀疑钟民,申智两人一度参与其中(后来确认两人没有参与).高耀太进入最艰难时期,组合一度面临解散.所以就有了高耀太那次万人召集,高耀太成功召集6000多人.(高耀太的任务是5000人).召集的成功为申智,钟民建立了继续走下去的信心.也让两人友情进一步升华.这个时候的高耀太只剩下申智和钟民,直到4辑发行的时候加入成员金英莞,后来又离开了.2003年5辑时候郑明勋加入,虽然这张专辑很成功.获得多个大奖.但不久郑明勋也离去.直到2004年发行6辑<<KOYOTE.6>>时新Rapper白佳的加入才使组合稳定下来. 2004年高耀太进入颠峰,6辑延续了高耀太的成功.不仅销量让人欣喜.其主打歌<<Disco王>>和后续曲<<火花>>还在MBC音乐阵营和KMTV人气歌谣的中连续3周蝉联冠军.2004年11月高耀太发行7辑<<Rainbow>>,这张专辑让他们在年末的颁奖典礼上,继3辑,5辑之后第三次横扫韩国三大电视台音乐奖项.一度垄断韩国混声组合. 2005年8辑发行,高耀太走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他们不仅推出了由出道至今的演唱的所有Ballad曲整理而成的<<高耀太Ballad Special>>专辑.还发行了一张收录未公开曲目的Digital单曲碟.金钟民在各个韩国娱乐节目中发展的得心应手,其”纯真,傻傻,搞笑”的形象深入人心.申智成功挑战演技,并受到了观众一致肯定.白佳作为摄影师发展很不错,并亲自参与高耀太专辑方面制作.2006年高耀太发行9辑<<London Koyote>>,一经发行就很受欢迎.2007年10月发行金钟民入伍前的9.5BEST专辑.包含了高耀太1-9辑的其中57首歌.在韩国歌坛一只组合走到9.5辑极为不易,虽然高耀太中途经历过多次换人风波.但高耀太一直站在韩国混声组合至高点经受种种考验.2007年年末随着金钟民的入伍,高耀太站时停止了专辑的录制.但组合成员都表示高耀太不会解散,高耀太仍将继续下去. --------------------------------------------------------------------------------------------------------------------------------- 高耀太现任成员: 男主唱:金钟民 �8�1�3�6�0�7 (�1�5�4�5) (本名)�1�9�0�2 : �8�1�3�6�0�7 别名: �2�5�0�5�0�3�0�5 (傻了吧几的意思) 生日: 1979年 9月 24日 属羊 天秤座 首次亮相日 : 2000年11月 5日身高:177Cm体重: 63Kg鞋子号码 : 275~280mm 血型: O型 出生地 : 汉城市:XX洞家庭成员 : 妈妈,姐姐, 自己 妹妹 毕业学校 : 小学,初中,高中,现在在一个XX大学读音乐系(01年入学)还在一个XX大学读德语德文化(03年) 出道之前的经历:PLANS(不详) 5年的舞者经历出道时间: 2000年以歌手出道的动机:PLANS编舞TEAM一段时间座右铭:活一个不后悔的人生 音乐观:做出能够和大众一起愉快的音乐想要追求的音乐STYLE:大众音乐小时候的梦想:陆军军官学校军官 理想型:有FEEL的女人 喜欢的食物:酸的,甜的,咸的,辣的食物都喜欢/韩食喜欢的颜色:天蓝色,粉红色喜欢的季节:秋天 喜欢的香水:如果香气好的话,差不多都喜欢宗教:无 兴趣:computer game,篮球,电影鉴赏特长:JAZZ DANCE 跳舞 闲暇生活:COMPUTER GAME能够乐在其中的SPORTS:篮球 总去的地方:网吧 最向往的地方:XX的大海边 性格:消极又活泼,十分害羞 魅力点:眼睛 亲近的艺人:申智,严正花 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补充 有一部分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大家参考,哈哈~和女生说话玩游戏会不好意思 很重感情,容易感动 有严重的恐高症 爱出汗 擅长做拉面和鸡蛋饼,有时候会做便当给白佳和申智吃 喜欢拿语言挑衅对方,然后被打,装可怜博取同情,结果被认为总是被人欺负,其实是自己先不老实~~总去的地方:网吧,医院(总生病的孩子)喜欢的食物:还应该有KFC,申智也喜欢魅力点:笑的时候,可以让人忘记所有烦恼亲近的艺人:男的忒多了,好像没有几个人不喜欢他。

TONY(曾经在人家脸上画胡子),NRG成员,神话成员,申正焕,MC MONG,金钟国、FTTS. 职业:韩国组合高耀太队长. ----------------------------------------------------------------------------------------------------- 女主唱:申智 韩文名:�2�1�3�1 中文名:申智 英文名:Shin JI 本名:李智善(�3�3�3�1�1�3) 绰号:黑乌龟,�4�5�4�5�3�3(是对粗心大意,大大咧咧的人的一种称呼) 出生日期:1981年11月18日(属鸡,天蝎座) 身高:165cm 体重: 秘密 血型:AB型 出生地 : 仁川 富平 家庭成员:父母,姐姐,弟弟,�4�1�4�9(小狗) 求学经历: 仁川 青川小学——仁川 北仁川女子中学——仁川 富开女子高中——东德大学 实用音乐科——京畿大学 电子音乐专业(02级) 出道前获奖经历: 96年 仁川青少年歌谣节 凭借《不成理由的理由》获得银奖 98年 仁川青少年歌谣节 凭借《离不开的你》获得金奖 从高一时(97年)在录音室开始轻松音乐的演出 活动经历:98年出道以来以高耀太组合的形式活动至今 歌手出道动机:考试唱歌! 座右铭:像氧气那样地存在! 音乐观:成为现场演唱被认可的歌手! 追求的音乐风格:大众喜爱的,轻松的音乐 小时候的梦想:歌手 理想类型:初次见面感觉好,有包容心(善解人意)的男子 喜欢的食物:鸡(所有关于鸡的东西都喜欢) 喜欢的颜色:黄色 喜欢的季节:冬季 喜欢的东西:鸡,黄色,休闲装,西装,�2�1�4�1�6�7,Mariah Carey 宗教:无 兴趣&特长:开车兜风,电脑游戏 闲暇生活:健康的,兜风的时候比较多 喜欢的运动:健康的 自己去的地方:�0�3�1�7�0�5MISARI(兜风路线惊人吧) 每天睡眠时间:休息期10~12小时,活动期3~4小时 性格: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很活泼,但很小心 魅力点:直率的性格 高耀太的灵魂女主唱,高耀太10年来唯一没变过的歌手. ------------------------------------------------------------------------------------------------------ RAP:白佳原名:白成贤 组合中角色:rap生日:1981年5月14日身高:187cm参与的专辑:6 7 8 9 9.5 ------------------------------------------------------------------------------------------------ 1,2辑的时候是叫KOYOTAE的第3辑以后就叫KOYOTE了以下都是从高耀太歌迷网找到的资料,有的韩语不太明白请大家谅解[1998.12.09] KMTV初放送:纯情[1999.01.13] 1纯情 发行[1999.11.06] 2(失恋) 发行[1999.12.14] 首尔歌谣大赏 新人赏[1999.12.29] SBS 歌谣大赏 新人赏[2000.11.01] 3? Something In The Hospital 发行(某人加入组合啦)[2000.12.13] KMTV 歌谣大赏本赏[2000.12.27] 1位 (KMTV ? MUSIC BANK - Passion)[2001.01.14] NTV N-TOP 人气歌谣 1位 - Passion[2001.03.01] KBS MUSIC BANK 1位 - 波澜[2001.03.08] KBS MUSIC BANK 1位(2周) - 波澜[2001.11.29] 最佳混声组合[2001.12.14] 金唱片 本赏?? ??? ? :[2001.12.28] KMTV 歌谣大赏 本赏[2001.12.29] SBS 歌谣大赏 DANCE 部门奖[2001.12.30] KBS 歌谣大赏 本赏[2002.03.16] 4? ??(必立) 发行[2002.04.20] MBC ???? 1位 - 悲梦[2002.07.15] ???? ??? ?? ??? 1?[2002.12.06] 首尔歌谣大赏 本赏[2002.12.13] 金唱片 本赏[2002.12.28] KMTV ??? ?? ??? - ??? ???(不认识...)[2002.12.29] SBS 歌谣大赏 本赏[2002.12.30] KBS 歌谣大赏 本赏[2003.05.21] 5? ??(非常) 发行[2003.06.13] KMTV ?? 人气歌谣 1位 - 悲伤[2003.06.21] MBC 音乐阵营 1位 - 悲伤[2003.07.15] ???? ??? ?? ??? 4?(不认识)[2003.11.27] ????? 最佳混声组合[2003.12.05] 金唱片 本赏[2003.12.10] KMTV ??? ?? ??? -??? ???[2003.12.12] 首尔歌谣大赏 本赏[2003.12.29] SBS 歌谣大赏 本赏[2003.12.30] KBS 歌谣大赏最佳人气奖(这个比较爽,申智哭了~~)[2003.12.30] KBS 歌谣大赏 本赏[2003.12.31] MBC 10大歌手[2004.03.26] 6? 发行[2004.05.09] KM ?? 人气歌谣 1位(连续两周) - 迪斯科王[2004.05.15] MBC 音乐阵营1位(连续3周) - 迪斯科王[2004.05.16] SBS 人气歌谣 ??? ? - 迪斯科王[2004.06.27] SBS 人气歌谣 ??? ? - 花火[2004.07.03] MBC 音乐阵营 1位(连续2周) - 花火[2004.07.15] ???? ??? ?? ??? 2?[2004.11.27] 7? Rainbow 发行[2004.12.02] 金唱片 本赏[2004.12.04] KMTV 最佳混声组合[2004.12.10] 首尔歌谣大赏 本赏[2004.12.29] SBS 歌谣大赏 本赏[2004.12.30] KBS 歌谣大赏 本赏[2004.12.31] MBC 10大 歌手 本赏[2005.01.15] MBC 音乐阵营 1位 - BINGO[2005.08.31] 8? 必UP 发行[2005.11.27] KMTV 最佳混声组合[2005.12.07] 金唱片 本赏[2005.12.30] KBS 歌谣大赏 本赏以上资料截止到2005年. 本赏:就是本年的优秀奖,大赏:就是这一年最优秀的。

第一辑(纯情-1998年):车晟民(男主唱、79年生)、申智(女主唱)、金丘(RAP) 第二辑(失恋-1999年):车晟民(男主唱、79年生)、申智(女主唱)、金丘(RAP) 第三辑(Passion-2000年):金钟民(男主唱、RAP)、申智(女主唱)、金丘(RAP) 第四辑( We Believe We Are Heading For A Victory Once Again...-2002年):金钟民(男主唱、RAP)、申智(女主唱)、金英万(临时RAP) 第五辑(非常-2003年):金钟民(男主唱、RAP)、申智(女主唱)、郑明勋(临时RAP) 第六辑~第九辑:金钟民(男主唱、RAP)、申智(女主唱)、白佳(临时RAP) 最新:BEST专辑.包含了高耀太1-9辑的其中57首歌. ------------------------------------------------------------------------------------------- 高耀太相关网站: 高耀太王朝金钟民中文网高耀太官网 [font color=#261cdc]韩国NAVER高耀太CAFE申智SHUP dodo

请高手找一篇3000词左右的关于"新闻娱乐化"的英语文章,最好有中文翻译

内容提要:随着新闻媒介商业化运作的力度加大,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

新闻娱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但不可能成为媒介主流,硬性决策参考信息仍将是社会信息需求的绝对主本。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既不可能取消大众化通俗媒体,也不可能一味走娱乐化之路,而应施行主流媒体和通俗媒体分流、分向发展。

经济领域一切真正的改革都应以市场为取向。

近20年来,在这种理念支配下,市场化大潮几 乎席卷了世界的各个角落。

经济的变革必然影响甚至决定媒介的发展,媒介的商业化运作和 市场取向已历经数百年,然而近20年的市场经济大潮却促使各国传媒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更彻底。

一方面是纯商业性的媒介大量涌现,另一方面是国有、公营媒介迫于市场压力,特别是私营媒介的激烈竞争,或迫于自身减轻财政压力的需要,也纷纷下海,实施商业化运作。

这场市场化变革使得很多国家的媒介在操作方法、运营模式、编辑方针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突出了商业化取向。

表现在媒介内容上则是娱乐化倾向的强化,其中最深刻也是最危险的变化,就是新闻娱乐化的潮流。

改革:娱乐征服新闻?毫无疑问,对于商业性或具有商业化倾向的媒介,市场逻辑成为主宰,发行量、收视率等标志着受众群的量的指标,已成为生命线。

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对受众群的追逐,而媒介产品生产和销售也不可避免地执行市场经济商品的大数原则和通用原则,即什么商品最好销,消费群最大,就生产什么。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兴趣和观点以及利益要求各异, 最大共通点在哪里呢?� 媒介的选择是:娱乐。

� 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身份、阶级、种族、国别、教育等各方面的差异,只要是人,娱乐通常总是需要的。

大众化时代,娱乐产品最容易成为畅销品。

� 在这样消费逻辑引导之下的媒介自然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娱乐化倾向:最初是纯娱乐消闲的娱乐性节目和内容的大幅上升,最终则发展到把距离娱乐性最远的那部分媒介内容——新 ,向娱乐强行拉近,使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即所谓新闻娱乐化。

� 综合媒介新闻娱乐化的现象来看,就内容和形式可分为二部分:� 一方面,娱乐化最突出的表现是软新闻(在西方媒介也有称之为“大众新闻”〔1〕) 的流行。

即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这股潮流不仅在通俗性报刊和广电节目中盛行,而且有逐渐扩大、蔓延至往日以权威、严肃著称的主流媒体之势:英国ITV的名牌新闻节目“十点钟新闻”,1990至1995年之间,国际新闻比例从43%下降到15%,娱乐和体育新闻比例则从8.5%增加到17%。

美国三大新闻网1990年一年花在娱乐性新闻上的时间比前两年增加了一倍多〔2〕。

在美国新闻工作协会的调查中,美国16家重要媒体中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之比在1997年内为25%比40%,而20年前的1977年,这一比例是32%对15%。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辑JAMES FALLOWS披露,在他统计的1990至1994年间,约500集哥伦比亚电视网著名时事节目《六十分钟》〔3〕节目中,超过三分之一是名人访问、娱乐报道或揭露丑闻,而真正严肃的政治内容不足五分之一。

� 娱乐化的另一个结果就是媒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

在内容上,新闻界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媒介极端关注辛普森案不是在于反思种族问题和司法问题,而是在于炒作体育明星的凶杀案;媒介关注独立检查官斯塔尔的报告和莱文斯基的一举一动,不是在于反思美国总统的品行和美国的司法制度,而是在于炒作总统的风流韵事。

在表现技巧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实现硬新闻软着陆发展到极致,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连我国一些颇为知名的新闻学者也在强调:在网络和有线电视时代,人们越来越把新闻当成娱乐看。

报纸和新闻期刊普遍发展趋势是在新闻写作和制作上,更多地采用特写和人情味的手法。

这种趋势使新闻读起来更具有戏剧性,从而要求记者在新闻的陈述与写作上更像一个讲故事的人,并不仅仅是一个报道员。

� 总之,从内容到形式,从理念到表现技法,新闻与娱乐的合流之势日显,直至明确出现信息娱乐或娱乐信息的新概念(将INFORMATION和ENTERTAININTNT合成为INFORTAINWENT)〔4〕。

就我国而言,因为媒介所有制的本质区别,使我国媒介在运营模式、理念和操作方法上都明显区别于西方纯商业性的媒介,不可能走上彻底市场化的道路,而只是适度市场取向的改革。

我国的媒介始终坚持上层建筑和信息产业的双重属性的认定,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轮并进,并始终强调媒介应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严肃和高质量的媒介产品始终占领着我国媒介产品的主阵地(包括新闻报道)。

�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近20年的新闻改革过程中,伴随我国媒介市场化步伐加快,产业性质凸显,特别是90年代以来媒介大众化、市场化浪潮的勃兴:在报刊界,1991年左右周末报纸盛行;1994年左右晚报在全国范围内兴起迅速占领大片媒介市场;1996年左右都市报以彻底市民化、平民化的姿态成为报刊新锐,在媒介市场上气势逼人。

在广播界,以经济台为主导加上文艺台、交通台等各专业台涌现。

无线电视、有线电视、卫生电视和教育台相继兴起,…… 这种现象中绝大部分都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倾向,内容强调“软”、“近”、“实 ”(实用),这对改变以往我国媒介内容一味重宣传轻信息、重教育轻娱乐的状况,做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极有益处。

但同时也产生了某些负效应,其中之一就是过分强调通俗化以争夺市场,结果走向庸俗化,过于强调软性内容的号召力,片面模仿国外媒介的某些做法,走娱乐化甚至是新闻娱乐化的道路;某些媒介或热衷于炒作名人轶闻、奇闻异事,或热衷于将镜头聚焦于都市光怪陆离的百姓琐事,或热衷于凶杀、色情等事件的追逐,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执着于一时的赢利。

在写法上,从强调人情味、趣味性到强调煽情性,甚至是耸人听闻,力求故事性,不惜无中生有,节外生枝,甚至于制造假新闻,以曲折离奇吸引受众 。

事实上,在近10余年来的媒介产业化、大众化浪潮中,通俗类媒介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成为媒介市场的生力军。

有些同志据此即认为:市场化=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娱乐化是媒介市场化的必由之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当然选择,中外皆然,其中也包括新闻产品。

不仅通俗媒介的新闻产品应当如此,严肃的主流媒介的信息产品为与之争夺市场,也应向之靠拢:要走近千家万户,就要大报小报化,党报晚报化,大台小台化,不如此,主流权威媒体难以与通俗媒体抗衡。

有的党报编辑甚至私下教导记者要“逃避深刻,远离崇高”,有的电视新闻制片人公开号召“新闻是快乐的”,电视24小时就是快乐24小时……,“生产快乐”似乎是媒介最响亮的口号。

看上去,新闻娱乐化似乎是媒介市场化 的必然选择和当然取向,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软些、再软些:市场的必然?从中外新闻媒介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和必经的发展阶段,但它不可能长久的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媒介主流。

� 新闻娱乐化在近二十年中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步入高潮,但从整个媒介历程角度而言,这并不是什么新现象,这股潮流早在大众报纸产生之时就已经出现并达到相当的程度。

� 以美国新闻史为例,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初是美国新闻史的政党报时期,这一时期报纸党派色彩浓厚,以宣传本党派的观点、主张为原则,甚至不惜捏造事实、虚报新闻,连美国新闻自由的奠基人杰弗逊也愤怒地指责“我国报纸信口雌黄,捏造事实,“他们《联邦党人》 将其报刊塞满谎话、诽谤和狂言。

〔5〕”这样的报纸自然很难吸引读者尤其是淡漠于党派纷争的下层劳动者。

� 19世纪30年代后,《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等一批面向大众的廉价报纸(“便士报 ”),以超越于党派之外的独立报纸的姿态出现,以赢利为目的,开媒介商业化之先河。

也正是为了赢利的大众化之路,适合当时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生活相对贫困的城市平民需要, 同时避免由于过于浓厚的意识形态得罪党派、政府,影响报纸销路和生存,报纸开始以新闻 为主,新闻简短、通俗,政治色彩弱,而以人情味、趣味性甚至是刺激性、煽情性的社会生活内容取胜。

这种伴随大众化报纸的煽情之风可以看作新闻娱乐性潮流的起始。

这股潮流到19世纪末期的黄色新闻泛滥达到最高点,(最富代表性的当属普利策所办《世界报》与黄色新闻大王赫斯特《纽约日报》黄色新闻之争),这部分新闻“建立在煽情主义基础上,也是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离婚、性的问题,强调灾害和体育新闻的报道”,“ 使用大写字煽动性标题(黑体字或套红色印刷),经常对不甚重要的新闻加以渲染、夸张,整个报纸版面给人以耸人听闻的虚假感……”〔6〕 这些作法和近10年来媒介娱乐潮中的许多作法已十分近似,虽然现代娱乐潮伴随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借助更为现代化的手段传播,但理念上的趋同是显著的:即以尽可能 软性、情感化甚至刺激性的内容和表现手段抢占媒介市场。

因此从人情味新闻至黄色新闻的 泛滥可以看作新闻娱乐化的起步和第一次高潮。

� 新闻娱乐化的第二次高潮则是本文开头所述近二十年来的世界媒介市场化的潮流所引发的媒介变化。

� 就这种现象在西方媒介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不难看出,新闻娱乐产生和发展的需要往往出于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在媒介(起初主要是报纸)从革命时期政党宣传型的“言论纸”向大众信息型的“新闻纸”转化的转型期,社会市场经济经过初始化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尚未进入成熟期。

媒介商业化的条件逐步完善,受众面较宽,有一定信息需求,但大面积的受众教育程度偏低,信息需求偏向较为明显,对严肃的决策参考信息需求度低于对自身生活和下层社会生活信息的关注程度。

这直接导致了大众媒介内容和操作方法上的偏向,从这点上说,娱乐化有其产生的必然性。

� 第二种情况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入发达的成熟稳定期,整个社会包括媒介在内的市场化程度都很高,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是显现复杂的多元化状态。

一方面社会大众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接触和使用的媒介数量和种类大幅上升;另一方面除了严肃的决策参考信息需求之外,由于生活和工作条件改善,闲暇时间增多,又有可能同时需要休闲、娱乐、消遣性的内容。

同时,媒介市场高度发达,媒介种类和数量有极大的增长,媒介的信息供应量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特别是有线电视、卫生电视、网络等新兴电子媒介的迅猛发展),甚至产生了诸如CNN、FOX电视新闻、英国空中广播等等之类约24小时全天候专门供应新闻的频道。

就一定程度而言社会信息量供大于求,处于激烈的甚至是过于残酷的市场竞争下的部分媒介采取娱乐化策略以求生存、争市场。

� 我国正在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内涵和特征均有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那么,又如何理解我国媒介的这股看上去有些类似的娱乐之风呢?� 我国目前处于转轨与转型同步的特殊时期: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从一个封闭的、落后的农业社会向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现代化社会转型,整个社会处于迅速深入的变革期和市场经济的建立探索期。

社会市场化程度不高,社会发展也不平衡。

受众面广,但层次区分度大,受众教育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导致受众信息需求层次和种类差别也很大。

在媒介改革之初,不少软性偏向内容和强调贴近化的作风,对于改变计划经济年代一味强调灌输的生硬的作法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媒介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走下“神坛”,走近了 群众,这是中国媒介不可否认的巨大进步。

进入90年代,随着媒介产业化步伐加快,由于软性内容贴近性强,适用受众面广,使得一大批通俗性的相对“软”化的媒介成为市场的宠儿。

再加上我国媒介在特殊转型期在数量和结构上出现了超过实际正常需求的过度膨胀:报纸从1978年的186种增至1996年的2163种,电视台从80年代初的38家增至1996年的2827座,广播电台从80年代的114座增到1320座。

〔7〕后虽几经压缩,但数量仍相当庞大。

媒介市场的过度拥挤和各地区、各种类的媒介在人才、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别,导致媒介信息在供应量上虽然大幅增加,但在质上却千差万别。

硬新闻采编在政策和人才、技术、资金上的难度,使得不少媒介“望而却步”,转而选择难度低、花费小却可能市场效果好的且受众兼容面宽的软性内容和技巧,以求在过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

因此,我国媒介娱乐化潮流既带有转型时期媒介市场化、大众化的必然性,又带有媒介发展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畸形产物特征。

� 总之,无论处于哪种情况,就阶段性来说,以软取胜的娱乐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成为某种带有必然性的现象,但从成熟的市场经济内涵和信息需求主流以及媒介自然属性两方面看,新闻娱乐化与市场经济的主流精神是相悖离的,它不应当也不可能成为所有媒介的必然的、最重要的取向。

� 信息的选择:决策为王�人类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需要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以利于自身的决策和行动,这是人类获取信息特别是新闻信息的主要动因。

〔8〕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信息需要不是 弱化而是日益凸显。

信息的最重要作用在于为决策提供根据,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使主体采取趋利避害的理性的最佳选择,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取决于信息获取的迅速、真实和完备程度。

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决策主体行动的风险程度取决于其获取信息的速度和质量。

〔9〕而市场经济的特点就在于决策主体多元化并且追求利益最大化。

政府、企业、家庭、个人都面临更多的决策需要和可能。

渴望及时、充分、可靠、有用的决策参考信息以供正确决策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众多分散的、多元化的决策主体的当然选择,而这部分决策参考信息大部分属于严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内容,不属于软性消闲内容。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和成熟,这部分需求会变得更加明显和突出。

�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传播信息会成为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大规模、集中化和职业化的现代新闻事业被归结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10〕。

决策需要产生信息需求。

市场经济大量的、多样化的决策需要产生大规模的新闻事业供应大批的决策参考信息,这是市场经济与媒介互动的真实内涵所在。

在已经来临并持续深入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资源,而其中硬性参考信息毫无疑问是绝对主体 。

� 所以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在某些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但正像从信息需要出发娱乐不可能成为新闻媒介的主功能一样,从市场经济的内在精神出发,决策参考度低的软性内容也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众的主要信息需求点。

只有在硬性的决策性信息获求程度较低的市场化初期和在整个社会市场化发育程度较高、媒介又相对发达基本可以较充分地满足社会硬性信息需要的基础上,新闻娱乐化才有可能较明显或突出,但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新闻信息的主流。

否则,它可能导致媒介信息“告知”功能弱化,消遣娱乐功能凸显而最终造成新闻媒介自身主功能的转移,从而背离根本性的社会需要。

为此,西方不少媒介知名人士也在大声呼吁,提出警惕这股表面顺应市场而内在背离市场的媒介逆流。

〔11〕相较之下, 我国某些学者却大力倡导新闻娱乐性,将之视为媒介大势所趋,实在令人费解。

� 市场经济初期新闻娱乐化的某些作法在媒介商业化、通俗化方面有其历史的进步意义,是新闻媒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的必然阶段之一,但物极必反,新闻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

当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越来越高,硬性参考信息需求趋势转旺,盛极一时的新闻娱乐潮必然让位于以真实、迅速、权威、客观、公正取胜的严肃新闻,以适应社会真实需要。

盛极一时的便士报最终让位于《纽约时报》等有着更广泛影响的以硬新闻著称的严肃的高级报纸,真实、客观、公正最终取代煽情、偏见和刺激成为世界性的新闻媒介的主流观念就是明证。

这是社会需要决定媒介发展的规律使然。

迄今为止,过度商业化导致的新闻娱乐化在西方传媒虽有较大发展,但就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而言,严肃的媒介和严肃的新闻节目仍占优势。

�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既带有市场经济的某些共性,又与西方资本主义有显著区别,媒介所有制和运行机制也有很大不同,更兼处于特殊的转轨期,社会发展较为复杂,比较稳妥的作法就是在适度减少媒介数量、优化结构的同时实行媒介的分流、分向发展。

� 方向:两个层次上的竞争处于变革时代的中国,社会“异质”化程度上升,多元性的利益群体产生,社会群体分化和多元的趋势已相当明显;社会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受众层次区分度大;这种利益和层次的分化必然导致信息需求的分化和多样。

同时社会各方面包括媒介自身也都呈现出发展差别大的不均衡特点。

多元、多层次、不平衡是当代中国受众群体的基本特点。

� 适应上述特点,中国媒介既不可能取消大众化通俗媒体,也不能一味地、一窝风地走娱乐化之路,而应施行以硬新闻为主的严肃的主流媒体和贴近性的健康的通俗媒体分流、分向发展 :� 一、强化以党报、综合台、传统媒体网站等以硬新闻为主的主流媒体,改革其报道模式。

近10年来通俗媒体的大发展程度不同地冲击着党报等主流媒体市场;从中央到地方,不少党报发行量下降,广播电视台的新闻节目敌不过搞笑的娱乐节目,但据此认为是硬新闻敌不 过软新闻,主流媒体敌不过通俗媒体,严肃节目敌不过娱乐节目,进而主张全面走软性化道 路是错误的。

越是处于变革期,社会变化速度快,变化程度深,人们了解变动以供决策的需求就会越加旺盛。

这种情况下,当代中国受众对严肃的、硬性的、解释性的决策参考信息需求只会转旺,而在媒介发展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甚至出现某种程度的“信息饥渴”状态。

受众决不会忽略、漠视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变化。

在2000年我国城市社会接触大众传媒状况调查的报告中显示,“反映群众的呼声”、“客观地报道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帮助人民了解党和 政府的决策”以及“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和“推动社会变革”、“提高群众的 知识和文化水平”、“帮助人们实行舆论监督”以及“及时提供背景帮助人们理解新闻”分 别成为媒介报道题材中受众需求的两个最大热点〔12〕。

问题不在于争论是否强化主流媒体的硬新闻,而在于探索如何摆脱计划经济年代的旧的报道模式和套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受众信息需求,改革现有硬新闻的报道思路和模式,这对于以干部、企业家、中高级知识分子等社会决策层和思想精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 变印证性的指令性政策宣传为解释性的政策信息,加大信息含量,减少空话、套话,突出信息质,以质求胜;对于以速度和数量见长的广电、网络等电子主传媒,以大量真、短、快、新的纯信息取胜,对于以深度见长的报纸则强化解释性和综合性,在深度、广度和信息的过滤性、整合性上下功夫,而不是主要强调“硬新闻软着陆”,为贴近而贴近。

� 对于某些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事实错综复杂、综合程度高、影响重大,且时间要求低的综合性报道,可以适当考虑采取一些技巧性的处理方法(例如可以借鉴《华尔街日报》经常采用的“华尔街日报叙事体”,采用由点入面、由卷入事件的个体或场景入手,过渡至事件 的详细展开报道),适应更广泛的受众,特别是非专业、理解程度不高但有决策需要的受众 ,但决不是走过分软化的道路。

硬性的严肃内容始终是其主体。

� 二、由于市场化初期受众层次上的区分度大,受众信息需求和信息理解程度上的差异大,通俗化、大众化的媒体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有一定信息需求、理解程度不深的中下层市民和农村受众仍是必须的,但其“软”是有限度的,不能一“软”到底。

何况改革时期这部分受众也并非真正需要那些软化或刺激性的内容,他们需要的是通俗易懂但又直接与其利害相关的信息,其次才是消闲性的内容。

社会越发展,受众越成熟,教育的程度越高,这种趋向会越明显。

把大众化和娱乐化划等号是偏颇的。

近年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以大众舆论监督、批评报道、平民维权见长的通俗媒体广受欢迎,不少最初以“软”起家的都市报也在纷纷开始转向追求和强化硬性内容的含量(当然其技法操作上更通俗化,且深度无法与主流媒体硬新闻相较)。

小报向往大报风,可以看作是市场对媒介误区的“自然矫正”之 一。

� 以硬为绝对主体,适时适度技法上硬中求“软”,是严肃主流媒体的选择;以“软”取胜, 但并不唯“软”是从,适时适量增加普通百姓关心的硬新闻也是通俗媒体占领市场的法宝之一。

这样,软、硬既分流,又兼用,是特定转型期中国媒介适应特定社会市场经济信息需要的真正可行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那种市场经济下的媒介必须一概走娱乐化之路的作法是行不通的,也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精神相悖离。

� Synopsis :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the media operation has been intensified, entertainment, news trend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formation entertainment market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phenomenon of economic conditions, but will not become mainstream media, rigid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will remain the absolute master of this community information needs. China is undergoing a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e can not abolish the popular popular media, it is impossible to blindly follow the path of entertainment, but should go mainstream media and popular media streaming, hours to real economic field should be market-oriented reform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the concept of dominance in such, several between market tide swept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The change affect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media and even the decision, the media and market-oriented commercial operations have experienced for centuries, but the tide of the market economy over the past 20 years has prompted national media on the road go further and more thoroughly. While purely commercial media influx, on the other hand, state-owned, public media by market pressures, especially the private media competition, or forced themselves to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pressure needs have p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ercialization operation. The market changes have led many countries in the operation of media methods, operating models, such as editorial guidelines are highlighted in varying degrees commercialization orient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entertainment media content is a tendency enhanced, the most profound change is the most dangerous is the trend of entertainment news. Reform : the conquest of entertainment news?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business or have a tendency of the commercial media, the logic of the market become dominated, circulation, ratings, and other marks audience groupings of indicators has become the lifeblood. Enterprises maximum profits principles into the chase group to the audience, and th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of media products are inevitably mark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rket economy principles and overall commodity principle that what best-selling merchandise, the largest consumer groups in the production of anything. Conditions of a market economy, peoples interests and views as well as different interests, the greatest common point in all of this? EngineeringMedia choice is : entertainment. EngineeringYoung or old, regardless of status, class, race, country, education and other differences, so long as it is, entertainment usually always needed. Popular times, the most vulnerable-selling entertainment products supplies. EngineeringIn this consumer guide, the logic of natural media show more obvious tendency toward entertainment : the first is a purely entertainment and leisure entertainment programs and content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eventually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al removed from the portion of me

知乎为什么要做知乎专栏?

知乎专栏是继知乎日报之后知乎的又一重要产品,它体现了知乎企图通过更有效率的方法积累和沉淀用户知识的想法,是一个从知乎问答社区催生的自媒体平台,知乎更大方向地走向媒体化的结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社交网络的媒体化成为一个热点的话题。

这个话题是从国内外一起走过来的。

社交网络媒体化社交网络的媒体化是一个普遍化的问题,社交网络是互联网上的一个伟大作品,让用户群居心理得到释放,更容易地找到朋友和集体,让用户有归属感。

但传统的社区发展下来似乎到达某一段时间后总有其限制,首先突破的选择就是让社区发展媒体化。

另外,社交网络的媒体化似乎也是社交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结果。

尽管社交网络在某一个阶段只是专注于社交功能,让用户更方便地结交朋友,但某些社会名人的进入,或某些能力更出色的个人慢慢地在社交网络中聚集大量的追随者,似乎必然地媒体属性越来越强。

社交媒体中用户可方便地与平时只可以仰望的名人偶像交互或者亲自参与某些大事件的传播和讨论,这种参与感能给用户带来的道德优势、畅快感和满足感,这与以前阅读传统媒体信息只能被动接受不可同日而语。

这方面新浪微博甚至不能算是一个典型,新浪微博在新浪这个媒体公司手上诞生,从一开始就是当做媒体产品来运作,时至今日成为一个消费公众情绪的庞大的媒体产品。

更为典型的是 Facebook ,Facebook 毫无疑问自诞生以来就是一个单纯的社交产品,但如今在社会名人、企业账号等进驻之后,目前有人说 Facebook 的社交属性占80%,媒体属性占20%。

在目前 Facebook 用户量逐渐走向顶峰慢慢回落的时候,偏向媒体化的发展无论是社区的自我成长或者公司的运营思路似乎都是唯一的选择。

另外,在国外而言,Twitter 本身就是更偏向媒体的产品,而且仍在激进地走媒体的道路,增加图片服务、发布 Twitter Card 等富媒体元素、与 NBC 合作进行奥运报道、与电视公司维亚康姆(Viacom)和 NBC 商讨视频内容合作等。

现在社会化招聘网站�0�2LinkedIn�0�2收购新闻阅读应用�0�2Pulse,也在走偏向媒体的路子。

知乎的媒体化知乎不算是一个单纯的社交网络,但毫无疑问其具备社交属性,而且作为一个问答社区,经过长时间经过邀请才能注册的机制限制,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内容。

当时间来到知乎诞生两年左右的时候,知乎的用户量压力和内容如何增值就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

知乎毕竟也是一个创业公司而不是一个公益项目,不能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知乎在去年开放注册,用户量在开放注册之后增长很快,虽然整个社区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许多人在感叹劣币驱逐良币,但情况未必如此严重,许多用户在了解规则之后会纠正自己在社区内的行为。

当知乎积累了大量的高质量内容并用户一定量级的用户之后,业务的拓展成为必然,以继续在产出的高质量内容为基础,媒体化是很自然的思路。

在知乎团队看来,这就是把内容受众扩大化的过程。

关于知乎想要做什么,其实知乎创始人周源已曾说过知乎不仅限于问答社区:但我想说的是,问答或许不应该是知乎的全部。

一家优秀的公司不是围绕一个定位思考,而是围绕一种用户场景不停思考。

回到那个随处可见的需求——一个人大脑中从未分享过的知识、经验、见解和判断力,总是另一群人非常想知道的东西。

知乎的使命是把人们大脑里的知识、经验、见解搬上互联网,让彼此更好的连接。

所以,接下来我们既要提供工具,也要建设社区,我们在做问答,还会做搜索,做阅读,和更多的事情。

连接才刚刚开始。

知乎先着力于建设高质量的社区,通过问答积累内容。

当需要把内容推广发放出去,就会形成媒体化过程。

知乎之前推出知乎日报APP,一个根据时事热点组织优质问答内容的应用,也就是周源说的做“阅读”。

这个应用确实让知乎的优质内容得到扩散,不但应用本身用户量比较高,而且还给知乎本身的用户量带来短时间的暴增。

这次推出的知乎专栏其实相当于一个博客平台,如果说知乎日报以时事热点为线索组织内容,知乎专栏则回到知识本身,以用户个人为中心,以个人知识体系为基础,激励用户产出更有组织性的有深度的内容,通过知乎本身的渠道散发出去。

知乎本就是一个自我营销平台知乎专栏对哪些用户有好处?什么样的用户会使用知乎专栏?其实知乎里本身就有许多用户的行为符合专栏这样的性质。

知乎作为一个问答社区,为了保持问答的高质量,对问题有相当多的规则限制。

但许多用户有几类问答行为是不太“常规”的。

例如自问自答类型,自己问问题,自己回答。

这可能是因为自己本身对某个问题或某个领域研究得比较深入,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想要分享或者想把个人宣传出去,但在社区里没找到合适的问题,于是自己问自己答。

事实上这是一个比较有效的个人宣传方式。

另外知乎里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是 “X 是谁?”的问题。

当某一个人在知乎里混到一定的名声,就会有其他人对其感兴趣,于是采用发动人民群众的方式问出这种问题,许多熟悉的人就会来这里作答。

这种问题常常让其他用户抱怨说这是搞小圈子行为,问题没有意义。

但这种问题常常会让“X 是谁?”里的“X”更为社区里的人所知。

因而其实很容易可以理解,知乎本身就是一个自媒体平台,一个自我营销的平台。

用户在知乎里活跃,在某一类别的话题下体现自己的知识厚度和专业性,并让社区其他人所了解,这就已经把个人品牌推广了出去。

知乎初期本身由于比较多地积累了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对于互联网从业用户尤其如此,只要你有意识地利用知乎这个自我营销的平台,很容易就能让自己的品牌价值得到提高。

因此,知乎专栏其实只不过是把这个行为更为规范化,组织了一下这些行为,不但更能体现用户个人的品牌,减少社区里上述问答类型。

个人知识体系的组织知乎是一个问答社区,其用社交的性质,以问答的形式激励用户产出许多优质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常常是散落在社区各处。

知乎本身的问答内容以话题、标签、用户的时间线进行组织,是比较零散的。

无论是想寻找某个问题的优质答案或者寻找某个人的某些答案,都是比较困难的。

事实上这些困难用知乎搜索也很难解决。

而在用户个人页面里,答案的组织是以时间的顺序排序,当用户的答案达到几百上千,甚至现在许多用户的答案已经有数千,这些答案不是每一个都非常高质量,回头逐一翻看几乎不太可能。

知乎专栏实质是社区里的个人博客,而博客的体裁会限制用户就某一个话题写得比较有组织性有深度,让用户个人知识体系得到更好的梳理和积累。

知乎专栏的劣势当然,跟以往任何一次知乎推出新功能都颇具争议一样,这次推出知乎专栏也让许多用户抱怨不已。

事实上,知乎专栏有其必然的劣势。

首先知乎专栏的文章用户发表之后会直接进入关注此人的用户时间线里,笔者也有体会,突然在时间线里看到专栏内容,会有片刻断片的感觉,影响浏览体验的连续性。

知乎的发展早就了少数核心用户,明星用户,这些用户关注的问题或赞同的答案一般会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马太效应让这些用户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造成与普通用户的距离。

以前知乎社区里就常有明星用户与普通用户之间的矛盾。

知乎专栏知乎更是一种造名人活动,这方面更让许多普通用户有抵触情绪。

知乎专栏是类似博客的存在,但博客在现在比较浮躁的互联网氛围中,已经是渐渐没落的体裁。

许多当年坚持写博客人如今都已经放弃,一来交流少,得到的激励少,二来没有利益来源,缺乏足够的动力。

知乎专栏能否让人持续在其中产出高质量内容,这本身就需要打一个问号。

当然,知乎把专栏内容插入社区,就是为了增进交流讨论,增加专栏作者的激励。

知乎专栏需要做到持续输出好的内容,否则经过三分钟热度,很快成为鸡肋功能。

尽管知乎在开放注册用户量得到大量增长之后,社区的质量曾一度受到严重质疑,但毫无疑问,目前知乎仍是目前中文互联网内容质量最高的社区。

围绕这些高质量内容做新的功能,一来激励用户持续产出,二来把优质内容受众扩大化,是知乎必然的选择。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最新发表波导电子商务总监王珂:王者归来 将注重电商和社会化营销云OS专场发布会:小伙伴齐上阵 阿里欲打造Ali OS完整生态阿里巴巴CTO王坚:云计算给中国带来的变革Camera360顾锐:创业者应专注产品 保持领先不怕“模仿”解读云的蝴蝶效应 阿里云开发者大会从“聚焦”到“蔓延” 雷锋网移动互联网创业和创新 雷科技汇聚全球面向未来的创新科技产品 爱搞机玩智能手机就上爱搞机 超好玩推荐超好玩的移动游戏超好玩的推荐移动游戏 左林右狸雷锋网创始人林军、笨狸二人转负责八卦和无厘头,绝不卖萌!

阅读全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亿动网 » 深入了解 19fff.com:优质娱乐内容的宝库
分享到: 生成海报

相关推荐

  • 暂无文章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您也可以使用第三方帐号快捷登录

切换登录

注册

我们将发送一封验证邮件至你的邮箱, 请正确填写以完成账号注册和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