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科技创新高地。而东莞数据中心新建项目,正是这一战略布局下的重要一环。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东莞数据中心新建项目
- 项目地点:东莞市长安镇
-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约100亩,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
- 投资总额:约150亿元
- 规划功能:数据存储、处理、运维及配套服务
该项目分三期建设,首期投资约50亿元,计划于2024年建成投用。
项目特点
- 先进技术:采用国际领先的数据中心技术,包括模块化设计、液冷散热等,保障服务器高效稳定运行。
- 绿色节能:通过采用能源管理系统、智能温控系统等技术,实现数据中心节能减排,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 安全可靠:采用多重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防、网络安全、数据备份等,确保数据安全稳定。
- 完善配套:提供园区内生活、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满足入驻企业和员工需求。
项目意义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东莞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数据中心,具有
华为为什么要离开深圳去东莞?
首先要明确一下:华为来东莞,绝对不是因为东莞的美女多!因为,现在的东莞不是以前的东莞了,服务业整体下滑!美女集体离开!那么华为为什么来东莞? 1、国家战略和一张地图告诉你!未来在大湾区中城市的界限和概念越来越模糊,区域和湾区的概念越来越强烈!东莞,恰恰是区域的核心位置!既然东莞已经是大湾区的核心位置,那么,华为、大疆等独角兽企业搬迁也无可厚非了! 2、东莞的住房和生活成本远远低于深圳!3、东莞的环境和政府服务是优势!4、东莞优越的位置,代表了未来交通的便利!5、东莞区域企业上下游配套完善!去年10月15日,被称为“华为心脏”的继终端业务之后,华为的企业数据中心(EDC)也从深圳迁至东莞,短短2个多小时时间,就完成了华为主业务系统海量数据的切换。
据介绍,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华为企业数据中心共12个服务器机房模块,3000个机柜,是深圳华为企业数据中心规模的8倍。
将支撑华为业务发展的大旗,肩负公司云化、数字化转型的新使命。
东莞凭什么挖掉深圳这么大的墙角? 1、企业数据中心从深圳搬迁东莞是既定方案 华为企业数据中心的搬迁其实是一个既定的安排,并非是一个拍脑袋的决定。
据称,这次华为企业数据中心从深圳外迁东莞,是早就规划好的方案,从2013年就开始规划了。
华为EDC切换执行总指挥刘明荣表示,随着华为全球业务量越来越大,保障全球业务连续性运作,成为了IT运维最首要的责任。
业务不中断的要求越来越高,深圳EDC的局限性也愈加明显, 出现供电密度低、运维检修难等问题。
供电利用率接近饱和,存储已达80%,系统性能逐渐变慢。
供电、制冷、消防等基础设施进入耗损失效期,运作风险增大。
2、深圳房价飙升土地稀缺,企业成本太高 任正非曾接受采访时表示, “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
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发展。
工业现代化最主要的,要有土地来换取工业的成长。
现在土地越来越少,越来越贵,产业成长的可能空间就会越来越小。
这些人要有住房,要有生活设施。
生活设施太贵了,企业就承载不起;生产成本太高了,工业就发展不起来。
” 深圳的土地早已开发饱和,新增用地供应面积逐年下滑,华为要建工厂、扩张,需要大量土地,深圳地价贵不说,要能拿出满足华为的土地都很为难。
同时深圳的房价涨幅已连续两年位于全国首位,房价的绝对值也早已比肩京沪。
这直接导致了两个严重的阻碍, 一是对于企业来说房租等运营成本太高,二是对于员工来说租房、买房等生活成本太高。
与深圳相比,东莞具有不可比拟的空间和地价优势,土地和房屋面积和价格都更加合适。
华为6.5亿斩获松山湖商住地块,虽然经过49轮激战,成交楼面价也约为2865元/平方米,深圳加一个0都买得到。
3、东莞制造业强大配套齐全 此次外迁深圳,是因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世界工厂的东莞,吸引力依然还是有的。
全球五大手机品牌中,东莞就占了三席! 除了华为,东莞长安的vivo、OPPO也挤进了全球销量前五,足见东莞智能手机的江湖地位。
华为终端,除了研发,生产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升级后的企业数据中心可用性、可靠性全面提升,采用的IT技术可适时更新换代,大大提升应用性能。
从大的趋势来说,深圳的吸引力在降低,不能满足华为的需要,华为需要规模更大,效率更高的地方。
华为早在10多年前,就开始在中国乃至全球各地设立各类分支机构或研究所,以更好地支撑公司全球化业务开展,在此过程中对部分业务所在地进行调整,属于正常的企业经营行为。
深圳对华为依然很重要 近年不断传出华为业务从深圳外迁, 不是华为要离开深圳,而是深圳容纳不了华为的部分业务升级。
“深圳对华为依然很重要,现在还不会放弃,比如EDC外迁后,留下来的土地肯定还会布局新的业务。
”大公司的总部还会留在大城市,这是全世界的惯例。
华为总部设在深圳,研发和生产机构遍布全球和全国,这本身就是华为对于市场的研判和决策,一切都是理性和权衡的结果。
“世界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会分散化,会去低成本的地方。
”这是任正非的答案。
华为尽管总部还在深圳,但其终端总部以及一些重要的机构已经分布在其他城市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方面想要高房价,另一方面却要留住标杆企业,鱼和熊掌,肯定不可得兼。
深圳的城市管理者,需要用智慧做出选择。
一家企业愿意在某个城市扎根,通常是因为这里有成熟的投资环境、优惠的税收和人才政策,它让企业家觉得投资性价比很高。
华为外迁的原因虽然不少,但最关键的还是当地的房地产炒作氛围,让实业和地产走向了对立面。
“别让华为跑了”就是一记警钟,深圳要留住的真的不只是一个华为。
一个企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要留得住人才,要留住人才就得有好的配套设施。
在深圳想要给公司的人好的配套设施那只有砸钱!华为那么多人那得多少钱呢?想想还是换地方好了。
其实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房价太高,要想让公司的人都安居乐业太难了,而如果到东莞则比较容易做到。
二,土地太少,深圳不愿再给大面积的地给华为,在未来几年深圳主要引进高校,因此对进驻深圳的大学相对大方! 三,深圳配套设施成本和生活成本都太高,而在东莞花一半的钱就能达到深圳几倍的效果! 四,政策扶持力度,吸引力,深圳对华为的力度在逐渐减弱!因此在这个时候去东莞发展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我4年前被深圳的公司聘请为项目总监,年收入从40万逐渐到60万,听起来好像不少了。
第一年看中了福田的一套300万左右的房子,打算咬牙供一套,但是被告知社保不足一年,不能买。
等社保到一年了,房子翻到了600万,最要命的是社保要三年了。
后来社保三年了,这套房子已经1000万了。
现在我把家安在广州,自己在深圳住公司提供的宿舍,在深圳买房子安家想都不敢想了。
华为的工资听说平均60万到80万,那又如何呢?只能去东莞买房子!企业能不迁往东莞吗?! 华为去东莞也好,深圳也罢,只要不去美日韩,只要不是侵略者国家就行,因为中国人民不喜欢与我们有血海深仇的国家套近乎。
不管你在哪,永远记住你是中国人,你身上流的是中国人的血。
让我们勿忘国耻,铭记 历史 。
祝华为走向世界,引领风骚 一帆风顺,财源广进。
经久不衰! #了不起的城市# 同学,华为是总部留在深圳。
总部经济发达的深圳,是这座城市发展的一大优势,也是这座城市不断发展创新的动 力之一,总部与总部之间合作创造的效益、产生的联系,是众多成熟、大型企业最难以割舍的。
如果一家发展蒸蒸日上的大型企业总部要从深圳搬离,这对深圳来说也许才是真正的危机。
我认为,华为的迁出看起来会对深圳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整个宏观环境看,这种迁出有助于广东东莞经济的重振。
因为华 为分公司入驻东莞后,必然将吸引到一部分中小企业,为东莞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同时,周边城市如珠三角的实体产业也会随之协同发展,与深圳形成良性互动。
很多人看到的是因为深圳房价过高、创新活力不足,让大型企业不得不选择逃离深圳。
实际上,在宏观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一个城市即便创新能力十足,也不可能有所为。
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华为仅仅是部分手机工厂和硬件设施去了东莞。
第二,松山湖的地理位置紧靠深圳,你可以理解那里就是深圳土地紧缺导致的产业延伸。
松山湖距离华为总部的距离比华为到深圳市区都近,这算哪门子搬迁?第三,深圳本来就应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打造深莞惠大都市圈!深莞惠其实已经是同城概念! 华为没有搬来东莞,那是炒房的人起哄说的,我就在松山湖生益 科技 上班,最清楚,华为还是我们公司客户,他只是把中国区的研发搬来松山湖,东莞华为甚至还不是个子公司,他在松山湖的生产工厂里面都是派遣工,只有几个管理人员是华为的,华为在世界上有多少个研发中心?一大堆,等到东莞炒房到死,华为又要搬去其他地方了。
深圳太拥挤,广州密集,一线饱和状态,广东地方大,其实不用那么拥挤,把制造业,互联网,贸易,金融,分开,人流就会扩散,文凭人才流一线,金融,贸易,研发,高教育,好医疗,城市象征,技术人才流二线,生产,制造,运输,一线带动周边,周边近一线,周边二线是去处,适合工作,二线带动三线, 美食 ,养老, 旅游 ,生活,户外休闲,好去处。
各行业各人才分类,专业人才合并同类更创新更团队。
东进3+2是好事,支持。
分流一线,稳定2线,带动3线,拉动乡镇,链接农村,建造美好大自然。
苹果为什么要离开美国去中国?
专家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可撬动8倍的相关产业投资
专家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可撬动8倍的相关产业投资
专家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可撬动8倍的相关产业投资,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4个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文件,至此,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全面启动,专家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可撬动8倍的相关产业投资。
专家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可撬动8倍的相关产业投资1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17日正式发布消息,同意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地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所谓“东数西算”,“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通俗地讲,即把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如同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东数西算’是国家又一项重要战略工程,以一体化思路,推动东西部数据中心与网络、云、算力、数据要素、应用和安全等协同发展。”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李洁解释说。
“东数西算”8大算力枢纽
和10个集群全部落地
同一天,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4大国家枢纽节点落地。再加上去年12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获得批复,“东数西算”8大算力枢纽和10个集群全部落地。
其中,京津冀枢纽规划设立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长三角枢纽规划设立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数据中心集群和芜湖数据中心集群;成渝枢纽规划设立天府数据中心集群和重庆数据中心集群;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规划设立韶关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边界为韶关高新区。
“国家枢纽节点将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粮仓’和‘血库’,在打造数字城市、提供超级算力、构建城市智慧大脑、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保障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关系国家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基础设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冯杰说。
每年投资体量将达数千亿元
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
“东数西算”建设将拉动哪些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带动多少投资?
有权威机构和专家估算,“东数西算”工程每年投资体量将达数千亿元,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这也意味着该工程将大大超过“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工程。这恰恰是中国“数字经济”的力量。
“数据中心产业链既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还涉及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以统筹优化布局,促进数据中心精准发力,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高司相关负责人说。
从相关研究报告的量化数据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
事实上,伴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我国数据资源存储、计算和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带动着数据中心规模的高速增长,近5年我国数据中心机架年均规模增速超过30%。
华为、世纪互联等众多公司
积极布局“东数西算”
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包括华为、世纪互联、中国电信、网络等多家头部企业在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中。
“我们积极参与‘东数西算’工程,业务布局和国家战略高度一致。”华为云负责人告诉记者,华为公司在2017年就提出了南贵北乌的云数据中心布局,在贵安新区和乌兰察布大数据产业园均规划建设超大型数据中心基地,远期服务器均达到100万台以上。
“世纪互联成立于1996年,在1999年建成我国第一座第三方数据中心机房。在公司发展的前20多年,资源布局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及其周边。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和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发展指引下,世纪互联将通过新建项目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和东部数据中心功能提升两项措施并举。其中,公司将逐渐加大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大型与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比例,预计未来5年在西部地区的数据中心投资增速将是东部的两倍。”世纪互联集团轮值CEO王世琪告诉记者。
“我们位于西部枢纽节点内的数据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在气候、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将绿色和智能技术融入整体设计中,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的PUE和企业的运营成本,能效比PUE仅1.12,未来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预计每年可节省电力10.1亿度,减少碳排放81万吨,相当于年植树3567万棵。”华为云负责人说。
专家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可撬动8倍的相关产业投资2
1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4个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文件,至此,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根据测算,十四五期间,每年将新增4000亿元以上相关投资。今后,国内大数据产业也将形成“东数西算”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全国八大算力枢纽节点,4个分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算力需求较大的地区附近;4个分布在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国家发改委表示,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在土地、能源等资源紧张的形势下,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成本高昂,难以为继;要利用西部清洁能源丰富的优势,支撑东部对算力的高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郑纬民:东部土地资源有限,电比较贵,一个大概100P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的计算中心,在东部一年要花五六千万元电费。因此,现在要想办法把东部的数据传到西部去。
国家发改委表示,未来,国内新的大规模数据中心增量将重点布局在八大算力枢纽节点,这样的布局,既要服务于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的需求,也考虑到了网络时延要求。对于网络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要就近建设,对网络时延要求不高的业务,比如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就可以率先转移到西部算力枢纽节点承接。今后,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原则上将在这八大算力枢纽节点内建设。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 孙伟: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推动全国一体化的数据中心布局建设,扩大算力设施的规模,提高算力使用效率,实现全国算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
专家预计东数西算工程可撬动8倍的相关产业投资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南都记者注意到,受此消息影响,截至2月18日收盘,云计算指数、大数据指数多股掀起涨停潮——首都在线、云赛智联、数据港、佳力图、美利云、浙大网新等涨停。
预计每年拉动4000亿元投资
“东数西算”,“数”指的是数据,“算”指的是算力。通俗来讲,“即把东部的数据传输到西部进行计算和处理。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介绍,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将作为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连接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开展数据中心与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之间的协同建设,并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战略支点,推动算力资源有序向西转移,促进解决东西部算力供需失衡问题。
每个算力枢纽内,都规划设立了1至2个数据中心集群。算力枢纽和集群的关系,类似于交通枢纽和客运车站。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副主任徐彬说,数据中心集群将汇聚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具体承接数据流量。集群将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配套保障,同时在绿色节能、资源利用率、安全保障水平等方面也会有更严格的要求。
围绕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分别是张家口集群、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芜湖集群、韶关集群、天府集群、重庆集群、贵安集群、和林格尔集群、庆阳集群、中卫集群。
据了解,“东数西算”工程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国家发改委预计,该项工程将带动信息通信、IT设备制造、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以及土建工程等产业链发展。有业内人士测算,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预计启动后将每年拉动4000亿元投资。
国盛证券研报分析,算力、流量持续高速增长是必然趋势,配套基础设施持续建设扩容是刚性需求,未来3-5年具有高确定性。算力、流量乃至应用的发展将带动移动网络建设力度,5G及相关产业链作为核心也将持续受益。
为什么要打造“东数西算”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
算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催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据中心规模快速发展,对能源、土地、气候等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东部地区应用需求很大,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的难度和局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瓶颈,无法有效承接东部需求。
国家发改委解释称,近年来,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进度加快,特别是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全社会数据总量爆发式增长,数据存储、计算、传输、应用的需求大幅提升。因此,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作为是我国算力网络的骨干节点,加快建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国家算力网络的顶层设计,尽快转变以网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围绕数据中心重构网络格局。
南都记者获悉,早在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其中明确提到,支持开展“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深化东西部算力协同。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据中心布局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形成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算力水平大幅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设施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此外,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
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启动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如何发展备受关注。南都记者获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复函同意粤港澳大湾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以下简称“粤港澳大湾区枢纽”)。
根据复函,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将于韶关高新区设立数据中心集群,承接广州、深圳等地实时性算力需求,引导温冷业务向西部迁移,构建辐射华南乃至全国的实时性算力中心。
根据国家枢纽节点建设要求,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将建立包含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西部地区国家枢纽节点等省外数据中心在内的三个层次的数据中心空间布局结构。
其中,韶关数据中心集群提升网络级别至国家级骨干网络枢纽节点,引导全省大型、超大型(3000架以上)数据中心集聚,省内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到2025年,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将建成50万架标准机架、500万台服务器规模,投资超500亿元(不含服务器及软件),以承载低时延类业务(时延要求小于20ms)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为主,辅助建设部分确需在省内建设、承载中时延要求业务(时延要求20ms-50ms)的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
在韶关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的结构上,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建设应符合新型数据中心发展要求,尽快启动起步区建设,逐步落地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主体原则上为数据中心相关行业骨干企业,支持发展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内容将涵盖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网络服务质量提高、算力高效调度、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
广东省2022年重点建设前期预备项目01基础设施(1) 新型基础设施
一、基础设施工程 。
(一)新型基础设施工程 。
(1)信息基础设施项目 。
1. 8K超高清节目传输与应用示范项目 。
落地央视8K超高清频道与专区,在广州、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汕头6城市的16个营业厅进行8K超高清的应用示范与宣传推广 。
万元 2. 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计算中心)升级换代土建安装工程 。
建设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城市大数据智能分析处理平台、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其他配套设施等 。
万元 3.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东数西算工程项目 。
建设不低于1500机架的数据中心,建设天翼云“东西”算力调度、天翼云“云网”协同调度,天翼云“云边”算力调度,天翼云“多云”算力调度、天翼云自主安全可控算力资源池等 。
万元 4. 广州南沙国际数据自贸港项目 。
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围绕跨境数字经济和跨境数字服务贸易,建设“跨境基础设施基地”和“国际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园区” 。
万元 (2)融合基础设施项目 。
1. 广东智慧水利工程(一期) 。
搭建全省统一的智慧水利公共支撑体系、智能应用体系和综合门户为主,选定一条流域开展全域感知网络体系试点建设 。
万元 2. 建设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广电媒体 。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四大新体系”:全媒播出分发体系、全业态视听内容生产体系、全媒智慧广电支持体系和全媒产业运营体系 。
万元 3. 广东智慧广电工程(5G+4K/8K)项目 。
整合台内外资源,结合5G、4K/8K、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革命成果,构建支撑全台业务高质量发展和信息化管控的综合平台,打造新一代超高清全媒体生产工艺流程,转向全媒体全产业全案服务的经营模式,形成全网全程的舆论引导力,促进省内媒体协同发展,把广东台全面建成大湾区广电传媒中心 。
万元 4. 广东省“智慧东江”建设项目 。
包括对重要控制断面、重要支流、重要取水口的监测;系统集成及数据治理等数据集成与服务建设;“智慧东江”平台建设,实现综合业务应用、智能应用和移动监管;省东江局大楼水资源监控、三防业务用房进行整合改造等 。
万元 5. 汕尾高新区5G+智慧园区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
建设一个中心十二个应用,基于园区统一综合运行管理中心,设计智慧管网、应急管理、智慧工地、园区规划管理、园区基础运营、智慧灯杆、智慧工业、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环保和智慧物流等十二个智慧应用相关功能模块 。
万元 6. 汕尾市5G+医疗急救指挥体系建设新建项目 。
新建汕尾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建筑面积0.8万平方米,建设17家市及县公立医院5G智慧医院系统 。
万元 (3)创新基础设施项目 。
1. 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建设科研办公、实验用房、中试平台、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等综合设施,总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 。
万元 2. 粤港澳生态环境科学中心(一期)项目 。
建设省环科院综合科研总部(基地)、生态环境部广东分平台,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 。
万元 3. 深圳湾实验室光明科学城园区建设工程(一期工程) 。
建设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P3)、实验动物设施、公共仪器设备平台、科研实验室、学生宿舍、相关配套设施等,总建筑面积约26.7万平方米 。
万元 4. 深圳深海科考中心 。
建设海上科考装备及试验平台、工程技术研发平台、科学与实验研究平台、产业发展与促进平台、配套基础设施等 。
万元 5. 珠海万山海上测试场 。
项目分为陆域、海域、空域、虚拟仿真四部分。
陆域分为码头测试试验区和研发后勤保障区;海域分为内场、外场、远场三部分;空域主要包含专用通信网络建设;虚拟仿真系统包括设立数字模型子系统、数字孪生子系统、功能模块功能、虚拟仿真测试子系统 。
万元 6. 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韩江实验室)综合实验楼新建项目 。
新建综合实验楼,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
万元 7.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药用资源种质库项目 。
建设种质库设施物理空间2万平方米,项目包括保存库、种质圃、专类园、标本馆、展览厅、实验室、试验田、育种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中心等部分 。
万元